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太保

✍ dations ◷ 2025-10-22 04:21:21 #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之节度使李克用的13位义子(包括亲儿子李存勗):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勗、四太保李存信 、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为太保而得名;有时亦特指第十三位义子李存孝。此为民间传说排列,历史上史敬思、康君立并不是李克用的义子,而且史敬思死的时候,李存勗还没有出生。因为十三太保颇富盛名,中国历史后期许多人物组合和团体都以“十三太保”为号。

相关

  • 开门七件事开门七件事是古代中国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已成为中国的谚语。从“开门”(即开始家庭一天正常运作之时或持家,维持生计),就都离不开七件维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分别是
  • 周传瑛周传瑛(1912年-1988年2月16日),原名周根荣,江苏苏州人,中国昆曲表演艺术家,传字辈演员,中国共产党党员。1921年进入昆剧传习所学习,师承沈月泉,工小生。1956年起长期担任浙江昆剧团团
  • 虚拟化在计算机技术中,虚拟化(技术)或虚拟技术(英语:Virtualization)是一种资源管理技术,是将计算机的各种实体资源(CPU、内存、磁盘空间、网络适配器等),予以抽象、转换后呈现出来并可供分
  • 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格鲁季宁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格鲁季宁 (俄语:Павел Николаевич Грудинин; born 20 October 1960),是一位俄罗斯政治人物及创业家。曾担任维德诺耶市定居点
  • 殖产兴业殖产兴业(日语:殖産興業/しょくさんこうぎょう  */?)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提出的三大政策之一。因彼时的明治政府欲与西方列强抗衡,便以"促进产业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推动国家
  • 姜胜耀姜胜耀(1959年10月-),吉林九台人,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主要从事反应堆工程和安全领域的研究。
  • 布莱恩特山脉布莱恩特山脉(英语:Bryant Range)是位于新西兰南岛北部的一个西南-东北走向的山脉,长度为35公里,它是尼尔逊、塔斯曼与马尔堡的边界。布莱恩特山脉有多个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
  • 大卫·卡拉汉大卫·艾利亚斯·卡拉汉(英语:David Elias Callaham,1977年10月24日-)是一名美国男编剧及制片人。大卫·卡拉汉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卡拉汉的母亲是华裔美国人。卡拉汉在密歇根大学主修英语,并于1999年毕业。卡拉汉是艾迪·巴禾(英语:Eddie Bravo)第十届柔术星球(英语:10th Planet Jiu-Jitsu)的褐带。2009年他与布莉·蒂奇(Bree Tichy)结婚。
  • 吴文镕吴文镕(?-1854年2月),字甄甫,江苏仪征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湖广总督,1854年在湖北黄州附近被太平军击败,投水自杀殉难。吴文镕是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侍郎等职。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福建巡抚,次年调任湖北巡抚,时值第一次鸦片战争,东南沿海有事,吴文镕没有到湖北就任。二十一年改任江西巡抚。二十八年调任浙江巡抚,后来升为云贵总督。咸丰二年(1852年),调闽浙总督,未有成行。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清廷命吴文镕为
  • 耒耜耒耜(现代标准汉语:垒寺;汉语拼音:lěisì;注音符号:ㄌㄟˇ ㄙˋ)是中国传说中由神农氏发明的中国最早的两种翻土播种用的农具。《易经·系辞》说,神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礼含文嘉》说,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然后翻出。改进的耒有两个尖头或有省力曲柄。耜类似耒,但尖头成了扁头(耜冠),类似今天的锹、铲。其材料从早期的木制发展出石质、骨质或陶质。耒耜的发明提高了耕作效率。耒耜也是后来犁的前身,所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