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洋牵星术

✍ dations ◷ 2025-07-27 12:33:50 #中国天文史,中国航海史

过洋牵星术,是一种经由观测星象,决定所在纬度,用来作为船只导航的古代航海法。在明代郑和航海图中记录下这个技术。

中国在汉代已有观星导航技术。在《汉书·艺文志》已记载《海中星占验》、《海中五星经杂事》、《海中五星杂事》、《海中五星顺逆》、《海中二十八宿国分》、《海中二十八宿臣分》、《海中日月慧虹杂占》等海上观星导航术的书籍。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朱彧在他的《萍洲可谈》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可知中国的航海家很早就利用天文观察来导航了。到了明代观星技术更进一步发展成为定量测量——过洋牵星术,普遍用于航海导航。明、清的海道针经多包括用过洋牵星术测量的星座高度。

日本学者认为,这项技术起源于阿拉伯人在印度洋航行技术。在元代时传入中国,被作为针路指引之用。但是明清时代很少使用这项技术。

过洋牵星术中的基本工具是牵星板。明万历二十五年李诩在所著《戒庵老人漫笔》一书中写道:“牵星板一副,十二片,乌木为之,自小渐大,大者长七寸余。标为一指、二指,以至十二指,俱有细刻,若分、寸然。又有象牙一块,长二寸,四角皆缺,上有半指、半角、一角、三角等字,颠倒相向,盖周髀算尺也。”

牵星板的使用法:手持一块牵星板在一定距离,对准水平线上方天体,以牵星板底线对水平线(“平水”),以上端对准天体为度,如果用的某指牵星板,天体高度便是某指。

一指还可细分为四“角”。一指合今日1度36分,一角合24分。

明代过洋牵星术常用的星座包括北辰星、织女星、布司星、水平星(船底座α星)、北斗星、华盖星、灯笼骨星等。

《郑和航海图》中有四幅过洋牵星图。其中一幅题为“忽鲁谟斯国回古里国过洋牵星图”。

相关

  • 布伦内罗氏瘤布伦内罗氏瘤(Brenner tumors),是一类病发于卵巢的罕见肿瘤,它是一类表面上皮-间质肿瘤。这类肿瘤大多数是良性肿瘤,但也可能恶化为恶性肿瘤。大多数的病例都是在盆腔检查中偶然
  • 三甲基丁烷三甲基丁烷(英语:Triptane)是一种支链烷烃,化学式(H3C-)3C-C(-CH3)2H,是庚烷的同分异构体之一,其IUPAC名称为2,2,3-三甲基丁烷(英语:2,2,3-trimethylbutane)。三甲基丁烷是庚烷的同分
  • 曹熊 (嘉庆进士)曹熊(1781年-1825年),字吉占,又字若素,号瀛方。江西省南昌府新建县(今属南昌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嘉庆三年(1798年)戊午科江西乡试举人。之后以内阁中书候补。嘉庆十四年(1809年)己巳恩科
  • 大全国联盟大全国联盟(Gran Alianza Nacional,缩写为GANA) 危地马拉右翼政党。缩写"GANA"也有“获胜”的意思。2003年,大全国联盟由变革运动(Movimiento Reformador)、全国团结党(Partido So
  • 无机化学反应机理《无机化学反应机理》是一本关于无机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的书籍。共分为五章:绪论、取代反应和交换反应、加成/消除反应、溶剂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附录部分列出了一些化
  • 沈万三沈万三(?1306年-?1394年),传说为明初富商,一名秀、富,字仲荣,小名万三,又号万山,本浙江乌程县南浔镇人(今湖州)人,父亲沈佑,始徙居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东蔡村。据说其富,胜于
  • 温切斯特市(第二级地方行政区)(英格兰排名59)(英格兰排名193)温切斯特市(英语:City of Winchester),英国英格兰东南区域汉普郡的一个城市、非都市区(地方第二级区政府),市理事会所在地,包括温彻斯特
  • 吉田雅美吉田雅美(日语:吉田 雅美/よしだ まさみ ,1958年6月14日-2000年3月7日),日本男子标枪运动员。他曾参加1984年夏季奥运会、1988年夏季奥运会和1992年夏季奥运会标枪比赛,还曾获得199
  • 大连神社 (关东州)大连神社(日语:大連神社/だいれんじんじゃ )是曾存在于关东州的日本神社。日俄战争时代之前,现在的大连所在地并无城市,当时是一个名为“青泥洼”的村庄。当时此地有少数的日本人
  • 埃德绍加内峰坐标:71°40′S 11°46′E / 71.667°S 11.767°E / -71.667; 11.767埃德绍加内峰(英语:Eidshaugane Peaks)是南极洲的山峰,位于毛德皇后地的阿斯特里德公主海岸,属于洪堡山脉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