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克里夫
✍ dations ◷ 2025-04-04 06:18:27 #威克里夫
约翰·威克里夫(英语:John Wycliffe,约1320年-1384年),英格兰人,欧洲宗教改革的先驱,曾于公开场合批评罗马教会所定的各项规条及不合基督教宗旨,也是首位将《圣经》翻译成英文者。罗拉德派由他创立。威克里夫生在1320年生于英国约克郡,其父亲是威克里夫农庄的主人。他于1345年到牛津大学墨顿学院就读,并于1362年在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完成硕士学位。据说也曾住在牛津大学皇后学院中。其后,他花了9年时间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372年正式取得学位。曾任牛津大学哲学、神学博士,1369年起任英王的侍从神父,1374年受英王委派与教皇代表就英国教会的神职任免权问题进行谈判,未达成协议,从此抨击教皇权力至上。威克里夫学识渊博,但为人不茍言笑。于1376年开始批评圣职人员,原因即是教会过于和执政掌权者亲近、政教不分,且生活优渥不愁吃穿,教会腐化的程度超乎想像。对于教皇所立的多项规条也不符合圣经的教导,一切应回归到圣经,以圣经为信仰生活的准则。另外由于当时圣经所采取的是武加大译本翻译出来的拉丁文圣经,人民阅读不易,故为了大家都能懂得圣经中的意思,威氏于1380到1382年间,与数位朋友将此圣经合译成英文圣经,同时也将教义等等资料汇总,均以英文来呈现,并带到英国各地方。但此举引发教皇及圣职人员的不满,威氏开始遭受到逼迫,幸赖许多王公贵族及平民百姓支持他,直到过世都未落入逼迫者的手中。威氏曾有一段时间任职于王室,当时英王爱德华三世和教皇额我略十一世发生冲突,国王仗着国会对他的支持,拒绝效忠教皇,由于威氏早就敌视教皇,于是以写文章的方式来护卫国王,前后写了《教皇分裂》(Schisma Place)一书,说明了教皇根本不是清心寡欲的出家人;《圣经真理与实意》(On the Truth and Meaning of Scripture)一书,提及应将圣经翻译成英文,真正明白圣经的真理及上帝的旨意,不需要教皇及教会插手其中。当时印刷术尚未发明,整个翻译的工作是以手抄的方式一段段完成,每抄完一段即流传出去,最后再做总整理,使完整的英文译本可以问世。威氏在1384年12月31日因中风过世于卢多倭。威克里夫主张各国教会应隶属于本国的国君,罗马教会无权向国王征收赋税,并建议国王没收教会土地,建立摆脱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他否认教士有赦罪权,要求简化教会礼仪。因此,他遭到时任教皇额我略十一世的五次谴责及坎特布里大主教的通缉,但获牛津大学的师生及伦敦市民支持,并得英王的保护。1381年英王与教会共同镇压瓦特·泰勒农民起义,威克里夫被迫幽居写作,把圣经译成英文,并完成神学著作《三人对话录》。他主张圣经的权威高于教会,信徒应服从基督而非教会,1384年死于莱斯特郡。三十年后其作品被教会销毁。在他死后教皇对他的理念或是教训深恶痛绝,因此在他死后三十年举行了康士坦会议,颁发了底下的谕令:“……,本神圣会议表明立场,并宣告威克里夫乃声名狼籍之异端者,至死顽梗不化,不但被逐出教会,而且他所有对他的追思都是有罪的,当将他的骸骨挖出,丢在教会墓园之外,将其他忠诚之死者以示区别。”十二年后,有一位主教发现此令尚未执行,乃于一四二八年将他的骸骨挖出并焚烧,且经他的骨灰丢至史威福(Swift)溪中。虽然威克里夫死后仍遭到这样焚骨扬灰的对待,但是老汤姆福勒(Tom Fuller)在他的教会历史里写道:“他的骨灰流至亚芬河(Avon),又流至塞芬河(Severn),然后流入海峡,最后流入汪洋大海。就这样象征威克里夫之教义的骨灰,如今已散布至各地。”
相关
- 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阿拉伯语:العبّاسيّون)是哈里发帝国的一个王朝,也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于750年取代倭马亚王朝,定都巴格达,直至1258年被旭烈兀西征所灭。阿拔
- 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英语: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s, MPDs)或称骨髓增殖性肿瘤(英语: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MPNs),是一类骨髓增生过多细胞而形成的疾病。此类疾病与骨髓增
- 飞机杯人工阴道是一种模仿女性阴道的人造物品工具,可以提供类似于性交的快感,人工阴道可以用在医学用途,用于收集男性精液,或者解决性需求时作为性玩具使用。也有模仿动物,如雌马的人工
- 光子光子(Photon)是一种基本粒子,是电磁辐射的量子。在量子场论里是负责传递电磁力的力载子(英语:force carrier):17-18。这种作用力的效应在微观层次或宏观层次都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
- 美洲?哥伦布时代前的跨大洋接触是指公元前10000年前就定居在了美洲的那些美洲原住民们及其后裔和其他大陆(非洲、亚洲、欧洲及大洋洲)的人们之间,在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抵达加
- 放射性追踪剂放射性示踪剂(英语:Radioactive tracer),又称放射性标记物(radioactive label),一种化合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原子被替换为放射性同位素(radioisotope),是同位素标记(isotopic labeling)的
- 威妥玛拼音威妥玛拼音(Wei1 Tʻo3-ma3 Pʻin1-yin1,英语:Wade–Giles system),习惯称作威妥玛或威式拼音、韦氏拼音、威翟式拼音,是一套在英文中用罗马拼音于拼写中文官话读音的音译系统,发明
- 刘徽刘徽(约225年-约295年),三国时代魏国数学家。白尚恕考证他是山东淄博淄川人,梁敬王刘定国之孙菑乡侯刘逢喜的后裔。刘徽为《九章算术》做注,于三国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成书,其中他
- 信号识别颗粒信号识别颗粒(英语: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简称为SRP)是一种存在于胞质溶胶中大量、普遍存在且进化保守的核糖核蛋白(蛋白质-RNA复合体),它可以识别特定的蛋白质,并将它们对准
- 末世论末世论或末日论(英语:Eschatology)是研究历史终结及其相关方面的哲学或者神学理论,神学上的末世论一般关心人类社会的终结以及如何终结等问题,而哲学上的末世论则可能着眼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