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的短暂复辟

✍ dations ◷ 2025-05-16 14:40:50 #拿破仑的短暂复辟
反法同盟决定性胜利;巴黎条约第七次反法同盟:百日王朝(法语:Cent-Jours)是指拿破仑一世在被流放后重返法国,试图重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一连串事件。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逃到法国,集结军队,把刚复辟的波旁王朝推翻,再度称帝;6月28日,因为滑铁卢战役的失败,拿破仑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波旁王朝再度复辟。拿破仑战争至此结束。拿破仑重返帝位总共101日,因此史称“百日王朝”。事件也被称为第七次反法联盟之战。联盟包括英国、俄罗斯、普鲁士、瑞典、奥地利与数个德意志邦国。它们都宣称拿破仑是罪犯,而不是法国皇帝。拿破仑在厄尔巴岛度过了11个月的放逐生活。期间,他一直很关心法国的状况。当他得知波旁王朝未能良好地处理法国事务时,便为此深深不忿,他想不到他所缔造的帝国会沦落到衰弱的地步。恰在此时,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又蠢蠢欲动,企图与普鲁士共谋波兰与萨克森的领地,差点令维也纳会议的其他代表国相互开战。就在欧洲众强国不和之际,拿破仑就可以乘机卷土重来。俄罗斯、德国、英国与西班牙释放了法军俘虏,这一举动,直接为拿破仑提供了强大的军事人力资源。同一期间,波旁王朝的支持者与在维也纳的全权代表为防止拿破仑逃走,曾想把他流放到亚速尔群岛,甚至刺杀他。拿破仑以很特别的方法东山再起。1815年2月26日,当英法警卫舰队不在时,拿破仑与大约600名追随者逃离意大利费拉约港,于3月1日到达法国南岸城市昂蒂布。除了有较多保皇势力的普罗旺斯之外,所有法国地区的人民都热烈欢迎拿破仑。他们对波旁王室毫无好感,所以拿破仑重夺权力不费多少时间。他马上重建势力:3月5日,第五与第七步兵师投靠拿破仑。曾经投靠波旁王朝的米歇尔·内伊也倒戈相向,在3月14日带领六千名士兵向拿破仑投诚;五日后,在路易十八逃走后,拿破仑与他的军队进驻巴黎。当时巴黎一个亲拿破仑的报纸《Le Nain Jaune》在4月25日一篇文章中总结的拿破仑登陆后各个报章的标题颇能反映当时局势的变化:曾经有一则趣闻轶事显示拿破仑的魅力与声望:路易十八派出士兵,务求阻止拿破仑夺权。双方对峙,准备开枪。正要开战时,拿破仑走出来,站在两军之间,面对着对方士兵。他扯开自己的大衣,高呼:“如果你们想开枪射向你们的皇帝,快射吧!”不过,后世研究指出,当时拿破仑知道对方的枪支盛着的仅是粉尘。拿破仑没有被人民的热情冲昏头脑,深知权力得来不易。凭人民支持他、讨厌患痛风的路易十八和朝臣对他的谄媚,他才可以和平夺取政权。他也知道法国人民定不会容忍独裁,所以要想办法管理好新法国。于是,他在返回巴黎途中,不断宣传自己会实现改革与以宪法治国。拿破仑政府提出不少承诺,既满足人民的期望,也尝试消除邻国的忧虑与疑心。考虑到拿破仑的心力与健康,王朝能复兴与否也许值得商榷。但一般认为,拿破仑看似不济,但仍然有卷土重来的能力。基于局势已变,拿破仑不禁有感困惑,好像能解释事实;他左右为难,面对臣下与民众希望建立君主立宪的要求,似乎变得有心无力。而且,他还要与从前对其绝对服从的部下妥协,故此身心俱疲。不过,当他放下议会事务,重返战场的时候,拿破仑又重新显示其军事天才与领导才能,再度缔造他在1814年的辉煌战绩。有人认为拿破仑政权之衰落,始于俄法战争之失败。但另有一说指出这种论调不正确:令拿破仑颓废的流放生活,比俄罗斯之冬的杀伤力更大。在厄尔巴岛时,他变得毫无生气,又变得愈来愈胖;在1815年初,他更开始有肠脏问题,虽然不算很严重。总的来说,法国的转变比拿破仑的健康更重要,又大大限制了这位法国皇帝的权力。他曾经对本杰明·康斯坦说过:“我老了。也许,当安静的立宪皇帝比较适合我,更适合我的儿子。”这一说法认为,拿破仑清楚明白当下的情况,但心里始终不接受立宪,故此一直心绪不安。由于战前夜曾下过雨,拿破仑等待环境变干,在延迟了数小时后才于6月18日在滑铁卢开始战争。但是到了近黄昏为止,法军仍未能击退陡坡上威灵顿的军队。当普鲁士大军压境,攻击法军右翼时,拿破仑企图阻止联军会合的策略失败了。法军败走,而联军则步步紧迫。6月19日早上,Grouchy将军带领法军赢得滑铁卢之战役。他成功带领北方军队撤退,让法军重整旗鼓,但为时已晚,皆因法军大势已去,不能抵抗联军猛攻,只能撤退到巴黎。滑铁卢战役结束三日后,拿破仑返回巴黎,但仍然希望平息国内的不满。然而,议会与民众不容许拿破仑继续执政。只有拿破仑与他的弟弟吕西安·波拿巴仍然相信他们可以解散议会和建立独裁,以期力挽狂澜于既倒。不过,就连军部总长路易·尼古拉·达武将军也认为,法国的命运之在乎议会的决定。拿破仑的成功,曾经吸引法国人民远离她从1789年起坚持的原则,但现在法国又重返起点。拿破仑从1796年到1814年的战役令法国大大扩张版图;但现在的失败却可能令法国得不偿失。与其负隅顽抗,不如由塔列朗以“正统原则”捍卫法国。拿破仑最后认清事实,终于在6月22日退位予其子拿破仑二世。由于儿子仍在奥地利,所以传位仅具有象征性。6月25日,新临时政府总理约瑟夫·富歇暗地里向拿破仑通知,告诉他一定要逃离巴黎。拿破仑到达前妻约瑟菲娜·德博阿尔内的家马尔梅松城堡,亦即约瑟芬在他第一次退位前逝世的地方。6月29日,普鲁士军队继续追击,要抓到拿破仑,无论是生是死。拿破仑于是向西逃到罗什福尔,希望能逃到美国。然而他似乎寄侥幸希望于众列强对他宽大处理,在港口滞留数日,最终没能出发前往美国。这位前法国皇帝在7月17日被捕,最后再度被驱逐。路易十八则返回巴黎,在联军保护下在7月8日再度复辟。法兰西第一帝国正式结束。(波旁第一次复辟)

