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膜

✍ dations ◷ 2025-09-18 16:27:07 #处女膜
处女膜(hymen)又称阴道冠,是一层位于阴道口的膜状组织。处女膜也被视为外阴部的一部分。普遍认为,处女膜并未具有特定的解剖或生理功能。 青少年时期,处女膜的形状相当多变,最常见为月牙形。处女膜的厚薄也存在许多变化,有可能相对较薄而具有弹性,也有可能较厚相对坚实,甚至有很多女性天生就没有处女膜。像是创伤、自慰、内诊、运动、发生性行为等许多情境,都有可能导致处女膜的破裂,导致暂时性的出血和疼痛。因此,处女膜是否完整,不应该作为判断女性是否依然保持处子之身的依据,这样的认知错误,至今依然存在于许多文化之中。虽然处女膜破裂之后并不会再生,但目前可以借由处女膜重建手术,修补处女膜。处女膜是多种雌性动物,包括黑猩猩、非洲象、海豹、海牛、狐猴、天竺鼠、鲸鱼、马、骆驼,以及人类所具有的组织;但是尚未解开的谜团是,只有女人跟母马在性成熟期以后,还保留着处女膜,少数案例中的母马若是处女膜闭锁影响交配则会动手术切除。 女性人类的处女膜中间有孔、不完全封闭,是完全或部分的覆盖于阴道开口处的一层半透明的结缔组织隔膜,薄膜的正反两面都呈粉红色,表面湿润,具有丰富的血管组织及少量神经。在处女膜的中央,有一直径为1~1.5厘米的小孔,医学上称之为“处女膜孔”,月经可通过这一小孔排出体外。这个小孔的形状各人不尽相同,根据开孔的形状,处女膜孔可分为圆形、椭圆形、环形、筛形、伞形、分叶形、星形、中隔分离形、月牙形、半月形、唇形等30余种。只有少数女性天生没有处女膜;而另外少数女性处女膜上则没有孔隙,病理学称为“处女膜闭锁”,即俗称“石女”的一种;这种情况使得女性在经期经血无法排出,常在青春期发现月经迟来,并伴有小腹周期性疼痛,一般以需处女膜切开术处理。处女膜需要暴露外阴才可以观察到,其形状千姿百态。处女膜破裂后形成处女膜痕。处女的处女膜一般是完整的,但因为膜的质地、厚薄和血管、神经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异;某些天生较厚且坚韧者却妨碍交配,需手术切开方能性交。处女膜在胎儿3~4个月时出现。胎儿的生殖系统的发育和泌尿系统发育同步进行,阴道腔化的同时,尿生殖窦(英语:Urogenital sinus)也在发育,阴道外端和尿生殖窦腔交汇之间有一层薄膜相隔,这就是处女膜。随后,这层薄膜也发生空腔化,就是说这层膜上逐渐形成孔洞,即处女膜孔。剧烈运动、挫伤及初次性交,都可能使处女膜被撕裂,而造成出血。由于处女膜形态各异,破裂和疼痛的程度会有很大差别。有两个孔及筛网状的处女膜出血较多,伴有比较剧烈的疼痛。唇形处女膜则出血很少,几乎无痛感。较厚且弹性很好的伞形处女膜有可能完全不破裂。生育后,由于胎儿经阴道娩出,处女膜进一步破损。有时仅留下几个残存的突起,叫处女膜痕。剖宫产分娩则不会发生这种变化。男人无法在生理上确保配偶产的子女是自己的后代,在某些文化中,择偶(特别是长期配偶,如妻子)时必须将未来孩子属于自己的确信度列入考量。男人面对此问题演变出的策略之一是,择偶时较重视贞节,偏好无性交经验的女性。简单的说,就是尽量避免与可能怀有别人孩子的女性结婚。处女膜的完整性通常被认为是女性婚前贞节的证明,甚至封建思想观念认为这是道德问题,因为以往认为在女性首次性交时,会因男性阴茎插入而使处女膜破损出血,不过近来的研究发现,在女性第一次进行性行为时不一定都会流血,流血的比例也少于不流血的比例。也有部分因剧烈运动和意外,或女性大幅度的自慰活动,在首次性行为前已经破损的情况。随着医学进步,处女膜也已经可以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修补(通常是费用很低的妇科小手术)。

相关

  • 精神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精神病学目前是一门医学专科,内容是关
  • 孟加拉语孟加拉语(bāṅlā / বাংলা 或者 bāṅālī / বাঙালী)又称为孟加拉文,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是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的官方
  • 病患患者,又称病人、病者和病患,是指医疗服务的接受者,大多用来指罹患疾病、或身体受到创伤,而需要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治疗的人;动物如遇到相同状况,也可以患者称之。但是对于不用接受
  • 兵营古罗马兵营(拉丁语:Castra,音译卡斯特拉,单数格式castrum)是古罗马人用作军事防御阵地而构建的建筑物或预留的地块。这个词在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都出现。在古典拉丁语中,根据雷
  • 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法(英语:Spectrophotometry)是一门对光谱进行量化研究的分析方法。主要涉及的电磁波谱范围是可见光、近紫外线与近红外线。这种方法不同于电磁波谱与时间分辨光谱。将
  • 茜蒙·仙诺茜蒙·仙诺(法语:Simone Signoret,1921年3月25日-1985年9月30日),犹太人,法国电影女演员,法国第一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
  • 肠鳃纲肠鳃纲(acorn worms or Enteropneusta)是半索动物门的一个纲。现存约有100种。大多数种类在泥沙中穴居,或在石块下生活。例如柱头虫(Balanoglossus)等。
  • 迪亚士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葡萄牙语:Bartolomeu Dias,1451年-1500年5月24日)是一名葡萄牙贵族和著名航海家,他于1487年带领船队航行至非洲大陆最南端并发现好望角,为葡萄牙开辟通往印度
  • 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是英国著名大学,是伦敦大学联盟的加盟大学,也是G5超级精英大学的一员。伦敦大学学院至今共拥有31位诺贝尔奖校友,是伦敦大学系统中众多
  • 造血造血作用(英语:Haematopoiesis,其它拼法为haemopoiesis或hemopoiesis,在美式英语中也被拼作hematopoiesis;源自古希腊语中意为“血液”的词汇αἷμα以及意为“创造”的词汇π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