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22°21′42″N 120°35′46″E / 22.361669°N 120.596223°E / 22.361669; 120.596223
北势寮保安宫,是位于台湾屏东县枋寮乡中寮村的保生大帝庙,以“送白鹤”祭典闻名。
《凤山县采访册》:“一在北势寮庄(港东),县东南六十里,屋二间(额‘保安宫’),乾隆五十年杨光兴董建。”
乾隆五十年(1785年),北势寮庄民杨光兴募捐,建屋二间提供给保安宫作开基本坛(今中寮村第四邻陈源雄碾米厂旧址),并把自家供奉的保生大帝神像献给众信徒作为庄神。同治六年(1867年),此庙自开基本坛迁建于清潮营将王开俊勘察之地。因庙建于双叉路口正中央,耆老传言其位于剪刀路口,镇守村中不祥之地;亦说法为当时迁庙地址皆为墓地,配合于该地镇阴。光绪三年(1877年),地方士绅敬献“神灵赫奕”牌匾一面。光绪五年(1879年),都司吴卲猷恭献“福庇无疆”牌匾一面。
1927年,庄中士绅及信徒计议改建,因经费不足,筹备委员会要求信众加三成捐献。次年农历三月下旬,北势寮渔获丰收,使建庙工程得以顺利,信众认为是神明保佑,谓:“保生大帝加三成兴”。1929年,此庙改建竣工。
改建时庙方以当时热门的对场作方式,由漳州派匠师陈己同设计前殿、泉州派匠师郑振成作后殿。黄龟理也参与主殿及前殿木雕花饰,该庙具有黄龟理少数保存完整的庙雕作品。
2000年代左右,枋寮乡公所计划拓宽庙前的保生路,庙面临拆迁,因此庙方在原庙址后方5米处兴建新庙,于2001年动工。2004年左右,庙方以新台币一亿多元整建庙宇,其中有700万购买金箔装饰新庙,2005年11月底安座启用。
2006年8月21日,此旧庙成为屏东县县定古迹。2009年4月9日,为保存黄龟理木雕花饰作品,庙方号召群众用绳索将旧庙移至新庙后方空地保存,候任文建会副主委吴锦发、时任文化局局长徐春芬、立委潘孟安、及县议员卢文信、黄明荣等地方代表参与,迁移由嘉义县朴子市的宏鸣楼房迁移、升高工程行负责。首日人力移动3米,后续移动工程由机械代劳。之前的类似案例有二结王公庙。
2016年,屏东县政府与文化部协助筹措新台币1200万元之经费为旧庙进行古迹修复工程。
全台有超过三百多间主祀保生大帝的庙宇,皆会在农历三月十五庆祝保生大帝诞辰,惟有此庙会在农历五月初二,也就是保生大帝飞升得道纪念日,有称为“送白鹤”的仪式。传说保生大帝是被白鹤载往天上成仙,因此枋寮民众遂纸扎白鹤作纪念,此仪式不仅为全台唯一,在整个华人信仰圈也相当罕见。
庙方在祭典前以纯白宣纸、竹条及木条支架等,纸扎成一只白鹤,过去原本庙方自制,后来委托艺术家打造。自2015年庙方开放祈福卡供游客祈福,同白鹤烧化。
农历五月初二日当上午,庙方将神像登轿安座,再将白鹤移至庙埕的车上,与信众步行至北势寮率芒溪附近海边,面向福建白礁慈济宫祖庙方向祭拜后,再引火焚烧,完成仪式。
2015年9月18日,此祭典以“枋寮北势寮保安宫放白鹤”之名登录为民俗及有关文物。同年,屏县文化处在祭典前邀请学者专家在此庙举办文史讲座与文化导览。庙方董事长沈枝忠于2016年表示该祭典已有上百年历史,也吸引其它祭祀保生大帝的庙宇如高雄鼓山亭、大树保安宫等庙宇前来取经。
北势寮保安宫的Facebook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