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调

✍ dations ◷ 2025-02-23 20:59:57 #辩论,哲学,神学

反调(英语:polemic),又称论战,是一个具争议性的逻辑论证,其意图是建立一个具体了解的真理,及指出相反立场的谬误。论战大多见于很有争议性的话题,该论证的方法或实践称为反调。一个经常写作反调文章,或者说话唱反调的人,是一个辩论者或争论者。原来的英语词是从希腊语: πολεμικός(英语拼音: polemikos)衍生出来的,意思是“好战的,敌对的”,而这个词又来自希腊语: πόλεμος(英语拼音: polemos),即“战争”。

伴随着辩论,反调是争论的最常见的形式之一。虽然与辩论类似,但反调被局限在一个明确的争议性论题。不同于辩论,可让争议双方之间存在共同点,反调的目的,只是为了建立一个观点的真理,而同时反驳对方的观点。

反调通常涉及到宗教,哲学,政治,或科学的重要议题。以往,论战新闻常见于欧洲大陆;当时的诽谤法​​律,相对于现在,并没有想像中严格。

为了支持对17至19世纪论战的研究,一个英国的研究项目,于2002年将那个时代的论战小册子,放到互联网上,数目超过24,000项。

神学论战是神学论证的分支,围绕着宗教事务,致力于历史或争议的行为。但这应该从护教区分,后者是信仰的知识防御。 马丁·路德在1525年的著作《意志的束缚》,是神学论战的一个典型例子。这是写在回答一个反调的题目: 《意志的自由》,由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于1524年所著。

另一个例子,是两册1896年的著作《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论战史》(分上、下卷),由美国外交家,教育家及作家安德鲁·迪克森·怀特所著。作者的科学观,大体是朴素的经验主义观点。科学基本上被看作是经验的归纳,被简单地当作对世界的正确表像,是与宗教教义反调的论题。科学知识被当作是真理或者至少是不断接近的真理,被认为只与客观的世界有关,与人类的文化,信念,甚至宗教无关。虽然此书未必能体现主流见解,但仍有其代表性,可以反映出近代西方历史上,科学与宗教关系值得关注的反调思想。

相关

  • 配子配子(英语:Gamete)是单倍体细胞,它由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特定的器官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两性配子通过配子结合 产生合子。有性生殖的好处是遗传讯息的重组,这也是物种内遗传信息的
  •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英语:World Network of Biosphere Reserves)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指定的生物圈保护区总称,该计划的宗旨是展示人类与自然环境
  • 进化中性理论中性演化理论全称为分子演化的中性理论(英语: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简称为中性理论。是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在1968年早期所提出的一种演化理论。这个理论认
  • 波士顿凯尔特人波士顿凯尔特人(英语:Boston Celtics,英语发音:/bɔstən sɛltɪks/)是基于马赛诸塞州波士顿的一支美国职业篮球队。球队作为东部联盟大西洋赛区参加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比赛。19
  • 原因原因论(etiology、aetiology或aitiology)是一门研究事件发生因果关系的学问。这一门学问在医学界比较常见,被称为“病原学”或“病因学”,专门研究有关疾病的成因及解决方法。另
  • 奉化市奉化区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宁波市区南部,为前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蒋经国故乡。秦灭楚国后,越地归入秦国疆域,秦王政于统一六国的前一年即公元前222年设置了鄞
  • 碘酸碘酸(化学式:HIO3)比溴酸和氯酸稳定,可以呈晶体状态存在,110℃分解同时有一部分脱水形成三碘酸(HI3O8),195℃脱水成五氧化二碘(I2O5),易溶于水,为强氧化剂及强酸。
  • 松质骨松质骨,亦称疏松骨,是形成骨骼的两种骨组织之一,另一种为密质骨。相较密质骨来说,松质骨的密度更小因而表面积更大。因此更加柔软、灵活,也更适于新陈代谢活动(例如钙离子的交换)。
  • ATC代码 (V01)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V01(过敏原)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
  • 李叔同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生于天津,祖籍山西洪洞,民初迁到天津,因其生母本为浙江平湖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