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化强度

✍ dations ◷ 2024-12-22 17:21:58 #磁化强度
磁化强度(英语:magnetization),又称磁化矢量,是衡量物体的磁性的一个物理量,定义为单位体积的磁偶极矩,如下方程:其中, M {displaystyle mathbf {M} } 是磁化强度, n {displaystyle n} 是磁偶极子密度, m {displaystyle mathbf {m} } 是每一个磁偶极子的磁偶极矩。当施加外磁场于物质时,物质的内部会被磁化,会出现很多微小的磁偶极子。磁化强度描述物质被磁化的程度。采用国际单位制,磁化强度的单位是安培/米。物质被磁化所产生的磁偶极矩有两种起源。一种是由在原子内部的电子,由于外磁场的作用,其轨域运动产生的磁矩会做拉莫尔进动,从而产生的额外磁矩,累积凝聚而成。另外一种是在外加静磁场后,物质内的粒子自旋发生“磁化”,趋于依照磁场方向排列。这些自旋构成的磁偶极子可视为一个个小磁铁,可以以矢量表示,作为自旋相关磁性分析的经典描述。例如,用于核磁共振现象中自旋动态的分析。物质对于外磁场的响应,和物质本身任何已存在的磁偶极矩(例如,在铁磁性物质内部的磁偶极矩),综合起来,就是净磁化强度。在一个磁性物质的内部,磁化强度不一定是均匀的,磁化强度时常是位置矢量的函数。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磁感应强度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磁场强度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电场 E {displaystyle mathbf {E} } 、电势移 D {displaystyle mathbf {D} } 、电荷密度 ρ {displaystyle rho } 和电流密度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的物理行为。这里会探索磁化强度 M {displaystyle mathbf {M} } 的角色和与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磁场强度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定义为其中, μ 0 {displaystyle mu _{0}} 是磁常数。对于抗磁性物质和顺磁性物质, M {displaystyle mathbf {M} } 与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之间的关系通常是线性关系:其中, χ m {displaystyle chi _{m}} 是磁化率。由于迟滞现象,铁磁性物质的 M {displaystyle mathbf {M} } 与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在磁性物质内,“磁化电流”是总电流的一部分,又称为“束缚电流”,是由束缚电荷形成的。磁性物质内部的“束缚电流密度” J b {displaystyle mathbf {J} _{b}} 和“表面束缚电流密度” K b {displaystyle mathbf {K} _{b}} 分别为其中, n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n} }}} 是垂直于磁性物质表面的单位矢量。在麦克斯韦方程组内的总电流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为其中, J f {displaystyle mathbf {J} _{f}} 是自由电流密度, J P {displaystyle mathbf {J} _{P}} 是电极化电流密度。自由电流密度是由自由电荷形成的自由电流的密度。自由电荷不束缚于物质的原子的内部。电极化电流是由含时电极化强度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形成的:除去自由电流和各种含时效应,描述磁现象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约化为应用类比方法,与静电学问题类比:静磁学的问题可以用静电学的方法来解析。在这里, ∇ ⋅ M {displaystyle nabla cdot mathbf {M} } 项目类比于 ρ ϵ 0 {displaystyle {frac {rho }{epsilon _{0}}}} 项目。