相关

  • 听诊听诊(Auscultation)是一种利用听个体内的声音的诊断技术,通常会使用听诊器配合诊断。听诊最常应用的地方是进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肠胃道系统(英语:gastrointestinal system)以及
  • DAP二氨基庚二酸(DAP)是一种α-氨基酸。它是赖氨酸的ε-羧基衍生物。二氨基庚二酸是某些原核生物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在构成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链上常常可以发现它的
  • 中毒中毒(Poisoning)是指生物体因为有毒物质或是动物的毒液导致的化学性危害。毒理学是有关中毒的症状、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及实务。生物体吸收有毒物质(也就是进入血液中)是系
  • 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缩写RABV),一种核糖核酸病毒,为丽沙病毒属,是狂犬病的致病因子。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弹形,长度大约为200纳米左右,直径为70纳米左右。RABV是有囊膜的病毒,
  • 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英语:Third Way),又称新中间路线(Middle Way),是一种走在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中间的一种政治经济理念的概称。它由中间派所倡导,是社会民主主义的一个流派,英
  • 命题逻辑在逻辑和数学里,命题演算(或称句子演算)是一个形式系统,有着可以由以逻辑运算符结合原子命题来构成代表“命题”的公式,以及允许某些公式建构成“定理”的一套形式“证明规则”。
  • 犯罪学犯罪学(英语:Criminology)是一门社会科学,主题是寻找犯罪行为的现象与规律,寻找犯罪发生的原因,借此寻找方法以减轻犯罪对社会的影响(最后这项于今日已被更精致地分科为刑事政策,而
  • 发芽发芽(英语:Germination,亦称为萌发)是指植物从种子中发出及真菌从孢子中发出的过程,之后它们开始生长。发芽最常见例子就是对被子植物或裸子植物的种子进行催芽而形成幼苗。然而,
  • 雅-赫氏反应雅-赫氏反应(英语 /ˌjɑːrɪʃ ˈhɛərkshaɪmər/),又称“赫氏反应”、“贾立士和赫塞麦反应”、“雅力士和赫塞麦反应”,现简称为“吉海反应”(J-H反应)),是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 叠层岩叠层石(英语:Stromatolite,或称层叠石,源自希腊文strōma与lithos)可定义为“从某一点或有限的表面开始增生,并聚集石化,形成逐渐增大的沉淀物生成构造”。自然界中有许多不同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