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天后宫

✍ dations ◷ 2025-05-17 22:24:52 #台北妈祖庙,万华区庙宇,西门町,1746年台湾建立

坐标:25°02′34″N 121°30′23″E / 25.042793°N 121.506325°E / 25.042793; 121.506325

台北天后宫,原名艋舺新兴宫,俗称西门町天后宫、西门町妈祖庙,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万华区的天后宫,主祀天后妈祖,庙址原为日本佛教真言宗之弘法寺。该庙前身新兴宫肇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原址为艋舺直兴街(今贵阳街与西园路交叉口,青山王馆附近),1943年被日本政府征收,檀越将神暂奉于艋舺龙山寺,1948年进驻西门町。

又该庙迁徙前曾与艋舺龙山寺和艋舺祖师庙并称“艋舺三大庙门”,迁庙后,地方人士改称艋舺龙山寺、艋舺祖师庙与青山王馆为“艋舺三大庙门”,或者把龙山寺、祖师庙、青山王馆与本庙直接合称为“艋舺四大庙”:20。

台北天后宫的前身是“艋舺新兴宫”,根据《淡水厅志》的记载,兴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20:24。该庙为番薯市街(后改为“欢慈市街”,在贵阳街一带)的重要庙宇,建庙后市街即以此为中心往东、北发展:20:24。而关于妈祖的由来,一说是两百多年前,有一唐山船至台湾行商,便将船上由唐山迎来之海神妈祖神像,请到艋舺街上奉祀香火:22:26。事毕,船主起帆回程时行进艰难,遂请神谕,知是妈祖有意留台济民,因此再度将神像请回艋舺,之后由当地行船业者合力于番薯市街兴建庙宇:22:26。而庙名则因为台北地区发展始自新庄,艋舺相对而言属于“新兴”发展地区,故命名为“新兴宫”:23:26。而除了上述说法之外,另有新兴宫妈祖分香自湄洲天后宫,或是新庄天后宫(今 慈祐宫),或从河流漂流所得的说法:24:27。

而关于建庙年代,在《台湾日日新报》上,则另外出现过五种版本的说法:27: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艋舺仕绅、商行在新兴宫右侧立“添建艋舺大渡碑记”(现存国立台湾博物馆),纪念林成祖等人捐钱兴建大渡以便渡河,此外还记载说渡河的规费会捐给新兴宫当香油钱:31。而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时,新兴宫发生火灾,道光五年(1825年)重修:25:14。

进入日治时期后不久,于明治廿九年(1896年)成立了大日本台湾佛教会,本部便设于“艋舺妈祖宫”(新兴宫)内:34。之后新兴宫内又设置了国语传习所,曹洞宗从军布教使佐佐木珍龙又在庙中设立了慈惠医院:34。此外根据《台湾日日新报》的记载,艋舺的壮丁团事务所就设在新兴宫内,而且当地的治安状况似乎不好,庙里的住持曾经被骗两次:34。又根据日方的调查资料,当时新兴宫土地面积有160多坪(建筑面积127坪),显见具有相当规模:24。

二次大战爆发后,日本官方于昭和十八年(1943年)以开辟防空道路为由,征收土地,拆除新兴宫,信徒遂将神像及神器暂奉于艋舺龙山寺后殿:25:36。《台北天后宫的历史》一书认为艋舺新兴宫跟大稻埕慈圣宫可能是因为未依附日本佛教宗派(如曹洞宗等),又是汉人信仰中心而被日本官方以开路为由拆除:37。

二次大战结束,国民政府接收台湾,日本人奉盟军命令引扬归国,弘法寺被接手的陈宗坦改为“慈光禅寺”,但后来于民国37年(1948年)6月被当时的台北市教育局长黄启瑞以管理不善为由撤换,并将寺院建筑转给新兴宫使用:51。此外另有说法认为战后该寺由台北市教育局接管后,经新兴宫信徒争取才将弘法寺改为新兴宫;又有说法认为是教育局长黄启瑞为让妈祖有所奉祀,提供“法华寺”(在西宁南路上)与“弘法寺”让信徒选择,而信徒认为法华寺坐西朝东与新兴宫旧庙坐北朝南不同,遂选择弘法寺:32、33。新兴宫信徒之后在该年(1948年)7月7日从龙山寺后殿将妈祖送到“慈光禅寺”(弘法寺):51:33。然而此一将佛寺转由传统信仰庙宇使用的做法,引起佛教界的不满,中国佛教会台湾省分会即在民国37年(1948年)年底向诸多单位寄出陈情信函,但最后在经过行政诉讼后,判决黄启瑞胜诉:52、53。