当思考奈米尺寸和奈米时段的磁化作用时,含时磁化物理行为变得很重要。不单只是依著外磁场的磁场线排列,在物质内的单独的磁偶极矩会开始绕着外磁场进动,通过弛豫,缓慢地随着能量传输进入物质结构,达成与磁场线排列。抗磁性是物质抗拒外磁场的趋向,因此,会被磁场排斥。所有物质都具有抗磁性。可是,对于具有顺磁性的物质,顺磁性通常比较显著,遮掩了抗磁性。 只有纯抗磁性物质才能明显地被观测到抗磁性。例如,惰性气体元素和抗腐蚀金属元素(金、银、铜等等)都具有显著的抗磁性。 当外磁场存在时,抗磁性才会表现出来。假设外磁场被撤除,则抗磁性也会遁隐形迹。在具有抗磁性的物质里,所有电子都已成对,内秉电子磁矩不能集成宏观效应。抗磁性的机制是电子轨域运动,用经典物理理论解释如下:特别注意,这解释只能用来启发思考。正确的解释需要依赖量子力学。碱金属元素和除了铁、钴、镍以外的过渡元素都具有顺磁性。在顺磁性物质内部,由于原子轨域或分子轨域只含有奇数个电子,会存在有很多未配对电子。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任何配对电子的自旋,其磁矩的方向都必需彼此相反。未配对电子可以自由地将磁矩指向任意方向。当施加外磁场时,这些未配对电子的磁矩趋于与外磁场呈相同方向,从而使磁场更加强烈。假设外磁场被撤除,则顺磁性也会消失无踪。一般而言,除了金属物质以外,顺磁性与温度相关。由于热骚动(thermal agitation)造成的碰撞会影响磁矩整齐排列,温度越高,顺磁性越微弱;温度越低,顺磁性越强烈。在低磁场,足够高温的状况,根据居里定律(Curie's law),磁化率 χ {displaystyle chi } 与绝对温度 T {displaystyle T} 的关系式为其中, C {displaystyle C} 是依不同物质而定的居里常数(Curie constant)。在铁磁性物质内部,如同顺磁性物质,有很多未配对电子。由于交换作用(exchange interaction),这些电子的自旋趋于与相邻未配对电子的自旋呈相同方向。由于铁磁性物质内部又分为很多磁畴,虽然磁畴内部所有电子的自旋会单向排列,造成“饱合磁矩”,磁畴与磁畴之间,磁矩的方向与大小都不相同。所以,未被磁化的铁磁性物质,其净磁矩与磁化矢量都等于零。假设施加外磁场,这些磁畴的磁矩还趋于与外磁场呈相同方向,从而形成有可能相当强烈的磁化矢量与其感应磁场。 随着外磁场的增高,磁化强度也会增高,直到“饱和点”,净磁矩等于饱合磁矩。这时,再增高外磁场也不会改变磁化强度。假设,现在减弱外磁场,磁化强度也会跟着减弱。但是不会与先前对于同一外磁场的磁化强度相同。磁化强度与外磁场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关系。磁化强度比外磁场的曲线形成了磁滞回线。假设再到达饱和点后,撤除外磁场,则铁磁性物质仍能保存一些磁化的状态,净磁矩与磁化矢量不等于零。所以,经过磁化处理后的铁磁性物质具有“自发磁矩”。每一种铁磁性物质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居里温度。假若温度高过居里温度,则铁磁性物质会失去自发磁矩,从有序的“铁磁相”转变为无序的“顺磁相”。这是因为热力学的无序趋向,大大地超过了铁磁性物质降低能量的有序趋向。根据居里-外斯定律(Curie-Weiss law),磁化率 χ {displaystyle chi } 与绝对温度 T {displaystyle T} 的关系式为其中, T c {displaystyle T_{c}} 是居里温度(采用绝对温度单位)。假设温度低于居里温度,则根据实验得到的经验公式,其中, Δ M ( T ) = M ( T ) − M 0 {displaystyle Delta M(T)=M(T)-M_{0}} 是磁化强度差, M ( T ) {displaystyle M(T)} 与 M 0 {displaystyle M_{0}} 是物质分别在绝对温度 T {displaystyle T} 与 0 K {displaystyle 0K} 的磁化强度, β {displaystyle beta } 是依物质而定的比例常数。这与布洛赫温度1.5次方定律(Bloch T3/2 law)的理论结果一致。镍、铁、钴、钆与它们的合金、化合物等等,这些常见的铁磁性物质很容易做实验显示出其铁磁性。在反铁磁性物质内部,相邻价电子的自旋趋于相反方向。这种物质的净磁矩为零,不会产生磁场。这种物质比较不常见,大多数反铁磁性物质只存在于低温状况。假设温度超过奈尔温度,则通常会变为具有顺磁性。例如,铬、锰、轻镧系元素等等,都具有反铁磁性。