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调

✍ dations ◷ 2025-08-14 10:22:18 #辩论,哲学,神学

反调(英语:polemic),又称论战,是一个具争议性的逻辑论证,其意图是建立一个具体了解的真理,及指出相反立场的谬误。论战大多见于很有争议性的话题,该论证的方法或实践称为反调。一个经常写作反调文章,或者说话唱反调的人,是一个辩论者或争论者。原来的英语词是从希腊语: πολεμικός(英语拼音: polemikos)衍生出来的,意思是“好战的,敌对的”,而这个词又来自希腊语: πόλεμος(英语拼音: polemos),即“战争”。

伴随着辩论,反调是争论的最常见的形式之一。虽然与辩论类似,但反调被局限在一个明确的争议性论题。不同于辩论,可让争议双方之间存在共同点,反调的目的,只是为了建立一个观点的真理,而同时反驳对方的观点。

反调通常涉及到宗教,哲学,政治,或科学的重要议题。以往,论战新闻常见于欧洲大陆;当时的诽谤法​​律,相对于现在,并没有想像中严格。

为了支持对17至19世纪论战的研究,一个英国的研究项目,于2002年将那个时代的论战小册子,放到互联网上,数目超过24,000项。

神学论战是神学论证的分支,围绕着宗教事务,致力于历史或争议的行为。但这应该从护教区分,后者是信仰的知识防御。 马丁·路德在1525年的著作《意志的束缚》,是神学论战的一个典型例子。这是写在回答一个反调的题目: 《意志的自由》,由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于1524年所著。

另一个例子,是两册1896年的著作《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论战史》(分上、下卷),由美国外交家,教育家及作家安德鲁·迪克森·怀特所著。作者的科学观,大体是朴素的经验主义观点。科学基本上被看作是经验的归纳,被简单地当作对世界的正确表像,是与宗教教义反调的论题。科学知识被当作是真理或者至少是不断接近的真理,被认为只与客观的世界有关,与人类的文化,信念,甚至宗教无关。虽然此书未必能体现主流见解,但仍有其代表性,可以反映出近代西方历史上,科学与宗教关系值得关注的反调思想。

相关

  • 来古格士来古格士,又译为吕库古、莱库古、雷克格斯,按罗氏希腊拉丁文译音表应译为吕枯耳戈斯(古希腊文:.mw-parser-output .Polytonic{font-family:"SBL BibLit","SBL Greek","EB Garamo
  • 语音组合法语音组合法(Phonotactics)是音系学的其中一个分支,研究在某一种语言中的语音组合法则。举例说,在普通话里,/j/、/q/、及/x/之后只能跟 /i/和/ü/,而不能跟 /a/、/o/或/e/等韵母;
  • 查尔斯·汤斯查尔斯·哈德·汤斯(英语:Charles Hard Townes,1915年7月28日-2015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美国物理学家、教育家。让汤斯闻名的是激微波的理论和应用,其中他得到
  • 司宪府司宪府别称宪府、台官、相台、柏台、乌台、霜台,为朝鲜王朝从二品衙门,掌论执时政、纠察百官、正风俗、伸冤抑、禁滥伪等事。相当于中国的御史台、都察院。与司谏院合称台谏,亦
  • 史考特极地研究中心坐标:52°11′54.40″N 0°07′34.45″E / 52.1984444°N 0.1262361°E / 52.1984444; 0.1262361史考特极地研究中心(英语:Scott Polar Research Institute,缩写:SPRI)是英国剑桥
  • 女体盛女体盛,是日本汉字用词,意为用女性裸体当作餐具,通常是在身体上放生鱼片和寿司。也可称呼裸体料理。也有用男性身体的男体盛。这种行为源于日本,在国际上亦相当知名。女体盛出现
  • 吴县市第二人民医院吴县市第二人民医院(原吴县人民医院),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一所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位于吴县市木渎镇下沙塘39号。1958年,以苏州市寄生虫病防治站为基础改建,时称吴县第二人民医院
  • 刘全 (汉朝)平春悼王刘全(1世纪78年前-79年),汉章帝第二子,生母不详。建初四年(79年)夏四月戊子,越过他和刘伉,父亲汉章帝立其三弟刘庆为太子。四月辛卯(5月26日),他与刘伉封王,是为平春王。当年,刘全
  • AMD 10hAMD 10h处理器家族是美商超微(AMD)研发并推出市场的一代中央处理器微架构,旧称为K10。在K10微架构尚未推出前,曾有媒体报导K10为已取消的计划,其后超微发言人否认此说法,宣布K10将
  • HJK赫尔辛基赫尔辛基足球俱乐部(芬兰语:Helsingin Jalkapalloklubi,缩写为“HJK”),通称为HJK赫尔辛基(HJK Helsinki),是芬兰组足球俱乐部,位于首都赫尔辛基。总体上来说HJK赫尔辛基是芬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