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弹

✍ dations ◷ 2025-02-23 16:48:56 #手榴弹
手榴弹,又称手雷,是一种手投式的武器,具有爆炸功能。因为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的手雷外形和碎片都像石榴和菠萝,由而得名,近年来由于FPS游戏的流行,而在台湾有“芭乐”的俗称。手榴弹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拜占庭帝国利奥三世时代,拜占庭发现火焰和铁钉可以在石头和陶器罐中抛出。拜占庭士兵扔掷装有希腊之火、铁蒺藜的陶瓷容器以攻击敌人。公元1000年,宋朝出现了称为火球或火炮的火器,其原理与现代手榴弹相同,为现代手榴弹先驱,1044年出版的兵书《武经总要》中,记载有霹雳火球、蔟藜火球、毒药火球、烟球及引火球等多种可手投弹药。13世纪初,中国军队中出现了铁壳制造以火药爆炸的投掷武器──震天雷,是为现代手榴弹原型。1405年,意大利的一份手抄本上出现了手抛弹药的图样。17世纪以后,出现铁壳制手抛弹药。此时,欧洲出现了手榴弹(英文:Hand grenade)此一名称,沿用至今。17世纪和18世纪,手榴弹是欧洲军队中普遍使用的武器,并曾出现专业掷弹兵部队。19世纪,枪炮的发展以及城堡攻防战的减少使手榴弹一度遭冷遇。20世纪,1904年的日俄战争和后来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堑壕战兴起,手榴弹又被广泛使用。在现代化步兵中,手榴弹是重要的武器装备之一。现代手榴弹多呈球状或筒状,一部分旧式中国和德国制手榴弹为带棒状柄的圆筒形。一般由弹体、引信两部分组成。外附带安全栓,或安全盖等安全装置。一旦解除安全装置,引信点火后数秒即爆发。现代手榴弹不仅可以手投,同时还可以用枪发射。手榴弹的使用除了最常见的向目标投掷,以爆炸时的破片攻击目标的情况外,还有将其改造为特殊炸弹的情况。将手榴弹改造的特殊炸弹,引信一旦点火将立即爆炸,其原理类似地雷,接触的人十分危险。碎片手榴弹在军队中很常见,主体通常由硬质合成材料或钢制成,其容器内的破片爆炸时高速飞散,能造成15米范围内人员伤亡。在不允许轻易制造伤亡的情况下,普遍使用闪光弹或震撼弹,于爆发时,伴随着巨大的声响或者闪光,使到爆炸范围内的人士即时短暂盲聋,从而丧失活反抗能力。利用金属罐承载的手榴弹,作为地对地发出讯号的用途,还可以作为空降地区或攻击目标的讯号。催泪性毒剂为有效载荷的弹药,施放后可快速及大范围扩散,属于非致命性武器。使用凝固汽油,铝热剂,镁粉,三氟化氯或白磷等作为燃料。白磷燃烧手榴弹是利用白磷遇空气后自燃的特性制成的燃烧手榴弹。铝热燃烧手榴弹利用铝热剂产生铝热反应引发剧烈燃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手榴弹现代手榴弹土制手榴弹

相关

  • Li1s2 2s12, 1蒸气压第一:520.2 kJ·mol−1 第二:7298.1 kJ·mol−1 第三:11815.0 kJ·mol主条目:锂的同位素锂(希腊语:λίθος,拉丁:LITHOS,直译"石头")是一种化学元素。其中文
  • 约塞米蒂瀑布优胜美地瀑布(Yosemite falls),是北美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位于美国加州内华达山脉,属于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其最壮观的季节在春末,水量充沛,气势惊人。又译为约塞米蒂瀑布。 优胜美地瀑
  • 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又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英文为Wuhan Tongji Hospital),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医疗机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之一,
  • 阿尔伯特·甘瑟阿尔伯特·卡尔·路德维希·戈特希尔夫·甘瑟(德语:Albert Karl Ludwig Gotthilf Günther,亦称Albert Charles Lewis Gotthilf Günther,1830年10月3日-1914年2月1日),又依德语译
  • 1162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牛骂头文化牛骂头遗址是位于台湾台中市清水区鳌峰山的一个考古遗址,也是台湾中部新石器时代文化牛骂头文化的命名遗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已将原址规划为“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并对外开
  • 安魂曲安魂弥撒(英语:Requiem Mass)一词源自拉丁文Requiem(原意为“安息”),有以下涵义:Requiem 一词源自进堂咏(Introit)的首句:“Requiem æternam dona eis, Domine, et lux perpetua luc
  • 松叶蕨松叶蕨(学名:Psilotum nudum)为松叶蕨科松叶蕨属下的一个种。
  • 张前东张前东(1966年10月-),四川省营山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原重庆鱼田堡煤矿103队队长。2002年6月13日,鱼田堡煤矿西侧的刘家河河床突然塌陷,导致鱼田堡煤矿被水淹没,张前东在井下经过7个
  • 台美文教基金会财团法人王桂荣台美文教基金会(英语:Taiwanese-American Foundation),简称台美基金会、TAF,是台湾与美国的一个基金会,由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前会长王桂荣及其妻王赛美于1982年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