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阿信

✍ dations ◷ 2025-07-21 04:58:49 #1899年出生,1990年逝世,台湾妇产科医师,台湾日治时期医师,女性医师,淡江中学校友,闽南裔台湾人,万华人,蔡姓,移民加拿大的中华民国人

蔡阿信(1899年-1990年3月5日),生于台湾台北艋舺,是台湾近代第一位受到完整现代医学训练的女医师。

蔡阿信出生于台湾日治时期1899年。生父在她五岁时过世,母亲拟将她送给一位牧师当童养媳,但她却自己从大龙峒走回艋舺母亲家。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两次之后,领养人放弃领养,母亲也只好将她留在身边。后来母亲再嫁,继父对她仍疼爱有加。母亲要帮她缠足,继父不忍她半夜痛苦哀号,要求她母亲别再帮她缠足。阿信六岁时上私塾学习汉文,由于记性好,一个月就背完三字经。八岁时到大稻程公学校(今台北市大同区太平国民小学)念书,学日文,由于她的眼睛又圆又大,同学就为她取一个外号叫“大目仔”。同学中女生只有两个,其余都是男生,常受男生的欺负,其中一个女孩子被欺负得不敢再来上学,最后只剩下阿信一个女生。学校的日本老师非常疼爱阿信,为免于阿信放学路上受男同学欺负,常常亲自送她回家。

十二岁进入基督教创立的台湾第二所女子中学“淡水女学校”(台湾北部基督教长老教会女学堂),是第一届的学生,也是全校最小的学生,但物理、数学及英文都学的很好。十八岁毕业时,学校加拿大籍女老师建议阿信到日本医校进修。母亲起先反对,觉得女孩子自己一人到遥远的异地太危险,恐怕会惹来一些闲言闲语;邻人也反对,觉得女孩子念那么多书干嘛。但阿信仍执意要去,“别人越反对,越激起她的决心,非达目的,不肯罢休。”

在日本一所教会创立的女子学校“立教高等女学校”(现“立教女学院”)修习两年的日文之后,阿信在1917年进入日本唯一的一所“东京女子医学专门学校”(现“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由于课业繁重,她只有拼命苦读,有时也会突然疲倦和懈怠,觉得自己何必如此卖力吃苦?学医第三年上解剖学,要暗记人体器官几千、几百种拉丁文名词,而且要面对那具令人毛发直竖的尸体动刀解剖,还得和尸体厮守达一、两个月之久,刚开始连续三个晚上都会做恶梦。

当时留日的台湾学生只有一百多名,其中女生只有两、三个。第一次参加留日台湾同学会,竟然找不到半个女同学,全部都是男生,众人目光灼灼,令阿信非常羞赧。但也因为这个机会,阿信认识了几位后来参与台湾民族运动的热血青年,其中有一位叫彭华英,后来回台湾后,经蒋渭水的媒说,成为阿信的丈夫。阿信在日本求学时,曾亲眼目睹台湾留日学生在街头抗议游行,他们喊出台湾应有自己的议会等等,阿信并没有参与,因为她母亲在她离台前特别再三叮咛她不要管政治。

1921年阿信学成返台,回台当天许多台湾记者前来基隆港,采访这台湾第一位日本科班出身的女医师。隔天报纸斗大的标题写着“万绿丛中一点红”来形容这位女医师,有的标题写着“华陀再世,见面病除”。连她从日本穿回台湾的衣服,不久也有几家成衣店仿做出售,在街上流行了起来。

阿信的专长是妇科,但当时的大医院一时没缺,她便先到一位眼科医师那里实习。眼科医师给她上的第一课是要她先带眼罩躺在床上三天,当作自己是失明的人,体会眼疾病人的痛苦与不便。所以第一堂课她所学习到的是“同理心”与“同情心”。对她日后行医有深远的影响。

1924年阿信在台北日新町自宅开业,同年与彭华英结婚。1926年在台中开业,医院名为“清信医院”(位于台中州台中市橘町一丁目12番地),其丈夫协助财物行政事宜,收费原则是:富者多收,贫者少收,赤贫免费,赤贫的产妇生完小孩之后,还免费赠送两套婴儿衫和几罐鹰炼乳。然而这些受恩惠的穷人,常常就拿自己家里种的菜或养的鸡、鸭等送给阿信以示谢意。医院附设“清信产婆学校”,每半年招收30个学生,每期一年,食宿在医院。如此,每年毕业60个学生,不到几年,便有二、三百个受过专业训练的产婆遍布全台湾。

