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法

✍ dations ◷ 2025-11-11 23:47:21 #卡罗法
卡罗法(英语:Calotype)是英国发明家塔尔博特(Henry Fox Talbot)在1841年发表的摄影方法。据悉,塔尔博特在1835年,用涂上氯化银溶液的高级书写纸张,拍摄世上第一张负像照片,即后来所谓的负片。通过接触式印相(英语:Contact_print),可获得正像照片,由此开创出由负转正的摄影工艺。塔尔博特在1834年发现了卤化银的感光性能以及浓盐水的定影作用。于是他进行实验,将一张强度较高的纸先在氯化钠溶液中浸泡,在晾干后再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浸泡。使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在纸上生成可感光的氯化银。之后这张可感光的纸就可放入相机中曝光得到负片了。再将负片与另一张可感光但未经曝光的纸重叠,曝光定影后即可得正片。且存留的负片可反复使用,继续得到正片。1835年,他用这种方法拍摄了自己住所的窗户,得到了世界上第一张负片。1840年,他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使用含碘化银的显影液,缩短了曝光时间,加固了负片上的图像。1841年,他申请的专利权终于得到了认可,这一方法也被人们所熟知,被他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注意到这一发明的还有当时的天文学家赫谢尔,他早在1818年就发现了硫代硫酸钠对银盐的优良溶解效果。他很快联系了塔尔博特,将这一发现分享给他。于是,之后的定影剂用的就是硫代硫酸钠,且一直沿用至今。

相关

  • 厌氧菌厌氧生物,或称厌气生物,是指一种不需要氧气生长的生物。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即专性厌氧生物、兼性厌氧生物及耐氧厌氧生物 。人体内的厌氧生物多存在于消化系统中,有些种类
  • O-16氧-16,为氧的一个稳定同位素,拥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在氧化态为0时有8个电子,氧-16的丰度约为99.76%,约占地壳含量的48.5%。氧-16,可于约摄氏两亿度的3氦过程后形成碳-12后再撞击一
  • 露西·夏皮罗露西尔·夏皮罗(英语:Lucille Lucy Shapiro,1940年7月16日-),生于美国纽约市,美国发育生物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夏皮罗被认为原核生物细胞生物学的先驱。她研究细胞周期的问题,并可
  • 地理分布世界生物地理分区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存在的许多生物类型的总体,是在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动植物的种或其他分类类群,最初是从一个地
  • 德意志人德意志人,或中译德国人(die Deutschen)这个术语在使用中可能有多种含义。族群意义上的“德国人”的概念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变化。譬如,瑞士说德语的人早已形成了完全异于德
  • 菲啶菲啶(Phenanthridine)是一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化学式C13H9N。菲啶是嵌入DNA并与之结合的荧光染料的骨架,使得核酸电泳后的胶片可以辨识核酸的相对位置,例如核酸染料溴化乙锭和碘化
  • 泡打粉复配膨松剂(英语:Baking Powder),又称泡打粉,发酵粉,发泡粉,是一种以碳酸氢钠等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化学膨松剂,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碳酸氢钠与酸性物质的酸碱反应来制造二氧化碳。它
  • 骚灵现象骚灵现象(Poltergeist),又名喧闹鬼现象、波尔代热斯现象、离奇神动、神动,是一种超自然现象。举凡一切暴力且具有破坏性的灵异事件,被认为是喧闹鬼(或称骚灵、促狭鬼)所造成。陶比
  • 科学中药科学中药,中国大陆多称为中成药,是指用现代制剂方法制成的中药产品,形态包括但不限于粉末、颗粒、锭、片,以及胶囊等,有别于传统中医通过煎煮或研磨等方法制成的膏、丸、丹、散等
  • 福寿螺主扭舌非正式群组 Architaenioglossa福寿螺(学名:Pomacea canaliculata),是一个大型的淡水螺物种,有鳃和口盖,是一种淡水生的苹果螺科腹足纲软体动物。苹果螺科旧属中腹足目,今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