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

✍ dations ◷ 2025-08-13 22:26:55 #东交民巷
坐标:39°54′09″N 116°24′28″E / 39.90250°N 116.40778°E / 39.90250; 116.40778东交民巷,原名东江米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侧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1552米(与东长安街平行并大致等长),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现已改为道路。元朝时,大都城外,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故得名“江米巷”。明代时城墙南移并修建棋盘街,将原来的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东江米巷设有六部中的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但主要只接待来自安南、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的使节,因此会同馆又被称作“四夷馆”。到了清代,会同馆改名四译馆,并修改政策,只允许外国使节在这里居住四十天。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军战败后,根据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的《天津条约》中相关条款规定,1861年3月英国公使正式入住东江米巷的淳亲王府(当时名为梁公府,系康熙皇帝第七子淳王允祐的府邸);法国公使正式入住安郡王府(当时名为纯公府,系努尔哈赤之孙安郡王岳乐的府邸);美国公使进驻美国公民Dr S.SWilliam位于东江米巷的私宅;俄国公使则入住清初在这里修建的东正教教堂俄罗斯馆。随后各国公使馆均选择东交民巷一带作为馆址,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之前这里有法国、日本、美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多国使馆。义和团运动爆发后,这里因为洋人糜集而被作为攻击的重点,曾有童谣念道“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前者指的是位于北京西皇城根的西什库教堂,后者即指东交民巷。1900年义和团事变之后,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东江米巷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街),其在中方绘制的地图中则正式更名为东交民巷,成为由各个使馆自行管理的使馆区;清政府在这条街上的衙署,仅保留了吏部、户部、礼部和宗人府,其余尽数迁出。随后在这里出现了英国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等外资银行,还开办了法国邮局、医院等设施,并出现了大量西式建筑。这块使馆区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保留。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除德国、意大利等轴心国外交官之外,其他国家的外交人员撤出北平,这块使馆区才移交给国民政府。1949年以后这里仍被作为使馆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民主德国、匈牙利、缅甸等国的使馆和英国的代表处沿用了这里旧有的建筑,直到1959年迁往朝阳门外三里屯的第一使馆区。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里由于其历史的特殊性,再次受到冲击,街名被改为“反帝路”,很多西式风格的建筑遭到破坏,1980年代以来,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东交民巷的建筑亦受到冲击,汇丰银行、怡和洋行、俄罗斯使馆的旧址因拓宽马路被拆除;德华银行于1992年被拆除;日本使馆旧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使用;街上还兴建了很多高层建筑和现代建筑,整条街的风貌遭到了极大的破坏。2001年,“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辛丑条约》签订后,整个使馆界的面积约1.3平方公里,比原各使馆占地总面积增加了大约20倍。《辛丑条约》第14个附件对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四至做了明确约定。使馆界四周有高墙:南墙利用内城南城垣,东、西、北三面建6米高的界墙,墙上砌有雉堞、射击孔,相隔一定距离砌有红漆钢顶的炮台。整个围墙有八个碉堡并带铁门,作为使馆界出入口。围墙由各国按统一图纸分别建造。八个碉堡及铁门的位置是:另外使馆界四周各使馆还另开了一些出入口:2001年,“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次被列入“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的建筑有13处:此外,此次未被列入“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已拆除的建筑有:新建筑有:参见: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

  • 生活在海洋中海洋真菌(marine fungi),或海生真菌,是生活在海洋或潮间带中的真菌。海洋真菌并不是一个分类单元,而是泛指分属于不同分类群,但生长环境均位于海洋或潮间带的多种真菌。绝对海生真
  • 赤霉素赤霉素(英语:gibberellin,简称为GA)也称徒长素、激勃素、吉贝素(因提取自赤霉菌(英语:Gibberella fujikuroi)而得名),是一种植物激素,调节生长和影响各种发育过程,包括促进茎的伸长、发
  • 水杨酰胺水杨酰胺是一种属于水杨酸盐类的物质,通常作为止痛药及退烧药的成分之一。然而,水杨酰胺与亚士匹灵一样,均可令儿童患上雷尔氏综合症,因此不适合儿童服用。水杨酰胺有一种衍生物
  • 马蒂亚斯·雅各布·施莱登马蒂亚斯·雅各布·施莱登(Matthias Jakob Schleiden,1804年4月5日-1881年6月23日)是一位德国植物学家,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之一。他出生于德国汉堡,大学时原本研读法律,但后来转向其
  • 张干二张乾二(1928年8月-),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理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张乾二进入集美中学学习。1947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48年,兼职在鼓浪
  • 芦苇芦苇(学名:Phragmites communis),又称普通芦苇(common reed),是生长于沼泽、河沿、海滩等湿地的一种禾本科植物,遍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芦苇属的植物大约有10种,有的分类学家认为
  • 科布伦茨科布伦茨,依粤语又译高本斯(Koblenz,源于拉丁语Confluentes,汇流的意思)。林献堂旧译科不林士,是德国重要的观光都市。位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摩泽尔河与莱因河交汇处。两河汇
  • [Ni(Nsub2/subHsub4/sub)sub3/sub]sup2+/su硝酸肼镍(NHN)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O3)2,是一种含能材料。将水合肼缓慢滴加至65℃的硝酸镍溶液中,滴加时搅拌。温度下降后分离产物并干燥。硝酸肼镍难溶于水、乙醇、丙酮,
  • 全航客运全航汽车客运股份有限公司(英文:Chuan Hang Tourism),简称:全航客运,是一家主要行驶台中市公车及公路客运的民营业者。1998年成立,开始行驶台中-埔里间客运班车,并推出24小时营运。(
  • 西哥德人西哥特人(拉丁语:Visigothi),港、台译作西哥德人,是东日耳曼部落的两个主要分支之一,另一个分支是东哥特人。在民族大迁移时期,是摧毁罗马帝国的众多蛮族中的一个。公元4世纪西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