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脸吸蜜鸟(学名:)是一种中小型吸蜜鸟科动物。其常用名和学名均取自头部两边独特的黄色条纹。它通常在黎明二十或者三十分钟前发出洪亮而清晰的叫声。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的东方和南方,通常栖息在从沿岸沙丘到高海拔亚高山带的开放式硬叶林,又或者小溪和河流附近的疏林。因为吸蜜鸟的喙较短,它的食物通常是苍蝇、蜘蛛和瓢虫,又或者吸食植物花朵上的花蜜和花粉,例如班库山龙眼花和银桦,甚至是以一些小果为食。其会在飞行时捕捉昆虫或者从一些树木和灌木上的叶子来拾遗它们。
成百上千的黄脸吸蜜鸟会于3月至5月迁徙到昆士兰州南部越冬,而于7月至9月回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南部作为定居。它们一般是一夫一妻制,在精致的杯形巢中产2枚或3枚蛋。虽然成功率会很低,但是在繁殖期时它们会几次筑起对巢。
吸蜜鸟对于林地栖息地十分小心翼翼,会因土地清洁、牧草和粮食而影响它们选择。然而,因为它们太过于常见和普遍,黄脸吸蜜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认定为无危物种。而它在一些地方被认为是果园的害虫。
黄脸吸蜜鸟第一次被命名是鸟类学家约翰·莱瑟姆在其1801年出版的《Supplementum Indicis Ornithologici, sive Systematis Ornithologiae》,并将它归类成莺属。1817年,法国鸟类学家路易·让·皮埃尔·维埃约将其命名为“Melithreptus gilvicapillus”,而英国鸟类学家于1869年乔治·罗伯特·格雷则命名为“Ptilotis trivirgata”。种名“chrysops”是来源自古希腊文字,意思为“金色”和“脸”,而参考自它们脸上条纹状的黄色羽毛。
黄脸吸蜜鸟一直分类至吸蜜鸟属,直到2011年才改为分类至里奇吸蜜鸟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