蒋渭水过世后,同时台湾知识分子反日运动受挫,彭华英开始与酒肉朋友混日子。同时有人笑他不自己独自创业,却在家帮老婆,他的自尊心严重受创,两人感情日渐疏远。后来因日本警察不断跟踪,彭氏于是远赴中国,不久认识一京剧花旦梁惠燕,与阿信结束关系。

1937年第二次中日战争爆发,台湾被卷入,情势逐渐危急,因许多人怕女儿学医之后被日本人征调战场,产婆学校学生越来越少,医院经营越来越不稳定,因此阿信决定把医院和学校收起,于1938年经由日本前往美国游学,曾在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医学院研究。

1941年阿信接受加拿大基督教长老会妇女传教协会的邀请,前往加拿大访问,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返台受阻,就职于当地圣文生医院,因具有日侨身份,加国政府委派前往史罗肯日侨集中营担任驻营医师。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阿信终于能够在1946年返台。

然而1947年,台湾发生二二八事变,阿信对国民政府治理下的台湾深感失望,1949年,阿信与英裔加籍的退休军中牧师吉卜生强上校在台湾结婚,四年后便离开台湾与吉卜生牧师在加拿大温哥华定居。阿信曾在温哥华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两度接受麻醉学训练,为台湾第一个受麻醉学训练的医师。但没有真正从事麻醉科医师的工作,因此目前普遍认为台湾第一位麻醉科医师为王学仕医师。

蔡阿信以好学出名,1952年旅居加拿大后,已不能执业行医,但仍经常去医院观摩学习,即使放假到外地,也会到当地的医学中心观摩。到78岁时还曾到一个社区学院去修代数。

1979年,蔡阿信终于得以返台探亲。1980年率先捐出她毕生的积蓄,以86岁高龄与朋友共同成立了财团法人至诚社会服务基金会,专为寡妇提供精神关怀和保健咨询,为孤立无偶的老妇人贡献许多心力。

九十一岁时,住进加拿大的医院做长期疗养。1990年与世长辞,享寿91岁。

东方白的大河小说《浪淘沙》,书中的主角女医师“丘雅信”的原型就是源自蔡阿信。

而民视亦于2005年将《浪淘沙》改编制作成由叶欢主演“丘雅信”的周日十点档《浪淘沙》。内容同为叙述蔡阿信女士坎坷却不凡的一生。


相关

  • 视锥细胞视锥细胞(英语:cone cell)是视网膜上的一种色觉和强光感受细胞,视细胞的一种,因树突为锥形故称。人类每只眼球视网膜大约600-700万的视锥细胞,大多分布在视网膜黄斑处,周围逐渐减少
  • 张广达张广达(1931年5月27日-),生于中国河北青县,历史学家与汉学家,专长为隋唐史、中亚史地及汉学。为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父亲张锡彤,是历史学家与翻译家。就读于南开中学、1928年
  • 金宝善金宝善(1893年4月23日-1984年11月11日),字楚珍(楚贞),浙江省绍兴县道墟镇人,中国公共卫生学专家,中华医学会前会长,曾任卫生部部长兼行政院政务委员。幼年先后就读于绍兴府学堂(鲁迅小
  • 国内生产总值韩国各地GDP列表大韩民国境内16个一级行政区的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所有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大韩民国政府。
  • 曹树基曹树基(1956年-),江西省鄱阳县人。中国历史学学者,历史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1986年9月,曹树基进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
  • 前奏神圣罗马帝国普鲁士王国(1792–1795)  大不列颠王国(1793–1800) 爱尔兰(1793–1800) 联合王国(1801–1802)  俄罗斯帝国 (1799) 法国保皇党 法国反革命力量 西班牙(1793–1795)
  • 都会旅客捷运系统都会旅客捷运系统(英语:Metromover)是位于美国迈阿密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免费(英语:Free public transport)公共旅客捷运系统,由迈阿密-戴德运输营运。迈阿密旅客捷运系统服务的地区包
  • 道士道士一词,在古代可以指的是一般学道、务道之士,是学道之人的泛称,并非完全指向道教的信徒。在宋朝以后,道士逐渐成为道教神职人员的专有名词。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中国大陆有道士
  • M5反坦克炮M5 3英寸火炮(英语:3-inch Gun M5)是美国于二战期间研发的反坦克炮,于1943年开始装备。该型火炮仅装备美国陆军坦克歼击营,并参加意大利战役与西线战场。虽然M5反坦克炮在火力上
  • 阿部涉阿部涉(1967年10月7日-),日本NHK新闻主播,出生于岩手县奥州市;毕业于早稻田大学。1990年到任NHK,与武田真一、森本健成、坂本朋彦等人为同期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