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这堵墙!

✍ dations ◷ 2025-08-29 05:21:03 #推倒这堵墙!
“推倒这堵墙!”(Tear down this wall!)是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1987年6月12日的演说中,对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呼吁。里根在当时处于东西柏林交界的勃兰登堡门前发表演说,庆祝柏林建城26周年;他呼吁戈尔巴乔夫透过开放政策与经济改革增进共产主义集团的自由,并推倒柏林墙。1961年,受苏联支持的东德为防止东德人迁往西方,开始建造柏林墙,成为冷战的重要象征。其后,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1963年在“我是柏林人”演说中,表达美国对西德的支持。1980年代,美国在欧洲布置了短程导弹,军力为和平时期空前之强大,使当时东西方关系极度紧张。1987年,里根出席在意大利威尼斯举办的七国峰会后,应邀短暂到访柏林 。这是他五年来第二次到访柏林。选择勃兰登堡门,用意是突显里根的言论:西方民主是打开柏林墙的最佳希望。演说的重点是以一连串的政治运动达成这个目标;“推倒这堵墙”用作总结里根提出的各项建议。起草演讲辞时,这句子引起幕僚中相当大的争议。一些高级官员和总统助手提出删去这句子,以免东西方紧张关系加剧,或者使友好的戈尔巴乔夫感到不安。西德的美国官员和总统演辞写手却不表认同;其中,演辞写手彼得·罗宾逊在西德视察演讲场地时,感到大部分西柏林人都反对围墙。虽然没有证据证明里根的确要把围墙拆除,但罗宾逊还是在演讲辞中加入了这句话。5月18日,里根看过演讲辞后,赞赏它写得很好。白宫幕僚长霍华德·贝克不同意,指出它内容“极端”,不是总统应该说的;国家安全顾问克林·鲍威尔同意贝克的意见。然而,里根很喜欢这段演讲辞,决定保留。1987年6月12日,里根和夫人抵达柏林后去到国会大厦,从阳台观看围墙。当天下午2时20分,里根受两块防弹玻璃保护,免受东柏林的狙击手袭击,在勃兰登堡门发表演说。有45,000名观众在场观看,包括西德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和西柏林市长埃贝哈德·迪普根。 演说中最著名的一段是:里根在演说中的尾声说道:“不久之前,我从国会大厦──德国统一的体现──观望,看见围墙上以喷漆粗糙写的字──也许是一位年轻的柏林人写的,‘这堵墙会倒下。信念可成真。’对,这堵墙会在欧洲倒下;因为它抵挡不了信心,它抵挡不了真理,这堵墙抵挡不了自由。”演说中的另一个焦点,是里根明确提及SS-20核子武器的威胁,呼吁苏联停止军备竞赛,并提出“不仅是控制军备增长,而是史无前例地移除地球上所有核子武器。”当时,传媒对里根的演说只有很少报导。共产阵营也未受这篇演说打动,苏联官方通讯社塔斯社更谴责里根发表“公开挑衅、煽动战争的演说”29个月后,因应东德的激烈抗议,戈尔巴乔夫允许柏林市民拆卸围墙,苏联不久后也解体了;拆掉围墙成为东欧剧变的重要因素。1990年9月,已卸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再度去到柏林,亲自举起锤子,象征式敲击柏林墙的遗迹。两德统一后首任总理赫尔穆特·科尔表示,他永远不会忘记里根站在他身旁,呼吁戈尔巴乔夫推倒柏林墙。科尔说:“他是世界之福,特别是欧洲之福。”虽然有一些意见认为里根之言对柏林墙倒塌没有帮助,但这篇演说已成为冷战时期的重要一刻。

相关

  • 290–319这是ICD码290–319列表:精神疾病。出处为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九版(ICD-9, 1977)。本列表基于1975年第九次修改会议作出的建议和第二十九届世界卫生大会的认可。Te
  •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是指在生物细胞内制造新的蛋白质,它是通过蛋白酶解或蛋白质导向(英语:Protein targeting)细胞蛋白的损耗被平衡。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也称为翻译,它是基因表达的最后
  • 抑菌药抑菌药(英语:bacteriostatic agent/drug)是指具有抑制细菌繁殖药效的抗菌药物。与抑菌药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杀菌药,即能起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不过抑菌药与杀菌药并非严格对
  • 阿以冲突进行中巴勒斯坦人:约旦(1948–1994) 埃及(1948–1978) 伊拉克(1948–) 叙利亚(1948–) 黎巴嫩(1948–)苏伊士危机:(1956)南黎巴嫩冲突(英语:South Lebanon conflict (1985–2000)):消耗战
  • 生物降解塑料生物可分解塑胶是可以在自然界降解的塑胶材质。在有足够的湿度、氧气与适当微生物存在的自然掩埋或堆肥环境中,可被微生物所代谢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或甲烷,对环境危害较小。
  • 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学名:Escherichia coli,通常简写:E. coli)是人和动物肠道中著名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于大肠内,约占肠道菌中的0.1%。大肠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能运动、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
  • 首陀罗首陀罗(梵语:शूद्र,Śūdra),又译戍陀罗,是印度教的第四个种姓,最早可以被追溯到《梨俱吠陀》的原人歌,在《摩奴法论》中也有他们的特殊规定。这个种姓由农民、高级佣人和工匠
  • 玛丽亚·雷沙玛丽亚·安洁莉塔·雷沙(Maria Angelita Ressa,1963年10月2日-)是菲律宾记者,曾担任CNN东南亚首席调查记者。2013年创办新闻网站《拉普勒》(Rappler),2018年度选为时代杂志年度风云
  • 丹尼斯·里奇丹尼斯·麦卡利斯泰尔·里奇(英语: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1941年9月9日-2011年10月12日),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黑客圈子通常称他为“dmr”。他是C语言的创造者、Unix操作系统的
  • 佩皮二世佩皮二世(Pepy II)(前2284年-前2184年),埃及第六王朝法老(公元前2278年—公元前2184年在位),据记载其在位长达94年,是世界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佩皮二世执政时期,埃及古王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