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化强度

✍ dations ◷ 2025-04-03 12:01:33 #磁化强度
磁化强度(英语:magnetization),又称磁化矢量,是衡量物体的磁性的一个物理量,定义为单位体积的磁偶极矩,如下方程:其中, M {displaystyle mathbf {M} } 是磁化强度, n {displaystyle n} 是磁偶极子密度, m {displaystyle mathbf {m} } 是每一个磁偶极子的磁偶极矩。当施加外磁场于物质时,物质的内部会被磁化,会出现很多微小的磁偶极子。磁化强度描述物质被磁化的程度。采用国际单位制,磁化强度的单位是安培/米。物质被磁化所产生的磁偶极矩有两种起源。一种是由在原子内部的电子,由于外磁场的作用,其轨域运动产生的磁矩会做拉莫尔进动,从而产生的额外磁矩,累积凝聚而成。另外一种是在外加静磁场后,物质内的粒子自旋发生“磁化”,趋于依照磁场方向排列。这些自旋构成的磁偶极子可视为一个个小磁铁,可以以矢量表示,作为自旋相关磁性分析的经典描述。例如,用于核磁共振现象中自旋动态的分析。物质对于外磁场的响应,和物质本身任何已存在的磁偶极矩(例如,在铁磁性物质内部的磁偶极矩),综合起来,就是净磁化强度。在一个磁性物质的内部,磁化强度不一定是均匀的,磁化强度时常是位置矢量的函数。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磁感应强度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磁场强度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电场 E {displaystyle mathbf {E} } 、电势移 D {displaystyle mathbf {D} } 、电荷密度 ρ {displaystyle rho } 和电流密度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的物理行为。这里会探索磁化强度 M {displaystyle mathbf {M} } 的角色和与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磁场强度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定义为其中, μ 0 {displaystyle mu _{0}} 是磁常数。对于抗磁性物质和顺磁性物质, M {displaystyle mathbf {M} } 与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之间的关系通常是线性关系:其中, χ m {displaystyle chi _{m}} 是磁化率。由于迟滞现象,铁磁性物质的 M {displaystyle mathbf {M} } 与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在磁性物质内,“磁化电流”是总电流的一部分,又称为“束缚电流”,是由束缚电荷形成的。磁性物质内部的“束缚电流密度” J b {displaystyle mathbf {J} _{b}} 和“表面束缚电流密度” K b {displaystyle mathbf {K} _{b}} 分别为其中, n ^ {displaystyle {hat {mathbf {n} }}} 是垂直于磁性物质表面的单位矢量。在麦克斯韦方程组内的总电流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为其中, J f {displaystyle mathbf {J} _{f}} 是自由电流密度, J P {displaystyle mathbf {J} _{P}} 是电极化电流密度。自由电流密度是由自由电荷形成的自由电流的密度。自由电荷不束缚于物质的原子的内部。电极化电流是由含时电极化强度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形成的:除去自由电流和各种含时效应,描述磁现象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约化为应用类比方法,与静电学问题类比:静磁学的问题可以用静电学的方法来解析。在这里, ∇ ⋅ M {displaystyle nabla cdot mathbf {M} } 项目类比于 ρ ϵ 0 {displaystyle {frac {rho }{epsilon _{0}}}} 项目。