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脸吸蜜鸟

✍ dations ◷ 2025-08-14 10:22:23 #IUCN无危物种,无危物种

黄脸吸蜜鸟(学名:)是一种中小型吸蜜鸟科动物。其常用名和学名均取自头部两边独特的黄色条纹。它通常在黎明二十或者三十分钟前发出洪亮而清晰的叫声。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的东方和南方,通常栖息在从沿岸沙丘到高海拔亚高山带的开放式硬叶林,又或者小溪和河流附近的疏林。因为吸蜜鸟的喙较短,它的食物通常是苍蝇、蜘蛛和瓢虫,又或者吸食植物花朵上的花蜜和花粉,例如班库山龙眼花和银桦,甚至是以一些小果为食。其会在飞行时捕捉昆虫或者从一些树木和灌木上的叶子来拾遗它们。

成百上千的黄脸吸蜜鸟会于3月至5月迁徙到昆士兰州南部越冬,而于7月至9月回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南部作为定居。它们一般是一夫一妻制,在精致的杯形巢中产2枚或3枚蛋。虽然成功率会很低,但是在繁殖期时它们会几次筑起对巢。

吸蜜鸟对于林地栖息地十分小心翼翼,会因土地清洁、牧草和粮食而影响它们选择。然而,因为它们太过于常见和普遍,黄脸吸蜜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认定为无危物种。而它在一些地方被认为是果园的害虫。

黄脸吸蜜鸟第一次被命名是鸟类学家约翰·莱瑟姆在其1801年出版的《Supplementum Indicis Ornithologici, sive Systematis Ornithologiae》,并将它归类成莺属。1817年,法国鸟类学家路易·让·皮埃尔·维埃约将其命名为“Melithreptus gilvicapillus”,而英国鸟类学家于1869年乔治·罗伯特·格雷则命名为“Ptilotis trivirgata”。种名“chrysops”是来源自古希腊文字,意思为“金色”和“脸”,而参考自它们脸上条纹状的黄色羽毛。

黄脸吸蜜鸟一直分类至吸蜜鸟属,直到2011年才改为分类至里奇吸蜜鸟属。

相关

  • 7-脱氢胆固醇7-脱氢胆固醇(英语:7-Dehydrocholesterol,缩写7-DHC)是一种胆固醇合成的前体,同时也是维生素D3(胆钙化醇)合成的中间产物,会在光照下开环转化为维生素D3。羊毛甾醇 · 7-烯胆甾烷
  • 本杰明·富兰克林本杰明·富兰克林 FRS FRSE(英语: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出生于美国麻省波士顿,美国博学家、开国元勋之一。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科学家、发明家,同
  • 阿德里安埃德加·阿德里安,第一代阿德里安男爵,OM,PRS(英语:Edgar Adrian, 1st Baron Adrian,1889年11月30日-1977年8月4日),英国电生理学家,曾任剑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他和查尔斯
  • 蟋蟀.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Rosalind Franklin罗莎琳·爱尔西·富兰克林(英语:Rosalind Elsie Franklin,1920年7月25日-1958年4月16日),是一位英国物理化学家与晶体学家。她所做的研究,专注于DNA、病毒、煤炭与石墨等物质的结构
  • 竹荚鱼日本竹䇲鱼,又称真鲹或池鱼,台湾俗名为巴拢、瓜仔鱼、竹荚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鲈亚目鲹科的其中一个种,被IUCN列为近危保育类动物。本鱼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东海、黄海、
  • 正模标本正型标本(英语:Holotype)是多个可能的生物型中的一个。一个生物型是把一个名称归为一个分类单元。正型标本是一个种被第一次描述的时候所使用的单一物种个体。它可以是一个单一
  • 威尔希尔大厦威尔希尔大厦(英语:Wilshire Grand Center)是一个于2017年6月23日落成的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中心金融区的超高层摩天大楼,高度为335米 (1100英尺)。现为洛杉矶及加利福尼亚
  • 苦味扁桃苦味扁桃(学名: var. )为蔷薇科李属下的一个变种。
  • 王艺洁 (作曲家)王艺洁(1983年-),生于青岛。旅德青年女作曲家,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中国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毕业。2016年6月于德国汉堡音乐戏剧大学(德语: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Hamburg)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