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科芳雄

✍ dations ◷ 2025-09-09 18:06:42 #1890年出生,1951年逝世,日本物理学家,东京大学校友,东京都出身人物,文化勋章获得者,理化学研究所人物,日本学士院会员

仁科芳雄(1890年12月6日-1951年1月10日)是一位日本物理学家,也是日本近代物理的奠基人,被称为“日本物理之父”。他曾是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指导过许多著名日本物理学家,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树与朝永振一郎。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日本核研究计划。奥斯卡·克莱因(Oskar Klein)与他提出克莱茵-仁科方程式。仁科芳雄曾在宇宙线中侦测到μ子,独立于卡尔·安德森的研究。他也发现铀237同位素,也是铀分裂的研究先驱。

仁科芳雄于1890年出生在日本冈山县浅口郡里庄町,父母为仁科存生与仁科津祢,他也是家中第4个儿子。他在1914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电气工学系就读,其间曾在东芝实习,并于1918年毕业。他在大学毕业后,成为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指导教授为鲸井恒太郎。

他在1921年4月5日搭乘日本邮船所属的北野丸由横滨出发,前往欧洲学习物理,拜访许多研究机关及大学。仁科芳雄首先来到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然后在1922年1月前往哥廷根大学。他在1923年4月来到哥本哈根大学。他停留在哥本哈根时与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一同研究,并成为好友。仁科芳雄在1928年与奥斯卡·克莱因发表康普顿散射研究论文,并提出克莱茵-仁科方程式。

他在1928年12月25日返回日本,并试图在日本创造量子力学研究环境。1931年7月,他在理化学研究所内设立仁科实验室,并介绍一些外国学者与日本物理学家交流,包括维尔纳·海森堡、尼尔斯·玻尔与保罗·狄拉克。他后来开始研究宇宙线,同时在理化学研究所设置粒子加速器与回旋加速器,并邀请尼尔斯·玻尔来到日本。

仁科实验室在1941年春开始研究制作原子弹的可能性,他与长冈半太郎在1942年以理化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身份参加海军技术研究所原子弹研究。仁科实验室后来开始研究原子弹,该计划被称为“二号计划”。但是仁科实验室在1945年遭到美军空袭,受到严重破坏,许多设备被损毁,后来在战争结束后才重建。

美国在1945年8月6日于广岛投下原子弹后,仁科芳雄在8月8日以政府调查团身份前往调查,确定为原子弹爆炸所导致。

仁科芳雄在1946年11月成为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同年也获得日本文化勋章。理化学研究所在1948年2月解散后,他成为科学研究所(现在的科研制薬)所长,后来担任日本学术会议副会长。他在1951年因为肝癌而去世,可能是因为长年从事放射性物质研究所导致,也可能是在原子弹轰炸广岛及长崎后,前往当地调查所导致。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仁科芳雄奖从1955年开始颁发给优秀的日本物理学家。仁科芳雄的故乡里庄町设有仁科会馆来纪念他,日本在1990年2月6日发行的邮票也绘有他的画像。

相关

  • 先导化合物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是一种具有药理学或生物学活性的化合物,可被用于开发新药,其化学结构可被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药力、选择性,改善药物动力学性质。通过高通量筛选(high-thro
  • 4f6 6s22, 8, 18, 24, 8, 2蒸气压第一:544.5 kJ·mol−1 第二:1070 kJ·mol−1 第三:2260 kJ·mol主条目:钐的同位素钐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Sm,原子序数为 62。钐是一种中等硬度
  • 施罗克理查德·罗伊斯·施罗克(Richard Royce Schrock,1945年1月4日-),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系正教授,因为在有机化学中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贡献,成为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
  • 贝克利坐标:51°41′28″N 2°27′32″W / 51.691°N 2.459°W / 51.691; -2.459贝克利(Berkeley,/ˈbɑːrkliː/)是英格兰格洛斯特郡的一个小镇和民政教区,位于塞文河东岸和M5高速公
  • 文艺复兴全盛期文艺复兴全盛期指的是艺术史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起始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绘成、洛伦佐·德·美第奇逝世的1490年代,结束于1527年的罗马之劫。“文艺复兴全
  • 可兑换比索可兑换比索(Peso Convertible),是古巴的一种货币,货币符号为CUC。类似于中国大陆以前的外汇券。可兑换比索在2004年古巴禁止美元流通以前与美元等值,至2017年时,若以美金直接兑换
  • 前口类前口类(学名:Prostomatea)泛指所有前口纲以下、属于纤毛虫类动物的总称。它包含了以下两个属:、及其他各属。前口类动物可分作以下两大亚纲八个科:
  • 萨森贝格萨森贝格(德语:Sassenberg)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78.08平方公里,总人口14122人,其中男性7068人,女性7054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181人/平方公里。
  • 赫尔曼·利茨赫尔曼·利茨(Hermann Lietz,1868年4月28日-1919年6月12日)生于顿格尼维兹(Dumgenewitz),逝世于豪滨达(Haubinda)为德国教育改革家且为德国国家青年教育之家的创始者(Landerziehungshe
  • AKMSU卡宾枪AKMSU是AKMS的短枪管卡宾枪型,但由于产量极为稀少,故难以寻找其踪迹,而且还被认为不是苏联制的武器。根据部分消息指,AKMSU为苏联在1977年测试的武器之一,主要是打算供当时的特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