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油

✍ dations ◷ 2025-05-20 12:35:37 #婴儿油
矿物油(或石蜡油)指的是从矿物源、特别是石油分馏物中提取的任何一种无色无臭的高级烷烃。“矿物油”这个名字其实并不准确,在过去曾经被用于描述某些具体的油。“白油”、“液态石蜡”、“液态石油”等称谓同样不精确。通常,矿物油是通过分馏石油以及石油原料制造汽油过程中的副产品。矿物油是透明的,无色的,主要由烷烃、环状石蜡(与凡士林有关)构成。矿物油的可以分为轻、重等级,其密度大约为0.8 g/cm3。矿物油的产量非常大,价格较低,常在药店出售。提炼后的矿物油分为三类:矿物油、白油等名字并没有准确的含义,也无法准确体现它的化学构成。在19世纪末期以前,化学科学也无法准确判断这种物质的构成,因此以一个名字对应一系列油,白金属就是一个类似的例子。一般接触和使用矿物油对人类是安全的。FDA批准在个人护理产品和化妆品添加矿物油,也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上限10 mg/kg。根据2011年3月英国的一个新闻,墨水中使用的矿物油会渗入食物,因为有致癌危险,食品制造商停止使用回收的纸盒作为包装。世界卫生组织将未精制或低度精制的矿物油分类为1类致癌物。而高度精制的矿物油则被分类为3类致癌物,即不被视作致癌物,但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具致癌性。化毛膏植物喷洒油抗静电剂、柔润剂、溶媒、溶剂,碳氢化合物,自石油蒸馏物中取得,虽可增加湿润感,但无法直接改善干燥受损的肌肤。对于矿物油是否伤害肌肤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不纯的会引起过敏及致痘性,而已经处于伤害或敏感性肤质者应避免使用。由于其色泽及特性,常用于白色膏状药物或保养品中。矿物油品级越高纯度越好,对肌肤也就更安全,但是,它没办法用嗅觉、视觉、触觉方式来分辨。可用来保存生铁或高碳钢铁,制造润滑油。因为矿物油能防止吸收水分,同时无味,食品级矿物油是很常见的木制切菜板、沙拉碗等各种厨具的防腐剂。将少量矿物油涂抹在木制厨具上,能阻止吸收食物的味道,使厨具更易清洗,同时保持木头的品质。矿物油会填补木头上细小的裂缝,使其不会被细菌污染。 偶尔矿物油会被食品加工业特别是糖果工业使用。它主要被用来增加糖果的光泽,并防止其相互粘连。尽管不推荐在儿童食品中使用,很多糖果商仍然使用矿物油。矿物油有时被用来作为脂肪的替代品。有时被用来防止食物粘着在厨具或玻璃器上。因为有通便作用,食品规格的矿物油摄入依然受到限制。最大日常摄入量大约为100mg,其中80mg来自面包烘烤行业的器械。

相关

  • 百日咳百日咳(Pertussis)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细菌性传染病。一开始的病征通常类似于普通感冒,会有流鼻水、发烧和轻微咳嗽等症状。之后几周会伴随着剧烈咳嗽,就连呼吸时也会发出高音调
  • 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Population pyramid),是用于表现某时间点上的年龄直方图,能反映一地区人口男女比例与年龄构成。这种表示方式显示了年龄和性别资料,为一种可直接且清晰知晓人口组成的
  • 阳痿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缩写:ED),为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一种,其特征在于阴茎在性行为期间无法勃起或维持勃起:538-39。勃起功能障碍可能会产生心理上的后果,因为它与关系
  • 端基差向异构端基差向异构又称为首旋异构物,一般存在于糖类中,是差向异构的一种,两个非对映异构体分子(异头物)的差异在于糖类环形结构半缩醛/半缩酮碳原子(异头碳)的构型不同。1号碳的羟基若与
  • 婴儿营养婴儿和新生儿营养,是指新生儿和婴儿日常饮食的营养需求。充分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可以为婴儿提供了健康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其中缺乏基本卡路里、矿物质、营养液和维生素的婴儿饮
  • 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俄语:Пётр Леонидович Капица,1894年7月9日-1984年4月8日),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超流体的发现者之一,获得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8
  • 台北市次分区列表次分区为台北市政府自2000年开始施行的辅助行政划分,设置于市辖区之下。每一市辖区依据实际发展情形配合当地各里特色,划定4到7个次分区,将具有邻近特性,且若干文化、历史特质的
  • 柿(Persimmon或kaki)是柿树属的果实,最常见的品种是柿子,又名中国柿(Chinese persimmon)亚洲柿或日本柿,原产于东亚,但其他地区也有柿属植物。柿子的品种有1000多种,以脱涩与否分为甜
  • 拍照摄影(英语:photography)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静态图片摄影,静态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而摄影机(摄像放像机)则可以
  • 新五代史《新五代史》,北宋欧阳脩撰,是唐代以后唯一私修正史。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观不同而作罢,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