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这堵墙!

✍ dations ◷ 2025-04-04 11:48:02 #推倒这堵墙!
“推倒这堵墙!”(Tear down this wall!)是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1987年6月12日的演说中,对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呼吁。里根在当时处于东西柏林交界的勃兰登堡门前发表演说,庆祝柏林建城26周年;他呼吁戈尔巴乔夫透过开放政策与经济改革增进共产主义集团的自由,并推倒柏林墙。1961年,受苏联支持的东德为防止东德人迁往西方,开始建造柏林墙,成为冷战的重要象征。其后,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1963年在“我是柏林人”演说中,表达美国对西德的支持。1980年代,美国在欧洲布置了短程导弹,军力为和平时期空前之强大,使当时东西方关系极度紧张。1987年,里根出席在意大利威尼斯举办的七国峰会后,应邀短暂到访柏林 。这是他五年来第二次到访柏林。选择勃兰登堡门,用意是突显里根的言论:西方民主是打开柏林墙的最佳希望。演说的重点是以一连串的政治运动达成这个目标;“推倒这堵墙”用作总结里根提出的各项建议。起草演讲辞时,这句子引起幕僚中相当大的争议。一些高级官员和总统助手提出删去这句子,以免东西方紧张关系加剧,或者使友好的戈尔巴乔夫感到不安。西德的美国官员和总统演辞写手却不表认同;其中,演辞写手彼得·罗宾逊在西德视察演讲场地时,感到大部分西柏林人都反对围墙。虽然没有证据证明里根的确要把围墙拆除,但罗宾逊还是在演讲辞中加入了这句话。5月18日,里根看过演讲辞后,赞赏它写得很好。白宫幕僚长霍华德·贝克不同意,指出它内容“极端”,不是总统应该说的;国家安全顾问克林·鲍威尔同意贝克的意见。然而,里根很喜欢这段演讲辞,决定保留。1987年6月12日,里根和夫人抵达柏林后去到国会大厦,从阳台观看围墙。当天下午2时20分,里根受两块防弹玻璃保护,免受东柏林的狙击手袭击,在勃兰登堡门发表演说。有45,000名观众在场观看,包括西德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克、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和西柏林市长埃贝哈德·迪普根。 演说中最著名的一段是:里根在演说中的尾声说道:“不久之前,我从国会大厦──德国统一的体现──观望,看见围墙上以喷漆粗糙写的字──也许是一位年轻的柏林人写的,‘这堵墙会倒下。信念可成真。’对,这堵墙会在欧洲倒下;因为它抵挡不了信心,它抵挡不了真理,这堵墙抵挡不了自由。”演说中的另一个焦点,是里根明确提及SS-20核子武器的威胁,呼吁苏联停止军备竞赛,并提出“不仅是控制军备增长,而是史无前例地移除地球上所有核子武器。”当时,传媒对里根的演说只有很少报导。共产阵营也未受这篇演说打动,苏联官方通讯社塔斯社更谴责里根发表“公开挑衅、煽动战争的演说”29个月后,因应东德的激烈抗议,戈尔巴乔夫允许柏林市民拆卸围墙,苏联不久后也解体了;拆掉围墙成为东欧剧变的重要因素。1990年9月,已卸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再度去到柏林,亲自举起锤子,象征式敲击柏林墙的遗迹。两德统一后首任总理赫尔穆特·科尔表示,他永远不会忘记里根站在他身旁,呼吁戈尔巴乔夫推倒柏林墙。科尔说:“他是世界之福,特别是欧洲之福。”虽然有一些意见认为里根之言对柏林墙倒塌没有帮助,但这篇演说已成为冷战时期的重要一刻。

相关

  • 性清洁性清洁(Sexual cleansing;kusasa fumbi)是一个非洲的部落传统宗教风俗,奉行于肯亚西部、赞比亚、马拉维、乌干达、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安哥拉、科特迪瓦、刚果、尼日利亚,等非洲
  • 脓疡脓疡(拉丁语:abscessus; 德语:Abszess; 法语:Abcès; 英语:Abscess)又称作脓疮、脓肿。指的是在身体组织中蓄积的脓。接近体表的脓疡会有红、肿、热、痛等症状,触诊病灶时感觉其内
  • 浊音语音学中,将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音称为浊音(又称有声音,英语:voiced sound),声带不振动的音称为清音(又称无声音,英语:voiceless sound)。辅音(子音)有清有浊,而多数语言中元音(母音)均为浊音,
  • 肿瘤护理新生物、息肉、瘜肉或赘生物(英语:neoplasm),是指身体细胞组织不正常的增生,当生长的数量庞大,便会成为肿瘤(英语:tumor)。而肿瘤亦可以是良性或恶性的。肿瘤(英语:tumor)在医学上是指细
  • 火山碎屑盾状火山火山碎屑盾状火山(Pyroclastic shield)是罕见的盾状火山类型,由爆炸性喷发(explosive eruption)的火山碎屑形成,而一般盾状火山则在裂缝喷溢(fissure eruption)的玄武岩熔岩形成。这
  • 彼得·斯唐彼得·约翰·斯唐(英语:Peter John Stang,1947年11月17日-),德裔美国化学家。斯唐主要的研究内容在于特殊几何构型的分子的分子建构和超分子组装化学。他分别在2006年与2010年时获
  • 钢铁铁素体(α-Fe) 针状铁素体(acicular α-Fe) 奥氏体(γ-Fe) 马氏体 珠光体(88%铁素体,12%碳化三铁) 贝氏体 粒滴斑铁(珠光体及渗碳体的共晶    混合物,含碳量4.3%) 碳化三铁(Fe3C) β铁
  • 德堪多奥古斯丁·彼拉姆斯·德堪多(法语:Augustin Pyramus de Candolle或Augustin Pyrame de Candolle,1778年2月4日-1841年9月9日),瑞士植物学家,他首先提出了“自然战争”的概念,也因此
  • 水玻璃硅酸钠(化学式:Na2SiO3),俗称泡花碱、玻璃胶,是无色、透明的粘稠状固体。硅酸钠由石英砂与碳酸钠熔合而成;溶于水呈碱性,其透明的浆状溶液称为水玻璃。硅酸钠遇酸分解,析出硅酸的胶
  • 庄小威庄小威(1972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市,是一位美国华人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教授,创办有庄小威实验室。她也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