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低地德语
✍ dations ◷ 2025-09-18 19:09:02 #低地德语
低地德语(Plattdeutsch、Plattdüütsch),又称低地萨克逊语、古萨克逊语,是低地日耳曼语的一种区域性语言,主要使用者在德国北部、丹麦南部和荷兰东部,另外亦有使用者在波兰沿海地区,以及如加拿大等地的移民社群。根据其语言学特征的不同,可分为西低地德语和东低地德语。由1999年起,德国根据European Charter for Regional or Minority Languages,认可低地德语为区域性语言。低地德语并未标准化,但在德国,北低地萨克逊语有在电视台和电台广播中使用。德国北部的许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即低地德语区并不在德荷两国的交界处戛然而止,而是延伸至荷兰东部。德国萨克森人连同其语言透过民族迁徙向南方、西南甚至是英国扩散。贝达·菲内哈皮里斯(Beda Venerabilis)称尚居留在德国的萨克森人为古萨克森人,因此古萨克森语为低地德语最古老的发展阶段。古萨克森语经由一块区域向外扩展,即今日含括荷尔斯泰因(Holstein,不包括东部),施托尔马恩(Stormarn),下萨克森,威斯特法伦(Westfalen)及荷兰东部之处。百年以来,在Wendland(萨克森人称Wenden为维斯拉夫人,他们讲索布语)还是存有斯拉夫与萨克森语的灰色地带。由于英国的日耳曼人原先定居于今日北德,因此盎格鲁·萨克逊的方言连同古英语皆和低地德语(古萨克逊语)有着强烈的一致性。中古世纪时,虽然其原先的亲属关系依旧清晰可见,但也因为法语(罗曼语)的巨大影响以及英语文法日渐简化使得其相同处大大降低。所以英语尚保留着西日耳曼语的基本特征。伴随着东进(东方殖民)的同时,古低地德语也跟着扩张。然后直至1225年,中古低地德语则继续向东方蔓延。新的语言万花筒产生了:梅克伦堡语(Mecklenburgisch)、波莫语(Pommersch)、南梅克语(勃兰登堡语,Südmärkisch / Brandenburgisch))、下普鲁士语(Niederpreußisch,并非波罗的海的古普鲁士语)、波罗的海沿岸或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城市与农庄之低地德语。此外,中古低地德语也成功的将丹麦语及北弗里西亚语的分布挤向北方,而将东弗里西亚语推向东福里斯兰(Ostfriesland)。所有新的低地德语区为所谓的殖民书面语或是在文法与字汇上有独特之处的殖民方言。因此,今日在该地区的方言还存有动词变化发音规则相同的现象,如高地德语、西部低地德语,以及在东部、石勒苏益格(Schleswiger Platt)与东弗里西亚(Ostfriesischen Platt)之低地德语对于动词“做”人称复数的变化有所不同,如下所示:历史上低地德语通用的领域遍及荷兰、德意志帝国低地德语区以及1945年之前的波兰。之后下法兰克语(Niederfränkisch)在荷兰与比利时以书面及文化语言充当为独立国家的象征,相对于标准德语或是标准荷兰语的形式,德国与荷兰境内的低地德语之方言逐渐退化。今日只有在乡下地区才会将此种语言作为日常沟通用。低地德语持续衰败可分成两阶段。约在16、17世纪之交,首先在书面语的情势上为标准德语所取代。受过教育之市民依从城市及封地的统治者,在书面语的使用也改用标准德语。虽然大部分北德居民在口语上还是继续使用低地德语,但是该语言持续失去功能性与重要性,以致于随着时间的流逝,该社会阶层接受了其他阶层所使用的标准德语。最后,区域古老之语言在实质上变为少数人的日常用语,特别是乡下民众才会使用。随着社会现代化,低地德语发展及存活的机会越来越渺小。19、20世纪社会发展之过程迫使它成为不受重视的民众用语。工业化与都市化不只大大的限制人们使用低地德语的机会,也促使在区域民众语原应占一席之地的地方语趋衰微与瓦解。透过学校与教育事业之普及与社会生活官僚化及教育民主化最候促进并稳固民众使用之大众语言变为标准德语。长期以来,低地德语受到源自于教堂、学校、政治、文学与科学,与至20世纪家庭之排挤。二次大战以降,大量来自于其他方言区的人民也是该语言在过去50年受到侵蚀的帮凶。地区间想要复兴该语言的尝试却也因为大众媒体推坡助澜快速进展下心有余而力不足。低地德语曾经是重要的书面语,也是汉萨同盟所使用的语言与长时间为北海与波罗的海的地区的通用语。语言研究者称这些语言史的发展时期为中古低地德语(约公元1200至1600年)。低地德语不仅是书面语,更是当时多样化的方言(现今却难以加以重建)。