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法

✍ dations ◷ 2025-04-04 11:43:21 #卡罗法
卡罗法(英语:Calotype)是英国发明家塔尔博特(Henry Fox Talbot)在1841年发表的摄影方法。据悉,塔尔博特在1835年,用涂上氯化银溶液的高级书写纸张,拍摄世上第一张负像照片,即后来所谓的负片。通过接触式印相(英语:Contact_print),可获得正像照片,由此开创出由负转正的摄影工艺。塔尔博特在1834年发现了卤化银的感光性能以及浓盐水的定影作用。于是他进行实验,将一张强度较高的纸先在氯化钠溶液中浸泡,在晾干后再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浸泡。使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在纸上生成可感光的氯化银。之后这张可感光的纸就可放入相机中曝光得到负片了。再将负片与另一张可感光但未经曝光的纸重叠,曝光定影后即可得正片。且存留的负片可反复使用,继续得到正片。1835年,他用这种方法拍摄了自己住所的窗户,得到了世界上第一张负片。1840年,他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使用含碘化银的显影液,缩短了曝光时间,加固了负片上的图像。1841年,他申请的专利权终于得到了认可,这一方法也被人们所熟知,被他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注意到这一发明的还有当时的天文学家赫谢尔,他早在1818年就发现了硫代硫酸钠对银盐的优良溶解效果。他很快联系了塔尔博特,将这一发现分享给他。于是,之后的定影剂用的就是硫代硫酸钠,且一直沿用至今。

相关

  • 热量热量是指由于温度差而转移的能量,公制为焦耳。 在温度不用来之间,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二在等温过程中,物体之间的温度也不断出现微小差别,通过热量传递不断达到新
  • 苯二酚苯二酚(benzenediol)即二羟基苯(dihydroxybenzene),苯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羟基取代后的衍生物。化学式为C6H4(OH)2,有以下三个异构体: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这三种二元酚的性
  • 克莫拉克莫拉(Camorra)是类似黑手党的秘密社团,起源于意大利坎帕尼亚地区和那不勒斯市,通过毒品交易、敲诈勒索来筹集经费,其活动导致所控制地区的高谋杀率。这是意大利最古老的有组织
  • 造纸术造纸术相传是由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63-121年)所改良,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使造纸的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造纸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
  • 歙县.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肘部肘是指手臂中部,连接上臂与前臂的铰链关节——肘关节附近的区域。有三块骨头与肘关节相连:上臂的肱骨、前臂的尺骨和桡骨。肘尖的突出物是尺骨鹰嘴,而肘内部的外表构造称为肘前
  • 液晶液晶,即液态晶体(Liquid Crystal,LC),是相态的一种,因为具有特殊的理化与光电特性,20世纪中叶开始被广泛应用在轻薄型的显示技术上。人们熟悉的物质状态(又称相)为气、液、固,较为生疏
  • 正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或月桂基硫酸钠(Sodium lauryl sulfate SLS),NaC12H25SO4,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之一,是洗洁精的主要成分。常用于DNA提取过程中,使蛋白质变
  • 二叉羊齿见内文二叉羊齿属(学名:Dicroidium),又名叉蕨属、叉叶松属,是一属已灭绝的种子蕨,生存于三叠纪时期的冈瓦纳大陆上。它们生长在热带森林中,是喙头龙目等的主要食草。其化石主要分布
  • span class=nowrapHg(NOsub3/sub)sub2/sub/span硝酸汞(化学式:Hg(NO3)2)是一种主要用于实验室的化学试剂。硝酸汞是无色或白色透明结晶或白色粉末,有较强的潮解性。剧毒。易溶于水、稀硝酸、丙酮,难溶于乙醇。有半水和一水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