当温度高于奈尔温度 T N {displaystyle T_{N}} 时,磁化率 χ {displaystyle chi } 与温度 T {displaystyle T} 的理论关系式为做实验得到的经验关系式为其中, θ {displaystyle theta } 是依物质而定的常数,与 T N {displaystyle T_{N}} 差别很大。理论而言,当温度低于奈尔温度 T N {displaystyle T_{N}} 时,可以分成两种状况:像铁磁性物质一样,当磁场不存在时,亚铁磁性物质仍旧会保持磁化不变;又像反铁磁性物质一样,相邻的电子自旋指向相反方向。这两种性质并不互相矛盾,在亚铁磁性物质内部,分别属于不同次晶格的不同原子,其磁矩的方向相反,数值大小不相等,所以,物质的净磁矩不等于0,磁化强度不等于零,具有较微弱的铁磁性。由于亚铁磁性物质是绝缘体。处于高频率时变磁场的亚铁磁性物质,由于感应出的涡电流很少,可以允许微波穿过,所以可以做为像隔离器(isolator)、循环器(circulator)、回旋器(gyrator)等等微波器件的材料。由于组成亚铁磁性物质的成分必需分别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磁矩,只有化合物或合金才会表现出亚铁磁性。常见的亚铁磁性物质有磁铁矿(Fe3O4)、铁氧体(ferrite)等等当铁磁体或亚铁磁体的尺寸足够小的时候,由于热骚动影响,这些奈米粒子会随机地改变方向。假设没有外磁场,则通常它们不会表现出磁性。但是,假设施加外磁场,则它们会被磁化,就像顺磁性一样,而且磁化率超大于顺磁体的磁化率。

相关

  • 心包心包,又名心膜,是一个圆锥形双层纤维浆膜囊,包裹心脏和出入心脏大血管根部。心包的两层分别为:心包的学名pericardium来自希腊语的περι(环绕、周围)与κάρδιον(心脏)两字
  • 变形虫变形虫,拉丁文为Amoeba,中文音译为阿米巴,所以也叫做阿米巴原虫、阿米巴变形虫或阿米巴虫或称食脑虫(透过感染鼻腔而进入脑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九成)。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仅由一
  • SGLT2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英语:SGLT2 inhibitors,简称SGLT2抑制剂,或称列净类药物(英语:Gliflozin))是一种通过抑制葡萄糖在肾脏内重吸收而起到降糖作用的抗糖尿病药。 其原理
  • 利什曼病利什曼病(英语:Leishmaniasis)是一种由寄生原生动物利什曼原虫造成的疾病,是由特定种类的白蛉叮咬所散播。这种疾病主要分为三种:皮肤、黏膜及内脏的利什曼疾病。皮肤利什曼病会
  • 流鼻水鼻漏(英语:rhinorrhea或rhinorrhoea)是指鼻腔充斥大量黏液的一种症状。该症状也被称为流鼻涕、流鼻水等,在人身上较为常见。鼻漏是过敏(过敏性鼻炎)和其他一些疾病(如普通感冒)的常
  • 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又称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状腺亢进、甲亢,是一种由于体内过量的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 四碘甲腺原氨酸(T4,也即甲状腺素)造成的临床症状。而甲状
  • 食欲素结构 / ECOD食欲肽(英语:orexin),又名下丘脑泌素(英语:hypocretin),是对两种不同的神经肽激素的统称,其主掌人体的醒觉(英语:arousal)、觉醒(英语:wakefulness),使中枢神经处于清醒状态,也掌
  • 反磁性抗磁性(Diamagnetism,亦作反磁性)是一些类别的物质,当处在外加磁场中,会对磁场产生的微弱斥力的一种磁性现象。抗磁性的成因,是当物质处在外加磁场中,外加磁场使得物质电子轨道(更精
  • 甲壳素甲壳素(英语:Chitin,IPA:/ˈkaɪtᵻn/ KY-tin),分子结构“(C8H13O5N)n”,又名“几丁质”、“几丁聚糖”、“几丁寡糖”、“甲壳质”或“壳多糖”,是一种含氮的多糖类物质,为虾、蟹、
  • 萨顿骺坐标:52°5′20″N 1°20′11″E / 52.08889°N 1.33639°E / 52.08889; 1.33639萨顿胡(英语:Sutton Hoo),英国英格兰萨福克郡伍德布里奇附近的庄园,内有盎格鲁-撒克逊国王的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