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

✍ dations ◷ 2025-07-20 12:50:03 #毘昙部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梵语:Abhidharma Mahāvibhāṣā Śāstra),又称《阿毘达磨发智大毘婆沙论》、《大毗婆沙论》、《鞞婆沙论》,佛教论书。佛教学者认为它约在公元150年前后,在迦湿弥罗国(今喀什米尔)编著而成。迦湿弥罗的论师,尊奉《大毘婆沙论》,被称为毘婆沙宗,在他们的努力下,《大毘婆沙论》也因此成为说一切有部的最高论书。

毘婆沙(梵语:vibhāṣā),是一种佛教注释书名称,主要用于对阿毘达摩论书的注解。《大毘婆沙论》主要是《发智论》的注解书,故称毘婆沙。

《大毘婆沙论》的正确集成时间不详,汉传佛教最早的传说,是由尸陀槃尼尊者、达悉尊者和鞞罗尼尊者三人造《毘婆沙论》。印顺法师认为,其中的鞞罗尼,又作韦罗或比罗(Vīla),可能是马鸣弟子,与马鸣年代相近。真谛传说,《大毘婆沙论》是由迦多衍尼子解释,众人共同集结,再由马鸣负责主要撰文。

《大毘婆沙论》,是由公元2世纪时的犍陀罗国迦腻色迦王资助,说一切有部五百阿罗汉广释《发智身论》的最高论书。还有说是佛陀驮娑论师制《大毗婆沙论》。

藏传佛教认为,这本论书是由喀什米尔(唐译迦湿弥罗)地区的阿毘达摩论师所集体编著。

《大毘婆沙论》的编成时间,现今有许多不同看法,木村泰贤与印顺法师认为,《大毘婆沙论》应在迦腻色迦王之后,龙树之前编成,约在公元150年前后。而且其编写曾有多个不同版本。

汉传中,有三个版本的毘婆沙论:

唐玄奘于公元656年译,二百卷。1940年代,法尊法师将其译成藏文。异译本有公元427年北凉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阿毘昙毘婆沙论》(共100卷存60卷),玄奘所译版本比二百年前的版本有所增改,比如说一切有部的“实有法我”,在北凉版本中为“计假名我”。

日本学者西义雄、桝田善夫主张,玄奘译《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与北凉浮陀跋摩译《阿毘昙毘婆沙论》,两书来自不同传承。玄奘译本属于迦湿弥罗正统传承,而北凉译本则来自于非迦湿弥罗正统派的传承。

周含柔在比较三个译本之后,认为14卷本《鞞婆沙论》是《大毘婆沙论》的注释书,注解其论母的四十二章十门,其根据的是一更古老版本的失传《大毘婆沙论》。

世亲著《俱舍论》对大毗婆沙论进行了总结,并以经量部的观点进行了讨论。

相关

  • BDNF1B8M, 1BND· anti-apoptosis · nervous system development · negative regulation of neuroblast proliferation · axon guidance · axon target recognition ·
  • 腰骶神经丛腰骶神经丛是由腰神经(英语:lumbar nerve)、荐神经(英语:sacral nerve),以及尾神经(英语:coccygeal nerve)。有时候胸下神经的分支也会参与神经丛的形成。腰骶神经丛可分为下列部分:腰
  • 1645年参见 公元1645年出生.参见 公元1645年逝世.
  • 府城客运府城汽车客运股份有限公司(英语:Tainan Bus),简称:府城客运,经营台南市市区公车。府城客运为高雄客运转投资之子公司,接手高雄客运之台南市公车路线。原先行驶台南市公车的台南客运
  • 次异名异名(英语:synonyms)或称同物异名,在生物分类学上,是表示用来指称同一分类单元(taxon)的不同命名,此用词在动物学与植物学上的用法不甚相同。在动物命名上,异名是指用来表示同一个分
  • 台湾天坛台湾首庙天坛(简称(台南)天坛,地方居民俗称天公庙),为主祀玉皇上帝的道教庙宇。位于台湾台南市中西区,昔日为府城最高点-鹫岭之上。该庙原址本来是郑氏王朝政府官员奉明正朔、筑台祭
  • 中州中州可以指:
  • 前列腺特异抗原n/an/an/an/an/an/an/an/an/an/a前列腺特异抗原(英语: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血浆前列腺特异抗原浓度升高是提示前列腺癌的敏感监测指标;但不能作为确诊指标。由于前列
  •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1ZMC, 1ZMD, 1ZY8, 2F5Z· electron carrier activity · oxidoreductase activity · lipoamide binding ·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binding · mitochondrion
  • 七星七星(英语:Mevius,日语:メビウス,前称Mild Seven,日语:マイルドセブン),是由日本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一个香烟品牌,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烟草品牌。目前,七星已在超过40个国家中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