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锅肉

✍ dations ◷ 2025-10-24 20:57:59 #回锅肉

回锅肉,川西地区称之为熬锅肉,是中国川菜中一种烹调猪肉的传统菜式。

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

四川人传统上于每个月初一和十五打牙祭时,会以煮熟的刀头作为祭品,必须采用杀猪在分割整猪的第一刀和第二刀切下来的肉,过水焯得半生不熟,又称酢肉,此处为传统整猪分割法,采用五花肉是因为古时没有养猪且买不起最贵的刀头的穷人,在祭祀完成后便把肉炒熟食用。这道菜后来传到其它地方,所以就流行开来。

回锅肉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

回锅肉的主料是猪肉,今日较流行五花肉,必须采用用猪腿肉、后腿肉或二刀肉或者叫坐墩儿肉,以肥瘦各占50%带皮最佳。辅料则根据不同季节选用,主要有青蒜苗、青椒、芹菜、泡生姜、蒜薹、卷心菜、大白菜,调料用郫县豆瓣、豆豉、选配醪糟、白砂糖、酱油、花椒、花椒油、干辣椒面以及菜籽油或者猪油。

将猪肉刮洗干净,放入汤锅内煮至肉熟能用筷子扎透瘦肉皮不软为度,捞出冷透后,切成5厘米长4厘米宽0.2厘米厚的片;青蒜苗或其他辅料切成片状,炒锅置旺火上,放入少量猪油或菜籽油至六成热,或者直接用肥肉煸出油;下肉片炒至吐油,肉片呈灯盏窝状时(肉四边卷起),加入剁茸的郫县豆瓣,豆豉,白砂糖翻炒至豆豉出香味,白砂糖完全融化后加入配菜,炒至断生起锅。加入豆瓣阶段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干辣椒,花椒,蒜片,姜片调味。

虽然四川的成华猪能够做出最正宗的回锅肉,由于中国于1960年代开始,引美国的杜洛克、长白猪,以及原产于英国的约克夏猪3个猪种,猪膘太薄,二刀肉太瘦,且肉质粗糙。用外来猪种五花肉太油腻,不适合做回锅肉,但其生长得快、瘦肉率高的优点,导致成华猪无人问津而濒临绝种。

与大多川菜一样,回锅肉存在钠含量过高的问题。在回锅肉通常的制作过程中,煮肉时已须加入食盐,烹调过程中又须加入郫县豆瓣等高钠调味料,长期食用有钠摄入过多的风险。

在烹煮过程中,如烹饪技术欠佳,极易造成肉片炒焦而产生致癌物质。

相关

  • 烧杯烧杯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玻璃器皿,在绝大多数实验中都会使用到,材质为玻璃或者耐热玻璃,也有用塑料制成的。烧杯呈圆柱形,上方敞口且具有翻边,便于夹持,并且具有散发热量和增加机械
  • 亚历山大一世(猛烈的)亚历山大一世(苏格兰盖尔语:Alaxandair mac Maíl Coluim,意为马尔科姆之子亚历山大;(1078年?-1124年4月23日)苏格兰国王(1107年—1124年在位)。马尔科姆三世的第八子,在七兄埃德
  • 佛坛佛坛,是安置、供奉佛的设施,上面安放佛像。较小的佛坛只安放佛像和基本的祭祀用品,较大的则可再摆放佛经等。日式家用佛坛一般是一个柜,门外有御本尊保护,柜内供奉佛、菩萨。平常
  • 热河群热河群(英语:Jehol Group),是以中国东北部为中心的地层学单位,范围可能从辽宁、河北和内蒙古等中国境内地区,广布至蒙古、朝鲜半岛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附近。而根据该地层标准化石
  • 李连捷李连捷(1908年6月17日-1992年1月11日),河北玉田人,中国土壤地理学家,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土壤学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32年毕业于燕
  • AgPFsub6/sub六氟磷酸银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AgPF6。六氟磷酸银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和金属有机化学试剂。它常用于提供弱配位六氟磷酸根阴离子,来取代卤化物配体;反应由生成相应的卤化银
  • 渔民渔民,又名渔夫,是以捕鱼为职业和收入来源的人。补渔属第一级产业的职业。渔夫每次捕鱼时要使用一些工具,再拿到市场贩卖。而在街市卖鱼属于第三级产业的活动,按社会分工,鱼贩未必
  • 火烧寮火烧寮,台湾地名,位为新北市平溪区东势里火烧寮溪上游,基隆、新北二地的交界处。火烧寮的地形对地形雨的形成十分有利,加之季风、台风等因素的影响,火烧寮的降雨量十分充沛,是台湾
  • 台湾产业园区列表本表列出台湾的各工业园区,包括由中华民国科技部主管的科学工业园区、经济部加工出口区管理处主管的加工出口区、行政院环境保护署主管的环保科技园区、农业委员会主管的农业
  • 伊利湖战役伊利湖战役是1813年9月10日在俄亥俄附近的伊利湖,是1812年战争中的海上战役。九艘美国海军军舰(5双桅纵帆船,3双桅横帆船,1单桅帆船)果断地击败了英国六艘军舰(2全帆装船,1双桅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