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马兹加遗址

✍ dations ◷ 2025-10-20 03:55:46 #土库曼斯坦历史,青铜时代遗址,巴克特里亚

纳马兹加遗址(或称纳马兹加丘,英语:Namazga-Tepe)位于里海东部土库曼斯坦和伊朗的交接处,是中亚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文化复合体中最重要的遗址,基本代表了中亚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末期安德罗诺沃共同体南下前的整个年代序列。。

1952年对这个遗址的发掘,将纳马兹加遗址分为I~IV期,I~III期为铜石并用时代;IV、V期为青铜时代的早期、中期;V期安德罗诺沃文化入侵,为青铜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开始的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纳马兹加文化前三期沿袭自安诺文化,I期铜器以尖头形器为主要传统,如针、凿形器以及别针,分为工具和装饰品,铜器主要为锻造。II期铜器增多,仍以尖头器为主,出现边刃器和需要合范铸造有銎斧。没有发现III期的铜器。IV期与前期没有明显联系,出现大量双螺旋别针,武器中出现柄部很明显的短匕首。V期中,匕首变成短剑,原有饰品不见,变成一种风格统一的印章,说明受到一种与IV期完全不同的文化的影响。

I~III期为彩陶,IV~VI期彩绘趋于简化,从前的双彩演变成单彩以至无彩,代之以划纹或素面。人物和动物陶塑也变得非常简略。

相关

  • 王士禛清禹之鼎绘《王士禛幽篁坐啸图卷》,故宫博物院藏王士禛(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赐名士祯,小名豫孙,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代著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质化学循环(英语:Biogeochemical Cycle,又称作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学上指的是化学元素或分子在生态系统中划分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循环的过程。这使得相关
  • 巴黎市政厅巴黎市政厅(法语:Hôtel de Ville)是法国巴黎自1357年以来的市政厅所在地,位于第四区的市政厅广场(在1802年以前名为“格列夫广场”,Place de Grève,意为河滩广场)。它具有多种功能
  • 艾尔弗雷德·福勒艾尔弗雷德·福勒,CBE FRS(英语:Alfred Fowler,1868年3月22日-1940年6月24日),出生于约克郡,英国天文学家。奖项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事物
  • 亚硝酸钠亚硝酸钠(NaNO2)常用于鱼类、肉类等食品的染色和防腐。纯净的亚硝酸钠是一种白色至浅黄色晶体。它有非常好的水溶性和吸湿性,水溶液呈弱碱性,pH约为9,易溶于液氨,微溶于乙醇、甲醇
  • 地星目Geasteroides 地星属 Geastrum 多口地星属 Myriostoma Nidulariopsis Phialastrum Radiigera Schenella 弹球菌属 Sphaerobolus地星是指伞菌纲地星目(学名:Geastrales)下的真菌
  • 分娩并发症分娩(childbirth)也称为生产,是指妇女怀孕之后,一个或多个胎儿离开母亲子宫,开始在子宫外生活的过程,可能是经由阴道的阴道分娩,也可能是剖宫产。全世界在2015年时有1.35亿人出生,其
  • 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降E大调大圆舞曲(Valse Brillante, op.18)是肖邦献给罗拉·波斯沃德小姐(Laura Horsford)的一首圆舞曲,是肖邦最著名的圆舞曲之一。此曲旋律轻快欢乐,颇受大众喜爱。
  • 奥利·亚洛宁奥利·约科·约翰·亚洛宁(芬兰语:Olli Jouko Johan Jalonen;1954年2月21日-)是芬兰作家和哲学博士。他在1990年和2018年获得了芬兰文学奖。亚洛宁在1973年高中毕业。2006年他在
  • 娜克希迪尔娜克希迪尔(Nakshidil或Nakşidil)(1768年-1817年8月28日),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的第四位皇后(英语:Kadınefendi),马哈茂德二世母亲,1808年至1817年间为皇太后,称娜克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