古勒山之战

✍ dations ◷ 2025-04-28 15:21:50 #古勒山之战
古勒山之战,是明朝末年女真(满洲)统一战争的转折点。此战改变了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力量对比。史书记载,努尔哈赤自此“军威大震,远迩慑服”。努尔哈赤自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十三副盔甲起兵以来,仅用五年时间便统一建州三卫。万历十五年(1587年)六月,又颁布国政。建州女真的逐渐强大引起海西女真以及东蒙古等部的不满。他们一方面对建州在外交上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则暗中酝酿联合出兵讨伐建州。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海西叶赫、哈达、乌拉、辉发联合蒙古科尔沁、锡伯、卦勒察、以及长白山珠舍里、讷殷共九部三万军队,兵分三路进攻建州女真。九部联军将大本营驻扎于浑河北岸,朝着扎喀关(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及古勒山(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乡古楼村西北)一带进逼。努尔哈赤闻讯与联军对峙,同时进行周密的布置,确定了抢占高处、凭险据守、诱敌深入,最后以伏兵出奇制胜的兵略方针。战斗打响,联军主帅叶赫贝勒布寨与纳林布禄对赫济格城发动连续进攻,双方互有伤亡。努尔哈赤派大将额亦都率领精锐骑兵百人,赶往赫济格城诱敌,同时令古勒山各守军作好伏击准备。额亦都刚到赫济格城与联军交战不久,即假装败逃。布寨不知是计,率军疾驰直至古勒山下。联军背对浑河,仰攻古勒山。这时,山上滚木雷石齐下,额亦都调头杀向联军。联军主帅布寨躲避不及,被滚木拌下马来,一名叫吴谈的建州勇士见状当即将其斩杀。纳林布禄看到兄弟被杀昏倒在地,被属下急忙救走。联军在失去主帅的情况下陷入混乱。数万士兵各自落荒而逃,却拥挤于山间狭途,混乱不堪。科尔沁贝勒明安,马陷泥潭不能出,情急之下居然骑着一匹无鞍之马逃跑。这时,努尔哈赤率领埋伏已久的建州军队从一举杀出,联军无处可逃,纷纷落水而死。剩余联军被建州军队追击至百里之外的辉发境内。直到天黑,努尔哈赤才收兵。此战,建州军斩叶赫贝勒布寨等联军将士四千多人,擒乌拉贝勒满泰之弟布占泰等,获战马三千匹,大获全胜。在古勒山之战后,海西女真各部在战略上越来越被动,已经无力消灭建州女真。而建州女真则由守转攻,最终统一满洲各部,建立后金。

相关

  • 耳柱骨耳柱骨(英语:columella)是爬虫类、两生类与鸟类的听小骨,可将声波从鼓膜传到内耳,其内端较粗,紧贴内耳的卵圆窗;外端较粗,连接在鼓膜中央。其功能相当于哺乳类中耳的镫骨。
  • 胆绿素胆绿素(英语:Biliverdin),又称胆绿质,是绿色的四吡咯胆汁色素、血红素分解代谢的产物,也是瘀斑呈现绿色的色素原因。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分解而成。肝病患者血液中的胆
  • 循环论证循环论证(circular argument)、循环推理(循环推论;circular reasoning)、或循环证成(循环证立;circular justification),是论点的真确性最终由自身支持的推理方式。循环论证或循环推
  •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英语:Columbia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通常简称:P&S)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研究院,坐落于纽约市华盛顿高地的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
  • 地尔硫䓬地尔硫䓬(Diltiazem、䓬/zhuó),又名硫氮䓬酮或哈氮䓬,化学名称为“(2S-顺)-(+)-5--2-(4-甲氧基苯基)-3-(乙酰氧基)-2,3-二氢-1,5-苯并硫氮䓬-4(5H)-酮”。地尔硫卓是一种有效的血
  • 氰醇羟腈(cyanohydrin),又称氰醇(cyanoalcohol),有机化合物的一类,是醛或酮分子中羰基发生氰化氢加成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羟腈水解可得α-羟基羧酸,羟腈脱水可得α,β-不饱和酸。羟腈为重
  • 贝叶斯错误率贝叶斯错误率(Bayes error rate)是应用贝叶斯分类规则的分类器的错误率。贝叶斯分类规则的一个性质是:在最小化分类错误率上是最优的。所以在分类问题中,贝叶斯错误率是一个分
  • 译言网译言是由一群志愿翻译者于2006年成立的翻译社区网站,原主要是将国际新闻如卫报及ReadWriteWeb的来源内容翻译成中文为主,并以社群内部的荣誉制度来鼓励参与。主要依靠网友的介
  • 后鞭毛界后鞭毛生物(学名:Opisthokont)是真核生物的一个范围广泛的主要类群,包括动物和真菌界,以及原生生物的领鞭毛虫门和Mesomycetozoa。基因和超结构的研究都强烈地支持后鞭毛生物会形
  • 骑士团骑士团(英语:Chivalric order)是欧洲中世纪以来,由骑士建立的军事组织。其组织方式仿效十字军时期的军事修士会。骑士团的种类繁多,大体分类为两种:一为带有强烈宗教性质、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