虽然如此,中古低地德语的书面语直到近代还是可以文件、书籍与证书中看的到其踪迹。当时的语言中心位于汉萨同盟之大城市卢卑克;城市同盟崩解后,低地德语还是在地区层面上继续的使用。北德的低地德语之书面持续受到标准德语的胁迫而降成方言的水准。汉堡与不莱梅直到十年前,低地德语之日常用语在其他乡下的方言衬托下更显得高尚,是往昔高雅书面语最后残存之物。古低地德语时期,古低地德语在国内并无统一的名字。在拉丁文的篇章可以发现到萨克森语的称呼方式。中古低地德语阶段,低地德语则是被称为是düdesch或是 düde,此为特别为了区分外来语及拉丁语所命名的。因此,在15世纪许多北德的城市存在着这样的语言来和学校中所学习的拉丁语做对比。若欲将本身的语言来和高地或低地德语有所分别,可以使用上述的语言(unse düdesch, sassesch düdesch或moderlike sprake)。15、16世纪最常用的概念则是撒克森语(sassesch),亦称sassesche sprake或加上前缀而成为nedder-sassesch。16世纪以来,也有nedderdüdesch及nedderlendesch(低地德语)的称谓。17世纪则出现Plattdeutsch(低地德语)的说法,并使得sassesch等等的名称为Niederdeutsch(低地德语)的命名方式所取代。低地德语的新名源自于荷兰语。最早的佐证可在荷兰代尔夫特城印刷的新约中可见一斑。于标题及前言即指此书是由低地德语所撰写,亦即以明确优良的国语(与较少人可以了解的学校用语做比较)。低地德语的形容词plat并非指未赶上高地德语或是低地的母音转移,而是指清楚明了,众所皆知的意思。方言变体称为是低地(Platt)不仅在低地德语中渐渐普及,西中部德语亦是。20世纪初,低地语部分还是称为是低地德语(Nederduitsche Taal),由低地语所改革的教派直到20世纪中期还是公认透过低地德语改革的教派(Nederduitsch Hervormde/Gereformeerde Kerk)。新教教会在南非引发重要的潮流,今日亦有这样的称谓(Nederduitsch Hervormde Kerk)。德国则是沿用低地撒克森语来作为低地德语的同义词。另外一个同义词则是Plattdeutsch。两个名词间的差异在于,Niederdeutsch为专业术语,而Plattdeutsch则是民众称谓语。低地德语使用于北德。以本拉特线(Benrather Linie)抑或是稍微北偏的宇丁尔线(Uerdinger Linie)为其最南界。特别东低地德语之等语线今日越往北偏。1984年最后一次大规模针对该语言情况之研究指出,当时使用低地德语者约有八百万人。2006年者最多有5-8百万人会说低地德语。荷兰东北方的语言变体在历史上隶属于低地德语。但是由于荷兰语为主要的语言并对荷兰的方言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尚有语言学者根据今日方言之情况将它视为是荷兰语的语言变体,而非德语之语言变体。以历史的观点来看,下法兰克语(Niederfränkisch)昔日为低地德语中的一支。今日的语言学主要不再支持这样的看法。因为经由今日之方言情况可知,下法兰克当地的方言与低地德语相似的程度就如同中部法兰克语一般。所以鉴于语言之特征无法将其归类至低地德语。其实这样的观点有些过时,因为根据史料,以前存在着古德语,它的出现将低地德语与高地德语一分为二,这各部分可参见西日尔曼语的部分(Westgermanische Sprachen)。低地德语区在历史上曾遍及东普鲁士。由于德国民众在二次大战后惨遭驱逐的缘故,现今隶属于波兰与俄罗斯的区域中之德语与其方言早已灭绝。而原属于西普鲁士之方言布劳铁语(Plautdietsch)却从乌克兰向世界的不同的区域扩散,使得今日在美国、墨西哥、巴西等都可以看到其踪迹。将下莱茵语归纳入低地德语中相当的有问题。它应该是下法兰克语的一支。依照语言之类型,下莱茵地区的方言与荷兰方言的亲属关系较邻近的德语来的浓厚。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方言与标准荷兰语以及标准德语越来越接近,以致于今日在下莱茵地区普遍使用德国方言。但是该地区之方言因为未跟上高地德语母音移转(Hochdeutsche Lautverschiebung)的脚步,因而并非高地德语之方言。另一方面,比起低地德语,它也与法兰克莱茵语(fränkisch-rheinisch)之方言有较深的亲属关系。对于语言研究者而言,这可能是因为下莱茵区的方言在文学上无法透过低地德语的方言来描写所导致的结果。低地德语对于20世纪之语言学而言颇具争议;由于其功能受局限(只由特定族群所使用)而被划分至方言的范畴,但是大多数使用该语言者却也将之视为是独立之语言。