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牛肝菌

✍ dations ◷ 2025-04-02 17:18:59 #黑牛肝菌
黑牛肝菌(学名:Boletus aereus)是一种可食用的蘑菇,属于牛肝菌属。黑牛肝菌在巴斯克地区和意大利经常被拿来食用,在巴斯克语中黑牛肝菌被称为ontto beltza,意大利文中是porcino nero,而法文中则是tête de nègre,意思是黑人的头,指的是其黑色的菌盖。和其他的牛肝菌科一样,它有菌柄和孢子,但是菌盖下并没有菌折。黑牛肝菌最早是由法国医生和植物学家皮埃尔·比利亚尔于1789年描述的。此物种被分类在牛肝菌属(Boletus)之下的牛肝菌区段,和黑牛肝菌相近的其他菌类包括美味的牛肝菌(Boletus edulis)和褐红牛肝菌。(Boletus pinophilus))其学名中的“aereus”源自拉丁文,意思是“黄铜”,指的是其颜色。在2008年出版,关于此物种在西北美洲的分类学修订中,真菌学家们已正式将桃红牛肝菌(Boletus regineus (regineus))从黑牛肝菌中分离,并且独立成为另一个新物种。成熟的黑牛肝菌的高度平均在7–25厘米(2.8–9.8英寸)之间;在某些案例中甚至有到达40厘米(15.7英寸)的标本。菌盖呈暗褐色或深雪茄棕色,而菌盖中央部分则呈黑砖色。菌盖表面有微小的裂纹,起初有些少毛茸茸,但随着年龄增加会变得平滑。其菌柄高6–10厘米(2.4–3.9英寸),厚1.1–1.2(0.4–0.5英寸),通常较菌盖的直径小。非常稳固,且表面有着网纹状的纹理。其颜色为粘土粉红色或浅黄色,而底部颜色则为锈色。其菌肉呈白色,在遭碰伤或切割后的颜色可能不变,亦可能变成葡萄酒色。其味道可口,并且有着强烈的气味,闻起来类似泥土。其气孔呈白色或奶油色,但随着年龄增加会变成硫黄色。而在遭碰伤或切割后的颜色会变成葡萄酒色。孢子未成熟时是灰白色的,之后会转成黄色。其担孢子呈橄榄色或褐色,大小为13.5–15.5 x 4–5.5微米。黑牛肝菌主要生长在中南欧地区,偶尔会出现在较高纬度的地区例如英国,而在西北美洲也有极少量的分布。这种真菌通常在夏天和秋天时出现,并且会在阔叶乔木,尤其是山毛榉和橡树下生长。黑牛肝菌在南欧因其烹饪用途而闻名,评价有时甚至还比美味牛肝菌高。而与黑牛肝菌类似的桃红牛肝菌(Boletus regineus)亦在加州获业余者或商人们广泛地采集,以作食材之用。

相关

  • 干燥症干燥综合征,又名修格连氏综合征,或者舍格伦综合征。该病的英文名称为Sjögren's syndrome(发音为/ˈʃoʊɡrənz/,又称为Mikulicz disease及Sicca syndrome,是一种长期的自身免
  • VXO-乙基-S-(2-二异丙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酯(O-ethyl S- methylphosphonothioate)是一种剧毒的有机磷酸酯,由隶属于英国皇家化工有限公司(ICI, 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植
  • 生物神经网络生物神经网络(Biological Neural Networks)一般指生物的神经元、细胞、触点等组成的网络,用于产生生物的意识,帮助生物进行思考和行动。
  • 语言瞭望站语言瞭望站(英语:Linguasphere Observatory,法语:Observatoire Linguistique,威尔士语:Wylfa Ieithoedd)是一个跨国境的语言学网络研究计划。该计划于1983年在魁北克创建,随后以塞内
  • 开路者号开路者号航天飞机(英语:Pathfinder),是一架由钢铁和木材建造的模拟航天飞机,1977年建造于马歇尔航天中心,后运往肯尼迪航天中心用作地面测试之用,实际上不具备飞行能力。由于开路者
  • 米氏散射米氏散射(Mie scattering),是一种光学现象,属于散射的一种情况。米氏散射理论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古斯塔夫·米于1908年提出的。当微粒半径的大小接近于或者大于入射光线的波长λ的
  • 专制专制是一个中国史学与政治学术语,最早始于清末的梁启超,他由日本引进这个译语。这个名词是意译,可以对应到几个欧洲单字,包括:这个名称随后在中国流行,通常用来描述古代中国传统君
  •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指生理代谢层面的心血管危险因子的聚集现象,这些危险因子主要包括高血压(或血压偏高但未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血脂异常(dyslipidemia)(包含血中三酸甘
  • 美斯乐美斯乐(泰文:แม่สลอง或สันติคีรี),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是泰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旅游圣地,素有“泰国春城”、“中国村或华人村”之美称。泰北孤军93师官兵及其
  • 陆宝麟陆宝麟(1916年6月19日-2004年4月9日),江苏常熟人,中国昆虫学家。193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1944年获清华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