当思考奈米尺寸和奈米时段的磁化作用时,含时磁化物理行为变得很重要。不单只是依著外磁场的磁场线排列,在物质内的单独的磁偶极矩会开始绕着外磁场进动,通过弛豫,缓慢地随着能量传输进入物质结构,达成与磁场线排列。抗磁性是物质抗拒外磁场的趋向,因此,会被磁场排斥。所有物质都具有抗磁性。可是,对于具有顺磁性的物质,顺磁性通常比较显著,遮掩了抗磁性。 只有纯抗磁性物质才能明显地被观测到抗磁性。例如,惰性气体元素和抗腐蚀金属元素(金、银、铜等等)都具有显著的抗磁性。 当外磁场存在时,抗磁性才会表现出来。假设外磁场被撤除,则抗磁性也会遁隐形迹。在具有抗磁性的物质里,所有电子都已成对,内秉电子磁矩不能集成宏观效应。抗磁性的机制是电子轨域运动,用经典物理理论解释如下:特别注意,这解释只能用来启发思考。正确的解释需要依赖量子力学。碱金属元素和除了铁、钴、镍以外的过渡元素都具有顺磁性。在顺磁性物质内部,由于原子轨域或分子轨域只含有奇数个电子,会存在有很多未配对电子。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任何配对电子的自旋,其磁矩的方向都必需彼此相反。未配对电子可以自由地将磁矩指向任意方向。当施加外磁场时,这些未配对电子的磁矩趋于与外磁场呈相同方向,从而使磁场更加强烈。假设外磁场被撤除,则顺磁性也会消失无踪。一般而言,除了金属物质以外,顺磁性与温度相关。由于热骚动(thermal agitation)造成的碰撞会影响磁矩整齐排列,温度越高,顺磁性越微弱;温度越低,顺磁性越强烈。在低磁场,足够高温的状况,根据居里定律(Curie's law),磁化率 χ {displaystyle chi } 与绝对温度 T {displaystyle T} 的关系式为其中, C {displaystyle C} 是依不同物质而定的居里常数(Curie constant)。在铁磁性物质内部,如同顺磁性物质,有很多未配对电子。由于交换作用(exchange interaction),这些电子的自旋趋于与相邻未配对电子的自旋呈相同方向。由于铁磁性物质内部又分为很多磁畴,虽然磁畴内部所有电子的自旋会单向排列,造成“饱合磁矩”,磁畴与磁畴之间,磁矩的方向与大小都不相同。所以,未被磁化的铁磁性物质,其净磁矩与磁化矢量都等于零。假设施加外磁场,这些磁畴的磁矩还趋于与外磁场呈相同方向,从而形成有可能相当强烈的磁化矢量与其感应磁场。 随着外磁场的增高,磁化强度也会增高,直到“饱和点”,净磁矩等于饱合磁矩。这时,再增高外磁场也不会改变磁化强度。假设,现在减弱外磁场,磁化强度也会跟着减弱。但是不会与先前对于同一外磁场的磁化强度相同。磁化强度与外磁场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关系。磁化强度比外磁场的曲线形成了磁滞回线。假设再到达饱和点后,撤除外磁场,则铁磁性物质仍能保存一些磁化的状态,净磁矩与磁化矢量不等于零。所以,经过磁化处理后的铁磁性物质具有“自发磁矩”。每一种铁磁性物质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居里温度。假若温度高过居里温度,则铁磁性物质会失去自发磁矩,从有序的“铁磁相”转变为无序的“顺磁相”。这是因为热力学的无序趋向,大大地超过了铁磁性物质降低能量的有序趋向。根据居里-外斯定律(Curie-Weiss law),磁化率 χ {displaystyle chi } 与绝对温度 T {displaystyle T} 的关系式为其中, T c {displaystyle T_{c}} 是居里温度(采用绝对温度单位)。假设温度低于居里温度,则根据实验得到的经验公式,其中, Δ M ( T ) = M ( T ) − M 0 {displaystyle Delta M(T)=M(T)-M_{0}} 是磁化强度差, M ( T ) {displaystyle M(T)} 与 M 0 {displaystyle M_{0}} 是物质分别在绝对温度 T {displaystyle T} 与 0 K {displaystyle 0K} 的磁化强度, β {displaystyle beta } 是依物质而定的比例常数。这与布洛赫温度1.5次方定律(Bloch T3/2 law)的理论结果一致。镍、铁、钴、钆与它们的合金、化合物等等,这些常见的铁磁性物质很容易做实验显示出其铁磁性。在反铁磁性物质内部,相邻价电子的自旋趋于相反方向。这种物质的净磁矩为零,不会产生磁场。这种物质比较不常见,大多数反铁磁性物质只存在于低温状况。假设温度超过奈尔温度,则通常会变为具有顺磁性。例如,铬、锰、轻镧系元素等等,都具有反铁磁性。