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火山冬天
✍ dations ◷ 2025-04-25 00:52:48 #火山冬天
火山冬天是一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火山爆发后产生大量的火山灰、硫酸、水等物质到大气层中,提升地球对太阳的反照率,将太阳辐射大幅反照回地球外,导致全球气温下降。若要引起长期冷却效应,主要取决于大量的硫化合物注入平流层,这些化合物经历一系列反应后会产生硫酸,经过成核作用后形成气溶胶。这些气溶胶在平流层透过反射阻挡太阳辐射,还会吸收地表辐射来增温平流层,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下降。近期显示1991年皮纳土波火山以及其他火山爆发生成的气溶胶,已被证明有助于减缓人为造成的臭氧层破洞现象,不过产生的硫酸盐同时也会减缓臭氧层修复。大气升温或降温的变化,会引发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循环现象。近期火山喷发对冬季气候影响规模不大,但在历史上曾引起重要的大事纪。至目前为止,历史上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减少事件都与火山冬天多有所关联。(参见多峇巨灾理论)若估计全球火山在大规模喷发后产生的物质数量,平均每1百万年产生至少1015公斤物质。(多巴湖在大规模喷发时估计产生6.9 × 1015公斤的物质)以下列出人类史上有纪录及估计的火山冬天,发生时间由更新世到现代。历史上的全球人口瓶颈以及物种数量急遽减少,随后可发现幸存的物种有一段大规模基因差异(遗传分歧(英语:Genetic divergence)),研究显示多与火山冬天有关连。这种事件可能会使人口减少到足以产生变化的水平,这种变化在小群体中发生得更快,从而加速人种差异化。根据多巴湖引发的瓶颈效应显示,当时喷发造成至少15,000到40,000人死亡,许多物种也因基因库缩小而产生巨大效应。
相关
- 立克次氏体目立克次体目是变形菌门中的一目,大部分已知的物种都只是以其他细胞的内共生体的形式存在。其中有一些是很有名的病原体,包括立克次体,它引起许多人类的疾病。另一方面,对立克次体
- J. Am. Chem. Soc.《美国化学会志》(英语: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或译美国化学会期刊、美国化学学会期刊),常用缩写为J. Am. Chem. Soc.和JACS,是美国化学学会发行的学术期刊,于1
- 蚱蜢效应蚱蜢效应(grasshopper effect)是指污染物透过挥发或是风力的影响,不断的释放至大气中,然后再借由沉降作用(例如降雨)回到陆地上,并随季节变化一直在反复进行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
- 范德华半径范德华半径,在晶体中,相邻的两原子没有键结,而是以分子间范德华力互相吸引,加上原子间本身的排斥力交互作用,其核间最适距离可用来指定该元素半径,如氖之相邻两原子核间平均距离为
- 阿尔戈斯阿尔戈斯(希腊语:Άργος,英语:Argos),或译阿戈斯、阿哥斯、阿果斯,是希腊的一座城市,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东北。阿尔戈斯有约5000年的历史,在它的历史上,古希腊人、罗马人、法兰
- 化学信息学化学信息学(Cheminformatics)是使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领域的一系列问题。这些计算机(In silico)技术被用于在制药公司的药物发现过程中。这些方法也可以以各种其他形式
- 卡姆登县康登县(Camden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东南角的一个县。东临大西洋,南邻佛罗里达州。面积2,027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43,664人。县治伍德拜恩 (Woo
- 阿尔卑斯滨海省滨海阿尔卑斯省(法语:Alpes-Maritimes)是法国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所辖的省份。该省编号为06。5个海外省及大区
- 辉特部辉特部(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 Tig","Menk Har_a Tig","Menk Scnin Tig","Oyun Gurban Ulus Ti
- 贝加尔山脉贝加尔山脉(Байкальский хребет),是俄罗斯贝加尔湖西北沿岸的一座陡峭高山山脉,东北—西南走向,为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南缘,长300公里,为贝加尔湖水系和勒拿河水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