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组态
✍ dations ◷ 2025-05-16 18:29:08 #电子组态
电子排布,或称电子排序、电子构型,指电子在原子、分子或其他物理结构中的每一层电子层上的排序及排列形态。正如其他基本粒子,电子遵从量子物理学,而不是一般的经典物理学;电子也因此有波粒二象性。而且,根据量子物理学中的《哥本哈根诠释》,任一特定电子的确实位置是不会知道的(轨道及轨迹放到一旁不计),直至侦测活动进行使电子被侦测到。在空间中,该测量将会检测的电子在某一特定点的概率,和在这一点上的波函数的绝对值的平方成正比。电子能够由发射或吸收一个量子的能量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其形式是一个光子。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没有两个以上的电子可以存在于某个原子轨道(轨道不等于电子层);因此,一个电子只可跨越到另有空缺位置的轨道。知道不同的原子的电子构型有助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的结构。这个概念也有用于描述约束原子的多个化学键。在块体材料的研究中这一理念可以说明激光器和半导体的奇特性能。作为薛定谔方程的解,原子轨道的种类取决于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和磁量子数(ml)。其中,主量子数就相当于电子层,角量子数相当于亚层,而磁量子数决定了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另外,每个原子轨道里都可以填充两个电子,所以对于电子,需要再加一个自旋磁量子数(ms),一共四个量子数。n 可以取任意正整数。在 n 取一定值时,l 可以取小于 n 的自然数,ml 可以取 -l 到 +l。不论什么轨道,ms 都只能取±1/2,两个电子自旋相反。因此,s轨道(l=0)上只能填充2个电子,p轨道(l=1)上能填充6个,一个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4l+2。具有角量子数0、1、2、3的轨道分别叫做s轨道、p轨道、d轨道、f轨道。之后的轨道名称,按字母顺序排列,如角量子数l=4时叫g轨道。电子的排布遵循以下规则:有些原子的排布不完全遵守上面的规则,如:这是因为同一亚层中,全充满、半充满、全空的状态是最稳定的。这种方式的整体能量比3d44s2要低,因为所有亚层均处于稳定状态。以铬为例:电子的排布情况,即“电子构型”,是元素性质的决定性因素。为了达到全充满、半充满、全空的稳定状态,不同的原子选择不同的方式。具有同样价电子构型的原子,理论上得或失电子的趋势是相同的,这就是同一族元素性质相近的原因;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元素周期表中的区块是根据价电子构型的显著区别划分的。不同区的元素性质差别同样显著:如s区元素只能形成简单的离子,而d区的过渡金属可以形成配合物。
相关
- Mc5f14 6d10 7s2 7p3(预测)2, 8, 18, 32, 32, 18, 5(预测)主条目:镆的同位素镆(英文:Moscovium)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Mc,原子序为115。它最早在俄国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
- 针筒注射器由前端带有小孔的针筒以及与之匹配的活塞芯杆组成。注射器用来将少量的液体或其注入到其它方法无法接近的区域或者从那些地方抽出。在芯杆拔出的时候液体或者气体从针
- 助词助词(Particle,缩写:.mw-parser-output .smallcaps-all{font-variant:small-caps;text-transform:lowercase}.mw-parser-output .smallcaps-all *{font-variant:normal;text-tr
- 元素在数学领域,集合的元素(英语:element)指构成该集合的任意对象(英语:Mathematical object),也可以称作成员(英语:member)。A = { 1 , 2
- 高能物理学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组成物质和射线的基本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物理学分支。由于许多基本粒子在大自然的一般条件下不存在或不单独出现,物理学家只有使用粒子加速器在
- 西西里语51-AAA-re & -rf西西里语是一种属于罗曼语系的语言,主要使用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一带,也扩及意大利半岛南部,以及马耳他共和国。使用人数约4,800,000人,包括海外约三十多国的移民
- 醋酸盐乙酸盐 (英文: Acetate),俗称醋酸盐,是乙酸所成的盐,含有乙酸根离子CH3COO−,即乙酸去掉羧基质子后形成的阴离子。乙酸根离子的化学式是−,它是一种羧酸根离子,并且是乙酸的共轭碱
- 淀粉质淀粉(英语:starch, amylum)是由通过糖苷键连接的大量葡萄糖单元组成的聚合碳水化合物,属于一种多糖。制造淀粉是绿色植物贮存能量的一种方式。淀粉也是人类饮食中最常见的碳水化
-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断药(英语:Beta blockers),又称Beta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或β阻断药、乙型阻断剂,是一类用来治疗心律不齐、防止心脏病发作后的二次心
- 艾琳·邓恩艾琳·邓恩(英语:Irene Dunne,1898年12月20日-1990年9月4日)是一位美国电影演员和歌手,活跃在1930、1940和1950年代早期。邓恩曾凭借她在《壮志千秋》(1931)、《孽海狂涛》(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