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锅肉

✍ dations ◷ 2025-05-17 10:37:01 #回锅肉

回锅肉,川西地区称之为熬锅肉,是中国川菜中一种烹调猪肉的传统菜式。

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

四川人传统上于每个月初一和十五打牙祭时,会以煮熟的刀头作为祭品,必须采用杀猪在分割整猪的第一刀和第二刀切下来的肉,过水焯得半生不熟,又称酢肉,此处为传统整猪分割法,采用五花肉是因为古时没有养猪且买不起最贵的刀头的穷人,在祭祀完成后便把肉炒熟食用。这道菜后来传到其它地方,所以就流行开来。

回锅肉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

回锅肉的主料是猪肉,今日较流行五花肉,必须采用用猪腿肉、后腿肉或二刀肉或者叫坐墩儿肉,以肥瘦各占50%带皮最佳。辅料则根据不同季节选用,主要有青蒜苗、青椒、芹菜、泡生姜、蒜薹、卷心菜、大白菜,调料用郫县豆瓣、豆豉、选配醪糟、白砂糖、酱油、花椒、花椒油、干辣椒面以及菜籽油或者猪油。

将猪肉刮洗干净,放入汤锅内煮至肉熟能用筷子扎透瘦肉皮不软为度,捞出冷透后,切成5厘米长4厘米宽0.2厘米厚的片;青蒜苗或其他辅料切成片状,炒锅置旺火上,放入少量猪油或菜籽油至六成热,或者直接用肥肉煸出油;下肉片炒至吐油,肉片呈灯盏窝状时(肉四边卷起),加入剁茸的郫县豆瓣,豆豉,白砂糖翻炒至豆豉出香味,白砂糖完全融化后加入配菜,炒至断生起锅。加入豆瓣阶段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干辣椒,花椒,蒜片,姜片调味。

虽然四川的成华猪能够做出最正宗的回锅肉,由于中国于1960年代开始,引美国的杜洛克、长白猪,以及原产于英国的约克夏猪3个猪种,猪膘太薄,二刀肉太瘦,且肉质粗糙。用外来猪种五花肉太油腻,不适合做回锅肉,但其生长得快、瘦肉率高的优点,导致成华猪无人问津而濒临绝种。

与大多川菜一样,回锅肉存在钠含量过高的问题。在回锅肉通常的制作过程中,煮肉时已须加入食盐,烹调过程中又须加入郫县豆瓣等高钠调味料,长期食用有钠摄入过多的风险。

在烹煮过程中,如烹饪技术欠佳,极易造成肉片炒焦而产生致癌物质。

相关

  •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英文:Gram Positive)是能够用革兰氏染色染成深蓝或紫色的细菌,而革兰氏阴性菌不能被染色(通常染作红色以对比)。它们细胞壁中含有较大量的肽聚糖,但经常缺乏革兰氏阴
  • 鞘内注射鞘内(intrathecal、<intra- + theca、IT、"within a sheath">、脊髓内、鞘内注射、脊髓腔内注射)指某些东西"发生在"或"引入到"鞘内部(一般而言指脑或脊髓蛛网膜(arachnoid
  • 库欣溃疡库兴氏溃疡(Cushing ulcer)是一种因颅内压上升所造成的肠胃道溃疡。本疾病以哈维·库兴命名。有时候则又称罗基坦斯基-库兴氏症候群(Rokitansky-Cushing syndrome)。本疾病主要
  • 马尔堡马尔堡(德语:Marburg)是所在黑森州中部马尔堡-比登科普夫县的县首府。它坐落于兰河边,拥有约72000居民,是黑森州的第八大城市。市区沿兰河两侧向西延伸入格拉登巴赫山脉,向东出兰
  • 拉丁语联盟拉丁语联盟(拉丁文:Unio Latina,西班牙文:Unión Latina,法文:Union Latine,意大利文:Unione Latina,葡萄牙文:União Latina,罗马尼亚文:Uniunea Latină,加泰罗尼亚文:Unió Llatina)是使
  • 北魏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由鲜卑人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439年,魏太武帝统一华北,与南方的汉人政权对峙。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
  • 艾美奖艾美奖(英语:Emmy Award)是美国一项用于表彰其电视工业杰出人士和节目的奖励,其重要程度等同于电影界的奥斯卡金像奖(英语:Academy Award)、音乐界的格莱美奖(英语:Grammy Awards)以及
  • 纳米线纳米线是一种纳米尺度(10−9 米)的线。 换一种说法,纳米线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具有在横向上被限制在100纳米以下(纵向没有限制)的一维结构。这种尺度上,量子力学效应很重要,因此也
  • 你好岛尼豪岛(夏威夷语:Ni‘ihau,或译为你好岛)是位于太平洋夏威夷群岛中的一个火山岛, 距考艾岛约有29公里。尼豪岛是一座属于罗滨逊家族的由私人所有的岛屿,因此也是夏威夷群岛中唯一
  • 哥特小说哥特小说(英语:Gothic fiction或Gothic horror),十八世纪开始的英语文学流派。一般认为哥特小说的滥觞是霍勒斯·渥波尔所写的《奥托兰多城堡》。哥特小说可以说是西方人恐怖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