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拉·希特勒

✍ dations ◷ 2025-11-09 18:45:57 #1860年出生,1907年逝世,希特勒家族,罹患乳腺癌逝世者,奥地利女性,阿道夫·希特勒

克拉拉·希特勒(德语:Klara Hitler,1860年8月12日-1907年12月21日),婚前姓波茨尔(Pölzl),是纳粹德国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的母亲。

克拉拉·波茨尔于1860年8月12日出生在奥地利帝国瓦尔德威尔特尔的市镇魏特拉,其父亲为约南·巴普蒂斯特·波茨尔(Johann Baptist Pölzl),母亲则是乔安娜·希德勒(英语:Johanna Hiedler);根据家庭医师爱德华·布洛赫(英语:Eduard Bloch)的说法,克拉拉是位安静、甜美且温柔的女性。

1876年,时年16岁的克拉拉受雇至其亲戚阿洛伊斯·希特勒的家中担任仆从。虽然阿洛伊斯亲生父亲身份不详,但在其母亲玛丽亚·施克尔格鲁伯(英语:Maria Schicklgruber)与约南·吉奥·希德勒(英语:Johann Georg Hiedler)结婚后,阿洛伊斯便正式成为了希德勒的儿子。克拉拉的母亲乔安娜·希德勒(英语:Johanna Hiedler)是希德勒的侄女;她嫁给了约南·巴普蒂斯特·波茨尔,进而使克拉拉与阿洛伊斯成为堂兄妹。

在其第二任妻子弗朗茨丝卡·马泽尔贝尔格(Franziska Matzelsberger)于1884年逝世后,阿洛伊斯与克拉拉于1885年在因河畔布劳瑙结婚。

两人的第一个儿子古斯塔夫(Gustav)在婚后四个月于1885年5月15日出生;次女艾达(Ida)则于翌年9月23日出生。两个小孩均于1886年至1887年间的冬天死于白喉。第三子奥托(Otto)于1887年出生,不久后即于同年内病逝。第四子阿道夫于1889年4月20日。

1892年,克拉拉·希特勒与其家庭前往德国帕绍定居了两年。1894年3月24日,第五子埃德蒙(Edmund)出生;第六女宝拉(英语:Paula Hitler)则于1896年1月21日出生。埃德蒙于1900年2月28日死于麻疹,得年五岁。在她与阿洛伊斯所生的六个孩子中,仅有阿道夫与宝拉安然成长至成年。

由于阿洛伊斯的不关心与冷漠,克拉拉将多数时间花在持家与照料小孩上。根据阿道夫·希特勒的侄子威廉·派崔克·希特勒(英语:William Patrick Hitler)(其异母兄长的儿子)的说法,克拉拉非常投入于照料孩子们起居。

克拉拉也是一名虔诚的罗马天主教信徒,时常定期带孩子们前往教堂礼拜。

当阿洛伊斯于1903年逝世后,克拉拉获得了一笔政府发放的慰问金(阿洛伊斯生前是一名公务员)。克拉拉出售了位于莱翁丁的房产,并与年幼的阿道夫以及宝拉一同搬迁至林兹的一处公寓过着简朴的日子。