当温度高于奈尔温度 T N {displaystyle T_{N}} 时,磁化率 χ {displaystyle chi } 与温度 T {displaystyle T} 的理论关系式为做实验得到的经验关系式为其中, θ {displaystyle theta } 是依物质而定的常数,与 T N {displaystyle T_{N}} 差别很大。理论而言,当温度低于奈尔温度 T N {displaystyle T_{N}} 时,可以分成两种状况:像铁磁性物质一样,当磁场不存在时,亚铁磁性物质仍旧会保持磁化不变;又像反铁磁性物质一样,相邻的电子自旋指向相反方向。这两种性质并不互相矛盾,在亚铁磁性物质内部,分别属于不同次晶格的不同原子,其磁矩的方向相反,数值大小不相等,所以,物质的净磁矩不等于0,磁化强度不等于零,具有较微弱的铁磁性。由于亚铁磁性物质是绝缘体。处于高频率时变磁场的亚铁磁性物质,由于感应出的涡电流很少,可以允许微波穿过,所以可以做为像隔离器(isolator)、循环器(circulator)、回旋器(gyrator)等等微波器件的材料。由于组成亚铁磁性物质的成分必需分别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磁矩,只有化合物或合金才会表现出亚铁磁性。常见的亚铁磁性物质有磁铁矿(Fe3O4)、铁氧体(ferrite)等等当铁磁体或亚铁磁体的尺寸足够小的时候,由于热骚动影响,这些奈米粒子会随机地改变方向。假设没有外磁场,则通常它们不会表现出磁性。但是,假设施加外磁场,则它们会被磁化,就像顺磁性一样,而且磁化率超大于顺磁体的磁化率。

相关

  • 胎儿胎儿(拉丁语:fetus)是指已经怀于母体但尚未出生的人类。在法律上,胎儿因为尚非为人,不具权利主体地位,没有权利能力。但是为了保护其将来得享有的利益,通常以非死产者为限,增设法律
  • 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人居署(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简称UN-HABITAT),又称作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是联合国负责人类居住问题的机构。成立的宗旨为促进社会和环境方面可永
  • 忧郁症抑郁症,亦称忧郁症,是一类以抑郁心境为主要特点的情感障碍。它主要包括:重度抑郁症、持续性抑郁症、季节性抑郁症。它们的共同表现为:长时间持续的抑郁情绪,并且这种情绪明显超过
  • 瓜德罗普坐标:16°15′N 61°35′W / 16.250°N 61.583°W / 16.250; -61.583瓜德罗普(Guadeloupe;/ˌɡwɒdəˈluːp/; 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
  • 一元论一元论(monism)是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乃本体论的分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中性一元论认为,物质或精神皆
  • 大乌兹河大乌兹河(Great Ouse /ˈuːz/)位于英格兰东部,为英国第四长河流。大乌兹河下游亦被称为旧西河及伊利河。大乌兹河的源头在英格兰中部,流经东安格利亚在金斯林进入的北海的沃什
  • 有限主义在数学哲学,有限主义是构成主义的极端形式,意即除非某数学物件能经过有限步从自然数中构造出来,否则该物件便不存在。相反,大部分构成主义者容许可列出的无限步。著名有限主义者
  • 罗伯特·胡克罗伯特·胡克(英语:Robert Hooke,又译为虎克,1635年7月28日-1703年3月3日),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他提出了描述材料弹性的基本定律——胡克定律,且提出了万有引力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国家癌症研究所是美国政府为癌症研究和训练所设立的主要机构,也是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的其中一所。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是一个被联邦资助的研究与发展中心。该中心协调全国癌症计
  • 福岛县立医科大学福岛县立医科大学(日语:福島県立医科大学,英语:Fukushima Medical University)是位于日本福岛县的一所公立大学,成立于1944年,简称是福岛医大或县立医大。1944年建立,1950年开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