原本该庙仍以“新兴宫”为庙名,但在民国41年(1952年)8月以掷筊方式取得妈祖神示,将庙名改为“台湾省天后宫”:34。次年(1952年)12月20日上午,因国际联谊社里面的雪园中菜部失火,延烧至天后宫,导致原弘法寺建物与清朝留下来的文物遭到烧毁,仅有神像等部分文物被抢救出来:34、35:54。碍于经费问题,火灾后仅以木板搭盖简陋庙宇,民国48年(1959年)11月29日才配合妈祖一千年圣诞纪念活动募款重建正殿:55:35。民国56年(1967年)因台北市由省辖市升格为院辖市,故改称“台北天后宫”:57:35。

民国96年(2007年)该庙主办“北台湾妈祖文化节”,邀请北台湾各县市代表性妈祖庙到此会香:58。

据说原本该庙迁入弘法寺旧址时,尚无供奉弘法大师,是后来信众受到弘法大师托梦,才于左侧殿供奉:45。天后宫除了在左侧殿祀奉弘法大师空海像之外,另在殿外水池旁有一尊弘法大师的石雕:80、81。左侧殿中的弘法大师雕像为坐姿,背后有一幅弘法大师画像,殿外的弘法大师石像为立姿,头戴斗笠,左手持钵,右手持杖。

而因为现址前身弘法寺是高野山真言宗台湾总本山,且有供奉弘法大师,故1973年以来日本高野山金刚峰寺和东京别院在每年10月到12月间都轮流派遣僧侣到台北天后宫,举行朝圣礼佛法会:45:70。因平日供奉弘法大师处空间略小,所以此时后会将弘法大师像移到正殿以利法会进行:70。

台北天后宫不只于神明圣诞,于周日以外的每天上午9点开始会有40分钟的诵经活动:64、65。而该庙每年有三次绕境活动,首先是农历三月廿一因妈祖圣诞而举行的绕境活动,范围包括西门町与艋舺,而且会经过新兴宫旧址:65。另外十月二日则会在艋舺晋德宫神明圣诞时,基于交陪关系而会配合绕境:65。十月廿二万华地区大拜拜时,会前往艋舺青山宫配合绕境:65。而除了绕境之外,在妈祖诞辰、中元节与秋季均会举行法会:66。

另一间称为台北天后宫的妈祖庙,是清德宗光绪14年(公元1888年)台湾巡抚刘铭传所建的台北大天后宫,在日治时期明治44年(1911年)遭遇强烈台风侵袭倒塌以致无法修复,故于大正元年(1912年)拆除改建为新公园中的水池,而妈祖神像被迎至三芝福成宫供奉。

相关

  • 青霉烯青霉烯(英语:penem)是一类不饱和的β-内酰胺抗生素的统称。青霉烯和青霉烷的不同在于五元环上带有一个2(3)位的双键,青霉烯和碳青霉烯的不同在于五元环上的4号位上是一个硫原子,
  • 压力是一个心理学与生物学的术语,意指人类或动物面对情绪上或身体上的有形或无形威胁时,无法正常回应的感受状态。该名词首次出现于1930年代的生物学研究领域里,近年来已逐渐为
  • 替米考星替米考星(英语:Tilmicosin)是一种由泰乐菌素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为动物专用抗生素。替米考星的化学名称为4A-O-脱(2,6-二脱氧-3-C-甲基-L-核糖-吡喃己基)-20-脱氧-20-(3,5-
  • 现象学现象学(英语:phenomenology,源自希腊语phainómenon,意为“显现的东西”;以及lógos,意为“研究”),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正式创立。胡塞尔深受弗朗兹·布
  • 卡尔文途径卡尔文循环(英语:Calvin cycle,或简称卡氏循环,又译作开尔文循环)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梅尔文·卡尔文、安德鲁·本森和詹姆士·巴沙姆 3 人发现。梅尔文·卡尔文于1961年
  • 善普施撒马利亚救援会(Samaritan's Purse),或译普善施,是一个总部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布恩的基督教福音派国际慈善机构。现任会长是葛福临。该组织的名称来自《新约》中好撒马利亚人
  • 任溯昉任溯昉,字闻城,清朝政治人物。四川阆中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顺治十八年(1661年)任湖广蒲圻县(今属湖北省赤壁市)知县。
  • 裸奔裸奔为脱去衣服,在公共场所裸体奔跑的行为,亦即一种公开裸露(英语:Public nudity)行为。1799年6月5日,晚上7点,一名裸体男子,在伦敦的Mansion House被逮,然后被扭送Poultry Counter监
  • 废热废热或废弃热,指热机(利用热能转换成动能来运转)和电机(利用电能转换成动能来运转)运转时所产生,无法再利用的热。废热会造成河川及空气的热污染,如温室效应。
  • 杜蒙德·于维尔儒勒·塞巴斯蒂安·塞萨尔·迪蒙·迪维尔(法语:Jules Sébastien César Dumont d'Urville,1790年5月23日-1842年5月8日)是法国探险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海军少将。他一生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