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

✍ dations ◷ 2025-10-27 14:46:25 #老花眼
老花(英语:Presbyopia),是为人的眼睛老化的自然过程,基于当人眼看近物时,眼球内投射过多光线于水晶体而非视网膜,导致不能对近物对焦的视力问题,患者在看近物时视物变得模糊。老花的症状为太小字体有阅读困难、必须将读物拉远、头痛及眼睛容易疲劳(英语:eyestrain)。老花为人类正常的老化过程,乃肇因于晶状体弹性降低导致看近物时,焦点成像于视网膜后方。老花跟近视、远视及散光一样,为眼屈光不正的一种。确诊方式为借由视力测试结果来做诊断。典型的治疗方式是配戴老花眼镜,镜片会分上下两部分,下半部分的屈光度较高,患者就不需要一直戴脱眼镜;现成的老花眼镜(英语:reading glasses)可以满足一部分需求,有些隐形眼镜也能提供这种功能。所有人或多或少都会罹患老花,年过35岁者患有老花的几率比较高。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时,亚里斯多德就有老花的相关记叙。以配戴眼镜的方式来解决老花问题,是始于13世纪晚期 。患者在看近物时视物变得模糊。特别是在光线不足下,问题会更明显严重,这是因为光线不足下曈孔会扩大,因而景深变窄。另一病征是患者在把焦点大幅转移时的瞬间影像会暂时性变得模糊,这是因为眼睛变焦迟缓所致。随着人类年龄渐长,眼睛视近物的调节力便会逐渐下降。目前医学界并未能完全确定老花的成因,但一般相信主要是由于眼内晶状体的弹性随年龄而渐渐减低,观看近物时,晶状体弧度不足,未能把光线聚焦至视网膜。老花眼开始的年龄与纬度有关,居住于热带地方的民众出现老花症状会较早,原因可能是与日照的多寡有关,接收到阳光中的红外线愈多,老花眼可能愈早发生。因此,居住于海边的民众亦会比山区居民较早出现老花症状。老花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一般人在40岁开始都会面对 ,无论有没有近视或远视等屈光不正,都会感到难以聚焦阅读太近的事物,要拿远一点才可看清。老花眼的度数到60岁之后才会逐渐固定,最深约在300度左右。因此,40至60多岁的人,建议平均每2年检查一次,以取得最适合的度数。老花可以透过凸透镜片制成的老花眼镜矫正,亦可透过隐形眼镜矫正。轻微老花眼的人,如果阅读时把书本拿远一点就能看清楚,就不一定非要配眼镜不可。但当度数加深,阅读时感觉吃力,应配戴眼镜辅助,以免让眼睛过度疲劳,甚至会引至头晕、想吐,和眼球胀痛,需要配戴焦距精准的老花眼镜,否则会伤害眼睛。由于患者本身可能有近视,看远和看近需要不同度数的眼镜,为了免除时常转换眼镜的麻烦,由两个焦点镜片组成的双光(双焦)眼镜便可带来方便。隐形眼镜亦有双光镜片可供选配。对于在工作或生活中视线焦距变化大的人,也可配戴镜片上有超过三个以上的焦点的多焦点眼镜。不过,戴双焦或多焦镜片的初期,需要一段时间逐渐适应。老花与远视虽然都可透过凸透镜片矫正,但却属两种不同的现象。远视本属于屈光不正,是眼轴过短或调节力不足,老花则纯属老化问题。其他: 内斜视/外斜视 · 上斜眼 · 隐斜视 (内隐斜、外隐斜) · 布朗氏综合征 · 狄恩尼氏综合征 双眼运动: 共轭凝视麻痹 · 凝视不足 · 核间性眼肌麻痹 · 一个半综合征恐光症

相关

  • 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英语:Baruch Samuel Blumberg,1925年7月28日-2011年4月5日),犹太人,美国涉猎广泛的科学家、乙肝病毒发现者,此外还对库鲁病有过深入研究。他与丹尼尔·卡
  • 前置胎盘前置胎盘(Placenta praevia)是指胎盘有植入于子宫壁内,但是位在子宫颈管开口(英语:Cervical canal)处或是邻近位置。症状包括在怀孕后半段的出血,血液多半是鲜红色,流血时不会疼痛。
  • 时间生物学时间生物学(英语:chronobiology;字首来自希腊语chronos,指时间)又译生物钟学,广为人知的生理时钟。是一门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与时间有关的周期性现象,或曰这些现象的时间机
  • 呋喃妥因呋喃妥因(英语:Nitrofurantoin)商品名称Macrobid,是一种用作治疗尿道感染的抗生素。对于肾脏感染(英语:Pyelonephritis)不具效用,须以口服方式服用。常见副作用包含恶心、食欲不振、
  • 裂解裂解(英语:pyrolysis,或称热解、热裂、热裂解、高温裂解)指有机物质于无氧气存在下的高温(英语:Thermal decomposition)分解反应。它涉及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相位的同时变化,并且是不可
  • 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s),有时也称为经济学史(history of economic theory),是通过对过去的经济理论发展和变迁的追溯,针对“经济对于人类意味着什么”这个根本问
  • 淋巴毒素淋巴毒素(亦称为肿瘤坏死因子-β)是一种肿瘤坏死因子类细胞因子。淋巴毒素由Th1细胞产生,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改变,并促进吞噬细胞与之结合。
  • 比约恩·易卜生比约恩·易卜生(丹麦语:Bjørn Aage Ibsen;1915年8月30日-2007年8月7日)是一名丹麦籍医学家。比约恩·易卜生是重症医学的创始人,他首先提出重症监护室的构想并将之付诸实践。比约
  • D07(Antifungals for dermatological use)(Emollients and protectives)(Preparations for treatment of wounds and ulcers)(Antipruritics, including antihistamines, anesthetics,
  • 旋毛虫病旋毛虫病(Trichinosis)是指因旋毛虫(属于线虫动物门)感染所引起的寄生虫疾病。人体在感染后旋毛虫侵入肠胃道,故会产生腹痛、腹泻及呕吐等症状;约一星期后虫体会侵犯至肌肉,导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