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是佛塑像或画像的简称,通常形相皆以世尊为主体,所以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理想特征,仍然各尊佛像的形体、容貌和姿仪皆祥和、宁静、端祥、庄严。
早期的印度佛教,不雕刻或绘画释迦牟尼的面容;佛陀是用符号来象征的,如法轮象征佛的“说法”、菩提树则是代表“成道佛”、足迹则象征“游行佛”。佛教在印度时本来没有借由偶像或图影表示释尊;直至犍陀罗时期,大乘佛教开始流行,才有佛像的形成。
关于公元前二世纪为何没有佛像的造作,谷响认为因佛陀相好庄严,不应以寻常人的型态看待;且《阿育王传》卷2记载,弗那槃达(Puṇḍavardhana)尼乾陀(耆那教)弟子画佛陀像令礼拜尼乾陀像,阿育王闻之大怒,于是将所有尼乾陀捕捉,加以屠杀,佛像也许因而被禁。
中国未经历印度的造形像与否的冲突,直接接受释迦牟尼画作与塑像。第一幅佛像由皇帝下令绘制,根据《高僧传》的记载,东汉蔡愔携西域释迦像来中国,到洛阳后,汉明帝令画工描绘。中原本土建造佛像的最早记载是《三国志》笮融挪用所掌粮道大立佛寺,大造佛像,以浴佛施食招徕信徒。
根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及《大唐西域记》卷五,记载跋蹉国优塡王(或译作邬陀衍那主, Udayana-vatsa)因思念佛陀,于是以栴檀木雕塑一尊五尺的佛陀形像,这是佛教雕塑佛像起源的传说。
佛教中有流传《造像度量经》是清乾隆七年(1742)工布查布在北京从藏文译本重译为汉文,有关制造佛像度量的经典。
日本小野净土寺三尊 阿弥陀佛
韩国石窟庵佛像
阿富汗巴米扬大佛
中国乐山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造佛像(唐代713年至803年间兴建),是一尊弥勒菩萨倚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