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学

✍ dations ◷ 2025-10-18 14:11:02 #香学
香学是指用香、品香文化的各类学术研究。香能提升生活情趣、纾解生活压力、创造想像空间与健康疗效。中国用香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在各文明祭典之中,从夏商周三代开始演进为贵族生活中之熏香文化,再经汉魏六朝、隋唐的焚香,变化为宋、元、明、清文人商贾雅集的休闲品香文化和现代的熏香。此一发展,不但与社会文明、时尚、宗教思想有关,也与香料种类和使用方法相关连。中国的用香文化从汉以前《周礼》中的汤沐香、礼仪用香,到汉魏六朝的“博山式”熏香。隋唐五代因东西文明的融合,用香方法更多样化。如熏香、烤香、焚香,或将香料制成线香、印篆香、和香(合香)让人易于使用。同时用香的器用、材质也更多样化,香工具、香炉、香笼、香盒也逐步发展完成。此外,金、银、铜、青瓷、白瓷、唐三彩等等,各种材质和款式的炉具,也在唐代时都已发展齐备。品香到了宋朝,就如同宋人吴自牧所书《梦梁录》中所称,举办香席已与点茶、插花、鉴古成为休闲养生之精致生活中的必备条件。无论好友相聚雅集、家居休闲、习道修佛都会来上一炉好香,与好朋友分享,发展出香席文化。在家中筑香室邀好友品香,在明代更成为一种时尚与品味,在中国的诗词字画中留下许多。虽然在明代时文人普遍在家里建静室举办香席招待客人一起品香习静,但于清朝时,西方文明慢慢成为主流时尚,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起了转变,而传统香席活动也就逐渐没落了。香席文化在中国唐宋时期随同佛教、斗茶、插花、弈棋、书法等其它中华文化传入日本、跟着日本皇室及贵族留存下来而发展为日本香道。古埃及皇室会以香来供养神明。举办香席活动香风尚流行至清中期,但因战乱、社会动荡、西化风气而中断了将近两百多年。点茶、插花跟鉴古近几十年来也因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而复苏,但香席活动任受限与环境、工具和原料。现在虽有进口香水、香精和香料,而社会上也使用一些西方的熏香,但和中国传统的品香文化尚有很大的差距。现在因为社会及科技的进步、资讯及文化的交流、已逐渐带起对香学的兴趣也希望能重新推广中国传统香席活动。如《周礼》中的汤沐香、礼仪用香、宋人吴自牧所书《梦梁录》、陈敬《香谱》、丁谓《天香传》、北宋耀州窑炉形器、宣德炉、明朝收藏家周嘉胄所书《香乘》等。台湾

相关

  • 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也称为急性膀胱炎或膀胱感染,是一种会影响到部分泌尿道的感染。泌尿道分为上、下泌尿道,感染部位不同对应到不同疾病名称:当影响到下泌尿
  • 封闭经济封闭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体制.这个术语常用于描述一国的政治体制或经济系统. 实行封闭经济的实体可以在没有外部援助或国际贸易的情况下生存和维持。但封闭经济不一定指
  • 雌三醇雌三醇(Estriol , oestriol, E3)是人类三种主要的雌激素之一。雌二醇和雌酮的代谢产物。在雌酮、雌二醇、雌三醇中,以雌三醇的活性最弱。存在于尿中,在怀孕期尿中含量更高。未怀孕
  • 当归当归(学名:Angelica sinensis),属伞形科的一种植物。一般作为药用。多年生草本植物,高0.4~1米。茎直立,有纵直槽纹,无毛。二或三回三出式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浅裂或有缺刻。开白色花,复
  • 神经康复神经可塑性(英语:Neuro-plasticity)是指重复性的经验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由Richard J. Davidson 在 1992 年提出。神经可塑性是近期的发现,过去的科学家往往认为在婴儿关键期后,大
  • 骨髓检查骨髓检查 (英语:Bone marrow examination),指以穿刺(日语:穿刺)骨髓的方式取得骨髓液(骨髓血)——这一步称为骨髓穿刺(英语:Bone marrow aspiration),取得收集的骨髓液可用于骨髓活检(英语
  • 弗雷德里克·特曼弗雷德里克·埃蒙斯·特曼(英语:Frederick Emmons Terman,1900年6月7日-1982年12月19日)是一位美国学者。他(与威廉·肖克利)被广泛地认为是“硅谷之父”。特曼完成化学大学学位并
  • 卡罗尔县卡洛尔县(Carroll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西部的一个县,西邻亚拉巴马州。面积1,305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87,268,2005年估计人口为105,453。县治卡
  • abbr class=abbr title=R23: 吸入有毒R23/abbr警示性质标准词(英语:Risk Phrases,简写:R-phrases)是于《欧联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III: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特殊风险性质》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
  • 陈祖煜陈祖煜 (1942年2月13日-),原籍浙江镇海,生于重庆,中国著名水利学家、土木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0年,毕业于上海向明中学。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79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