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儿急疹
✍ dations ◷ 2025-08-27 15:56:44 #小儿急疹
小儿急疹,俗称玫瑰疹,古时中国又称奶疹、假麻疹,是一种常见于6个月到3岁之间幼儿的疾病。根据最近中国大陆的数据,此病发病率高达98.2%。虽然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怀疑是由于病毒引起的疾病,但是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研究人员才分离出与此相关的人类疱疹6型病毒(Human Herpesvirus 6),并观察到血清中对应抗体的上升。连续三天发急烧,高热可致39到40摄氏度。一般在三天后退烧,并有皮疹析出。病儿可获终身免疫。如果为6个月后小儿第一次突然发热,并且无流鼻涕,咳嗽,腹泻等症状,小儿精神,饮食状况尚好,则大部分可以判断为小儿急疹。确诊可以做病毒培养,检测HHV-6病毒。需与病征相似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扁桃体炎等区分。此病为传染病。1988年日本学者首次报告从患儿淋巴细胞中分离到人疱疹病毒6型,并证实其病原体。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 virus,HHV-6)为1986年新发现的第六种人疱疹病毒。近年来研究提示疱疹病毒6型在人群中传播广泛,尤其在婴幼儿中,除了引起幼儿急疹外,尚可引起无皮疹的发热以及肺炎、脑膜炎、脑炎肝炎等疾病。现已知HHV-6有两个亚型HHV-6A及HHV-6B,两者的核苷酸序列相似,但在病毒复制流行病学和抗原组成等方面都有差异。最近研究表明疱疹病毒7型同样可以引起幼儿急疹病。HHV-6与HHV-7病毒极易从患者唾液和血液中检出,且发现在健康人群中的血液中也可长期存在。本病并不需要特殊措施,一般会自动痊愈,而且极少有后遗症。但是,在发烧过程之中,需要给婴幼儿补充充足水分,防止脱水。可以采用一些物理降温的办法,如温水澡,睡冰枕,温水搽额头、四肢等。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是幼儿精神萎靡,都可以通过单方退烧药降温。一般采用的单方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和布洛芬(ADVIL),但是不能采用阿司匹林。本病暂无疫苗。在极为少见的重症患者身上,有采用抗巨细胞病毒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关
- 败血症败血症(拉丁语:Sepsis)(中国大陆译为脓毒症)指的是由于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发炎的严重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烧、呼吸频率和心跳加速,以及意识不清。有时患者也会发生特定的
- 症状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症状(英语:symptom)又称病状,医学术语,在疾
- 即发性过敏反应即发性过敏反应(英语: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又称Ⅰ型超敏反应(英语:Type I hypersensitivity),是IgE介导的免疫反应,乃最常见的超敏反应类型。主要可分为两种:过敏原第一次接触
- 孔道蛋白结构 / ECOD2fgrA:21-351 2fgqX:20-351 1pho :27-351 1iivA:27-378 1osmA:27-363 1opfD:28-362 1mpf :28-362 2omf :28-362 1gfm :28-362 1hxuA:28-362
- 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英语:Baruch Samuel Blumberg,1925年7月28日-2011年4月5日),犹太人,美国涉猎广泛的科学家、乙肝病毒发现者,此外还对库鲁病有过深入研究。他与丹尼尔·卡
- 卫星病毒卫星病毒是亚病毒因子的一类,需要辅助病毒协助复制核酸,或者由辅助病毒提供衣壳蛋白来包被核酸。能利用自己核酸编码衣壳蛋白的为卫星病毒,不能的则称卫星核酸。
- 焦虑症焦虑症或称焦急症(英文:anxiety disorder)是明显感觉焦虑和恐惧感的一种精神疾病。焦虑是对未来事件的担心,恐惧则是对当前事件的反应,这些感觉可能会导致身体症状,如心跳过速和颤
- 麻醉在医学领域(尤其是外科、牙医学)中,麻醉(英语:anesthesia或anaesthesia)是一种临时失去意识和感觉的状态。它可能包括疼痛减轻、瘫痪(指肌肉放松)、失去记忆和无意识。
- 温跃层温跃层(英语:thermocline),又译温度跃层、斜温层、温度突变层等,是指在海洋或湖沼等大型水体内部,水温在沿垂线方向急剧变化的水层。海洋分层中,温跃层是分布在混合层之下。随着季
- 输尿管炎输尿管炎(Ureteritis)指涉及炎症的输尿管医疗病症。其中的一种病症形式被称为"囊性输尿管炎"(ureteritis cystica)。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ic)输尿管炎的病症形式的存在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