此外,低地德语也非具同质性,是由许多不同的方言所组成。欧洲议会是承认在德国以及荷兰境内的低地德语为正式的语言且加以保护。德国相关的规定与1999年正式生效。在一些德语联邦国家中明文规定禁止歧视低地德语。因此,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Schleswig-Holstein)当局不只需要用低地德语来回应及提出建议,也须以该语言来回答问题。联邦法院也确立,若向慕尼黑的联邦专利局申请专利时,必须以低地德语提出。而在德国,低地德语(下萨克森语, Niedersächsisch)是以特殊之地方语言来运行。在科学的领域中,低地德语已从其他德语之语文学开端中独立出来。多数使用低地德语者始终深信该语言有其独到之处。而低地德语所使用的字汇直至今日与现今的荷兰语几近相同(除了少数的借用字与语言持续的发展外)。此两种语言变体的文法结构也是一致的,不同处只在于发音(德国下莱茵邦(Niederrhein)所使用的下法兰克语(Niederfränkisch)为例外,与荷兰语发音较为相近)。低地德语如同其他方言为适用于家庭的语言。语言学家史提勒马赫(Stellmacher)以不莱梅联邦议会议员为例,虽然该议员无法说出流利的低地德语,但是乐于在言谈对话中纳用低地德语的词句用语。借此,他希望可以营造出较好的氛围及拉近与听众及说话对象的距离。在北德邦联之邦议会中,特别是论及低地德语的议题格外的会采用低地德语交谈。这使得议员间的气氛更加的融洽并起缓和的作用。但这也指人们喜欢在谈论较不重要之议题时使用低地德语。虽然低地德语中也有一些严肃的文学以值得思考的戏剧,只是民众在讨论低地德语文学及戏剧艺术较偏爱轻松快乐的主题。低地德语文学及戏剧不仅为人肤浅地做消遣用,且可能是较严肃的这个特点,导致其不自觉偏向冷门。低地德语长期为人局限在私人之主题,使用于非公开之场合及所谓的市井小民的生活环境中,皆是最佳佐证。资讯:组织:作家音乐家其他链接
相关
- 妇科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女性在非孕期生殖系
- 胚胎胚胎(法语:Embryo)是专指有性生殖而言,是指精子和卵子合成为合子之后,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后形成的有发育成生物成体的能力的雏体。它指的是发育生物学最早的阶段。有性繁
- 宾语・受词受词或称宾语(英语:Object)、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例句“我写作业”中,“作业”即为受词。宾语分为直接受词和间接受词两大类,其中直接受词指动作的直接对象,间接受词
- 肉眼在量测或观察上,肉眼是指在没有配合光学仪器(如望远镜或显微镜)的情形下进行的视觉观察或检测。在天文学上,肉眼可以观察一些较显著的,不需配合天文仪器的现象,例如彗星经过或是流
- 王水王水,又称王酸、硝基盐酸,由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3(体积比)混合而成,酸性和氧化性极强,是少数能够溶解金和铂的溶液,也因此得名。王水不稳定,极易变质分解,暴露在空气中会冒黄色烟雾,不
- 根瘤菌科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 嗜碳杆菌属 Carbophilus 螯合杆菌属 Chelatobacter Kaistia 根瘤菌属 Rhizobium 剑菌属 Ensifer/中华根瘤菌属 Sinorhizobium 韧皮部杆菌属 Cand
- ε逆转录病毒属ε反转录病毒属是反转录病毒科下的一个属,此属的病毒主要会感染鱼类,例如大眼梭鲈皮肤肉瘤病毒(Walleye dermal sarcoma virus)和大眼梭鲈鱼表皮过度增生病毒(Walleye epidermal
- 庆历新政庆历新政,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上呈《答手诏条陈十事》,进行改革。一年又四个月后,庆历新政宣告失败,范仲淹罢参知政事,出知邠州。宝元二年(1039年),同判礼院
-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古舟子咏〉(亦可称作〈古舟子之歌〉)(The Ri
- 郊区郊区(英语:Suburb,台港称近郊,亦称邻近都市区域、市郊)是指城市外围人口较多的区域。通常是商业区较少,而以住宅为主,或者还有相当程度农业活动但属于都市行政辖区的地区。因此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