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花澳大利亚杉()为澳大利亚杉属()中唯一的物种,并且为太平洋地区新喀里多尼亚大特雷岛(英语:Grande Terre (New Caledonia))的特有种。
穗花澳大利亚杉为常绿乔木,高度可生长3至25米。树梢为密集分支,然其在拥有自由生长空间时,具有不会生长到如此高大及繁茂的习性(英语:Habit (biology))。树皮为红棕色纤维状,会剥落成短带或鳞片状。
树叶呈螺旋状排列于树枝上,叶柄长达8毫米。深绿色的树叶长17公分、宽0.8公分,叶型呈线形与披针形间,前端为尖状,叶缘略为卷起。在树叶的上侧,主叶脉清晰可辨如埂形。年轻树叶与成熟树叶差异不大,但是随着叶龄的增长,他们变得些许短及窄。树叶下面的气孔带不明显,呈浅绿色。
穗花澳大利亚杉为一种雌雄异株植物,因此雄蕊和雌蕊位于各别个体上。
雄球花侧基长10至15毫米,外观为麦穗(英语:Ear (botany))状。它们有1.5毫米长的鳞片,在基部重叠,并包含1至5个小孢子叶(英语:Sporophyll),每个都有2到4个花粉囊。
雌球花在成熟期前与雄球花非常相似,它们皆生长在短枝的末端。单个成熟的种子几乎完全被橙色假种皮包覆,因此具有浆果状外观。球果的大小20至30毫米。种子为长度15毫米及直径约6至7毫米的圆形。
生长在大特雷岛(英语:Grande Terre (New Caledonia))的穗花澳大利亚杉()与生长在赤道苏拉威西岛上的南洋红豆杉()为南半球唯二的原生红豆杉科()植物。
穗花澳大利亚杉是大特雷岛的特有种,且只生长在该岛的北部及中部地区,但不知什么原因在该岛南部地区为发现其身影。它在大特雷岛生长,为一种遮荫植物,分布在海拔300至1350米及年降水量超过4000毫米的潮湿热带森林中,且生长的酸性土壤是通过蛇纹石化育而成的。
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穗花澳大利亚杉被列为“近濒危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指出:
穗花澳大利亚杉已于澳大利亚东部,新西兰和夏威夷人工种植,然而穗花澳大利亚杉于温带地区生长的的植株并不健壮。
穗花澳大利亚杉于1825年首次被描述(英语:Species description)-穗花罗汉松(今指),由罗伯特·布朗(Robert Brown)于在夏尔-弗朗索瓦·布里索·德米尔贝尔(CharlesFrançoisBrisseau de Mirbel)的《罗伯特·波多卡斯·斯皮卡图斯》一书中: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第75页第13段所说。
爱德华·弗里德里希·波佩格(Eduard Friedrich Poeppig)(英语:Eduard Friedrich Poeppig)于《新星属植物物种》1841年第3期第26页第18段将罗伯特·布朗命名之(今指)增加同型异名的命名(今指)。
罗伯特·哈罗德·康普顿(英语:Robert Harold Compton)在1922年出版林奈学会-植物学杂志第45卷第427页正式命名为澳大利亚杉属()以及穗花澳大利亚杉(。澳大利亚杉属之名为指南方或南半球的Austro-加上红豆杉科的Taxus所组成,而种小名spicata是指穗状花序。
<* Christopher J. Earle. Austrotaxus spicata. The Gymnosperm Database. 2010-12-12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