1906年,克拉拉在其乳房中发现了一块肿块,但因家务繁重等原因而未予理会。在经历频仍且造成其难以入睡的胸痛后,她终于于1907年1月决定向家庭医生爱德华·布洛赫(英语:Eduard Bloch)咨询。布洛赫医师选择不告诉克拉拉她罹患了乳癌,而是请其子阿道夫代为转告之。布洛赫医师告诉阿道夫其母的存活几率非常低,同时建议其接受较为激烈的乳房切除术。根据布洛赫的讲法,克拉拉“以坚毅的精神接受了这项事实,就如同我所预料的那样。她是如此虔诚,相信她的命运是上帝的旨意。抱怨对她而言从来都不是个选项。”克拉拉在林兹接受乳房切除术时,执刀医师卡尔·厄本(Karl Urban)发现癌细胞已远端转移至其胸膜腔。布洛赫于是告知阿道夫与宝拉克拉拉的癌症已迈入末期。此前均居住于维也纳的阿道夫搬回老家以照顾母亲,其胞妹宝拉亦然。至10月时,克拉拉的病情已急速恶化,阿道夫于是恳求布洛赫医师尝试些新的疗法。在接下来的46天中(自11月起至12月上旬止),布洛赫医师每天均以当时仍处于实验阶段的化学疗法“碘仿疗法”治疗克拉拉;她先前接受乳房切除术时的切口被再次割开,并以大量久浸于碘仿中的纱布敷在胸腔膜上,藉以“烧死”癌细胞。这种疗法会造成强烈痛楚,克拉拉的喉咙也因此受损而无法吞食。

碘仿疗法并未收到任何成效,克拉拉最终于1907年12月21日在林兹的家中因碘仿的剧毒所造成的副作用而逝世,享年47岁。克拉拉随后被安葬于靠近林兹的莱翁丁。

阿道夫·希特勒与母亲的感情相当深厚;克拉拉的死造成其深受打击。布洛赫稍后回忆道:“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从未见过任何一个如阿道夫·希特勒这般深受悲恸折磨的人。”。在其自传《我的奋斗》中,希勒勒写道“我已荣耀我的父亲,但深爱我的母亲”,同时表示母亲的死对他而言是个“糟糕的打击……”。1940年,希特勒为了向身为犹太人的布洛赫医师就其曾治疗过克拉拉一事表达感谢之意,特别准允其与其妻子移民至奥地利并迁往美国定居。

1934年,帕绍将一条街以克拉拉命名以纪念克拉拉·希特勒。

相关

  •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英语:Eosinophil, Eosinocyte 或 Acidophil,全稱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是粒细胞中含有嗜酸性颗粒的一种,其他两种是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吞噬能力不如
  • 胸口灼热胃灼热(英语:heartburn),亦称为"酸消化不良"(acid indigestion) 是指在中胸部或上中腹部(epigastrium)所产生的灼热感。疼痛往往源于胸部且可放射到颈部,喉部,或下颌角。胃灼热通
  • 芙蓉世芙蓉世(Furongian)是寒武纪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世,始于497百万年前,终于485.4百万年前。芙蓉世位于寒武纪苗岭世(英语:Miaolingian)以及早奥陶世(英语:Lower Ordovician)特马豆克期之间
  • 松原市松原市,旧称伯都讷、新城、扶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吉林省北部。市境东界长春市,南接四平市,西南达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北临白城市,北抵黑龙江省大庆市,东北
  • 欧晋德欧晋德(1944年11月19日-),生于福建省永安县,是台湾政治人物、土木工程学者,曾任交通部国道新建工程局首任局长、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台北市副市长、台北智
  • 乔治·秀拉乔治·皮埃尔·秀拉(法语:Georges-Pierre Seurat,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
  • 桡脚类见内文桡脚类(学名:Copepods;/ˈkoʊpɪpɒd/,“桨足”的意思)是一类细小的甲壳类动物,生活在海洋及差不多所有淡水的栖地,亦是海洋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很多的桡脚类都是浮游动物
  • .htaccess.htaccess 是Apache HTTP Server的文件目录系统级别的配置文件的默认的名字。它提供了在主配置文件中定义用户自定义指令的支持。 这些配置指令需要在 上下文 和用户需要的
  •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涅克拉索夫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涅克拉索夫(俄语: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Некра́сов,1821年12月10日-1878年1月8日),俄国诗人、作家、批评家及出版商。在诗作
  • 天主教班斯卡-比斯特里察教区天主教班斯卡-比斯特里察教区(拉丁语:Dioecesis Neosoliensis、斯洛伐克语:Banskobystrická diecéza)是罗马天主教在斯洛伐克的一个教区,属布拉迪斯拉发总教区。成立于1776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