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在北極的影響

✍ dations ◷ 2025-10-25 20:36:53 #全球暖化效应,北冰洋


全球暖化在北极的影响包括温度上升、 海冰消失和格陵兰冰原的融化。 在该地区潜在的甲烷释出(尤其是永久冻土和甲烷水合物) 亦值得关注。由于北极对全球暖化的放大反应,这经常被视为全球暖化的领先指标。 格陵兰冰盖的融化跟极地放大效应有关联。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出,“根据每日最高和最低温度,北极暖化已经跟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严重。” 1995年-2005年是自从至少在17世纪起最温暖的十年,温度比1951年-1990年的平均高2 °C (3.6 °F)。 北极一些地区甚至暖化得更快,阿拉斯加州及加拿大西部的温度就上升3-4度(5.40-7.20 °F)。 此暖化的成因不单是温室气体上升,北极冰上的煤烟沉积也有关系。 一篇在2013年由地球物理研究通讯发布的文章显示,自44,000年前起,或许甚至在120,000年起,该地区的温度未曾像目前般高。作者总结出“人为增加的温室气体已经造成前所未有的地区性暖化。”

目前海冰在面积、广度和体积上都在减少,可能会在21世纪中某个时候完全消失。海冰面积即是受冰覆盖的总面积,海冰广度即是占了至少15%海冰的海洋面积,而体积即是在北极中的海冰总数。

在本世纪内,不同种类的北极冻土解冻会释放大量碳至大气层。据估计,大约三份之二释出的碳以二氧化碳的状态进入大气,这些二氧化碳主要源自长达~7000公里的东西伯利亚北极架(ESAS)海岸线之古老冰积,以及浅薄的海底冻土。解冻之后,海岸线及海床冰积的崩解和侵蚀可能会因气候暖化的北极放大效应而加速。

气候模型显示在海冰快速流失期间,温度上升会影响远至1,450公里的内陆,加速陆地上的永久冻土解冻,导致碳和甲烷释出。

相关

  • 时间逻辑在逻辑中,术语时间逻辑被用来描述为表现和推理关于时间限定的命题的规则和符号化的任何系统。它有时也被称为时态逻辑,这是 Arthur Prior 在1960年代介入的基于模态逻辑的特殊
  • 红木国家公园红木国家公园,全称红木国家公园及州立公园(英语:The Redwood National and State Parks,简称RNSP),是一座位于美国加州北部太平洋岸的国家公园。该国家公园保护了现存加州红木林面
  • 第二次英荷战争第二次英荷战争(荷兰语:Tweede Engels-Nederlandse Oorlog;英语:Second Anglo-Dutch War,1665年-1667年)是四次英荷战争中的第二次,是英格兰王国以及荷兰共和国爆发的海战,战争的起因
  • 安提基特拉机械安提基特拉机械(希腊文:O μηχανισμός των Αντικυθήρων, O mēchanismós tōn Antikythērōn,或译为安提基瑟拉、安提基西拉)是古希腊时期为了计算天
  • 佛得角华人,是佛得角一个新近移民团体,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定居在群岛上,从事零售业。在葡萄牙殖民时代,只有少数华人生活在佛得角。虽然1975年建立了双边外交关系,但从1980年代末到2002
  • 空降消防员空降消防员(英语:smokejumper),也称空降森林消防员,是指跳伞进入偏僻地区扑灭山火的森林消防员,一般会部署在极为遥远的地区去进行灭火作业。空降消防员可以在发现火情后段时间迅
  • 错把太太当帽子的人《错把太太当帽子的人》(英语:The Man Who 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 and Other Clinical Tales,又译《错把妻子当帽子 》), 错把太太当帽子的人与诊疗故事是1985年发行的书,内
  • 侧耳属侧耳属(学名:Pleurotus)是蕈褶菇类的其中一属。本属包含最广泛的食用菇类之一,平菇。就像其他的担子菌门真菌,本属可经由沿着长菌丝出现的扣子体而辨认。
  • 夏曾佑夏曾佑(1863年-1924年),字穗卿,号碎佛,笔名别士,浙江杭州人。清末民初学者。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夏曾佑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著以部属用,授礼部主事。后
  • 地铁站地铁站,台湾称作捷运站,为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铁路车站,通常采用地下或高架方式建构车站。多线交会的地铁站可能有许多层,一般分为大堂和月台,因此必须装设大量电扶梯、楼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