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泰坦巨蟒
✍ dations ◷ 2024-11-05 18:48:16 #泰坦巨蟒
泰坦巨蚺属(学名:Titanoboa,意即“极大的蚺蛇”)是一个生活在古新世(约 6,000 至 5,800 万年前)的无毒、肉食性蚺类。已知的唯一种塞雷洪泰坦巨蚺(T. cerrejonensis)也是已知最大的蛇。把它石化的脊椎骨与现代蛇比较,研究人员估计其最大全长 14 米(46 英尺),体重超过 1,100 公斤(2,400 磅),身体最粗处厚达 1 米(3.3 英尺)。它可能是以鳄鱼为食的。二十八条巨蚺的化石是在2009年在哥伦比亚北部的塞雷洪煤矿被发现的。在此以前,在南美洲昔日的热带地区很少有古新世的脊椎动物被发现。此种是由一队由佛罗里达大学研究脊椎动物的古生物学家约纳森·希洛克(Jonathan Bloch)和巴拿马史密森尼热带研究所的古植物学家卡洛斯·哈拉米约(Carlos Jaramillo)率领的国际科学考察队伍发现的。由于蛇是环温动物,这项发现也暗示了,当时的其生活的热带地区比研究人员原先估计的更温暖,平均气温为 32℃(90°F)。只有这样的气候才能让蛇长得这么大。而目前当地的年平均气温为 28℃。然而,一些研究人员不同意上述估计。例如,2009年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 应用上述的数学模型在温带澳大利亚古蜥蜴化石,预测目前生活在热带地区的蜥蜴应该能够达到33英尺,这显然不是这样的 .另一个在同一期杂志上马克·丹尼(生物力学方面的专家)发表的批评指出,这条蛇是如此之大并且产生这么多的代谢热量,环境温度必须比目前的温度低四到六度,否则蛇会有过热危险的.二十八条蛇中最大的八条重约 2,500 磅(1,136 公斤),体长 12—15 米(37—50 英尺)。而现存最大的蛇,包括长约 7.5 米(24 英尺)的森蚺(最重的蛇)和长约 9.9 米(32.5英尺)的网纹蟒(最长的蛇)。而现存最小的蛇,卡拉细盲蛇,身长只有10 公分(4 英寸)。此前最长的化石蛇,是非洲巨蟒,出土自埃及,长 10 米。
相关
- 雷耶氏综合征雷伊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又称雷氏综合征是会快速进展的脑部疾病(英语:Encephalopathy)。症状包括呕吐、精神混乱、癫痫发作、失去意识(英语:Unconsciousness)。虽然一般也会有
- 抗炎药抗炎性(英语:Anti-inflammatory)指物质或治疗能减少炎症的特性。消炎药占约止痛药的一半。消炎药以消炎作用来减少疼痛,与鸦片类药物不同,后者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以阻断疼痛讯号传
- S01AD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S01(Ophthalmologicals)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
- 短尾噬菌体科T7噬菌体属 φ29噬菌体属 P22噬菌体属 N4噬菌体属短尾噬菌体科(Podoviridae),又译作短尾病毒科,一般宿主为细菌,Podo来自从希腊文的pous,有脚、足、短的尾巴之意。
- 萨摩斯隧道萨摩斯隧道,或称为尤帕里内奥输水道(希腊语:Ευπαλίνειο όρυγμα),是公元前6世纪在爱琴海萨摩斯岛开凿的隧洞,以引来卡斯特罗山另一侧的泉水。据希罗多德记载,工程
- 原子分子与光物理学原子分子与光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之间,或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其研究尺度约一至数个原子,能量尺度约几个电子伏特。 这三个物理学的领域研究通常是紧密关联的。 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 雄蕊雄蕊(stamen)是被子植物花的雄性生殖器,为雄花器(androecium)的一部分,作用是产生花粉。雄蕊轮状或螺旋状着生于花托上,位于花被内侧及雌花器外侧(霉草科中的少数成员为例外,其中最著
- 鳄鱼鳄目(学名:Crocodilia)通称为鳄鱼,属于脊索动物门蜥形纲。分布于热带到亚热带的河川、湖泊、海岸中,现存24种。鳄目的体长范围从1.5米到7米;一些史前物种,例如晚白垩世的恐鳄,体长可
- 拉丁语联盟拉丁语联盟(拉丁文:Unio Latina,西班牙文:Unión Latina,法文:Union Latine,意大利文:Unione Latina,葡萄牙文:União Latina,罗马尼亚文:Uniunea Latină,加泰罗尼亚文:Unió Llatina)是使
- 张介宾张介宾(1563年-1642年),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医学大家。张介宾祖籍四川绵竹。明朝初年,张家因军功而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 ,故移居会稽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