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荫棠(1909年-1998年),是一位出身新竹新埔望族的艺术家,以其绘画作品为大众所知。
1909年,蔡荫棠出生在新埔庄街一带的富有望族家族中。童年时,他开始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就读新竹州立新竹中学校时,他受教师南条博明启蒙、赏识及栽培,开始奠定其油画创作基础。
中学毕业后,他因成绩表现优异被保送至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在学四年期间,他密集地接受来自盐月桃甫的指导。毕业后,他原欲前往巴黎深造,但因双亲期望而不得已放弃;最后,他改至京都帝国大学经济系就读,且在校园生活中时时把握接受美术熏陶的机会。
1935年,他自京都帝国大学毕业并返乡任职,同时保持创作兴趣。
1946年,他在台湾省立新竹中学任教导主任,并时常与艺术家陈进交流。1953年,他应聘至台北市立大同中学任教务主任,并举家迁居当地,同时开始与当地画坛建立互动关系,尤其是与同校美术教师张万传、吴栋材、陈德旺等;当时,他除密集参加台湾省全省美术展览会、台阳展及台湾省全省教员美展外,也于1955年至1960年间与画友共同创办“星期日画会”(该画会于1965年改组为“心象画会”,后又历经改组成为“世纪画会”、“世纪美术协会”等)。
1977年,他自台湾移居美国加州费利蒙市。
在创作生涯中,他不断地学习观摩,并积极汲取西洋艺术创作观念,又与其他志同道合者密切往来,同时到处寻找集创作灵感和题材、举办展览、出版画册,且逐步确立个人创作核心理念。尤其,在色彩表现方式上,他自创作历程中一再反思实验,建立了脱离学院教条的风格。同时,他也一直与许多台湾本土艺坛人士保持友好关系。
画面彩度高、色相丰富,对于物体量感及固有色皆有关注,且致力于追求整体统一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