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卧儿王朝

✍ dations ◷ 2025-04-04 11:20:13 #莫卧儿王朝
莫卧儿帝国,又称莫卧儿王朝、蒙兀儿王朝(波斯语:شاهان گورکانی‬‎ Shāhān-e Gūrkānī;乌尔都语:مغلیہ سلطنت‬‎‎;英语:Mughal Empire,1526年-1858年),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征服王朝。“莫卧儿”即波斯语中“蒙古”一词的转音。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陆,以及中亚的阿富汗等地。帝国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但是统治者是信奉伊斯兰教、有察合台汗国贵族血统、波斯化的蒙古人。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属于帖木儿王朝的后代。帝国政府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而基层则是印度各种姓普罗大众组成,主要信仰婆罗门教,使用梵语,印地语,泰米尔语等数佰种印度语言。政权在第二代胡马雍时期曾一度衰落,后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自第三任皇帝阿克巴一直到第六任奥朗则布统治时期是莫卧儿帝国的全盛时期,帝国的疆域经过逐步的扩张而达顶峰,经济繁荣。奥朗则布去世后,莫卧儿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江河日下,并马拉塔帝国崛起,续渐被大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所掌控。1857年,印度土兵叛乱爆发,英国平定叛乱后,隔年流放没有实权的莫卧儿帝国皇帝,直接统治印度。帖木儿帝国被乌兹别克汗国的昔班尼所灭,其皇室后代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并建立莫卧儿帝国。 巴布尔逝世后,其子胡马雍继位。在1540年为苏尔王朝的舍尔沙击败,被逐出印度,但是他随即重整兵力,于1555年乘苏尔王朝内乱之机卷土重来,恢复了帝国。这一时期,莫卧儿帝国内部实行文化融合和宗教宽容政策。惟这一政策在第四代皇帝贾汗吉尔时期,因地方叛乱而停止。到了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时,莫卧儿帝国空前强大,但由于沙·贾汗大兴土木和赋税繁重而发生内部纠纷,1657年沙·贾汗被其子奥朗则布推翻。奥朗则布时期的帝国扩张至最大限度,但他所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导致莫卧儿帝国衰落。以后,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荷兰共和国和葡萄牙帝国等国殖民者在印度发生战争,最终大英帝国胜利,控制印度次大陆,更使莫卧儿皇帝成为傀儡。1858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称号,莫卧儿帝国灭亡。1556年,莫卧儿君主阿克巴采取积极的内政改革。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军事官僚政治体制。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4位大臣辅助。保留宰相瓦齐尔的职位,但无实权。全国划分为15个苏巴,即省。主管省的省督称苏巴达尔或纳瓦卜,有4位重臣辅佐。各省的财政、税务和民事审判官迪万名义上由省督管辖,实际上是负责替中央政府监视省督之职。帕尔加纳 (Pargana),即“县”,是农村行政的核心,其行政首长为阿米勒。省与县之间设置管辖专区,称为萨尔卡尔,由执行军事、行政、司法和警备任务的长官主管,称为“福吉达尔”。莫卧儿王朝的行政制度实行军事化。从阿克巴开始,所有文武官吏分为38级,按军事编制,其俸禄按品级高低领有大小不等的贾吉尔,即军事领地。胡马雍陵是莫卧儿帝王在印度的第一座皇帝陵墓(巴布尔的遗体安葬于阿富汗)。胡马雍陵位于德里东部亚穆纳河畔,是印度次大陆的第一座花园陵墓。其墓体状如蹲坐,高大的拱形入口上面是一个球形墓顶,墓的四周环绕着排列整齐的花园。阿克巴陵又称“锡根德拉”,位于阿格拉北方约10公里处,始建于阿克巴大帝逝世前三年,由其子贾汉吉尔完成。因遭班达尔人侵袭,地上与陵墓内的建筑无几。现存地下王陵。泰姬陵建于1653年,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纪念爱妻姬蔓·芭奴而建。泰姬陵由前庭、正门、花园、陵墓主体以及两座回教堂所组成,通体由白色大理石造成的。其庭院部分是典型的伊斯兰类型的园林。阿格拉堡是用红色沙岩为主建材,又称红堡。巴布尔在附近的阿格拉称帝。阿格拉成为了莫卧儿帝国的政治经济中心,直到迁都德里。城堡周围护城河长2.5公里,墙高20余米,十分壮观。法泰赫普尔西克里原义为“胜利之城”,是阿克巴于16世纪精心规划的新都城,三面城墙,长6公里,有七座城门,是融合伊斯兰和印度教、耆那教的装置艺术的独特建筑。

相关

  • 心内膜炎心内膜炎(英语:Endocarditis)是心脏的心内膜(心腔中的最深层的组织)引发的炎症,通常和心脏瓣膜有关。此外,心内膜炎也可能与室间隔(英语:interventricular septum)、腱索(英语:chordae t
  • 四糖四糖(英语:Tetrasaccharide),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它可以通过水解生成四种相同或者不同的单糖分子。果聚糖:菊粉 · 果聚糖β2→6甘露聚糖:低聚木糖:半乳聚糖:
  • 鲁道夫·卡尔纳普鲁道夫·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又译卡纳普,1891年5月18日-1970年9月14日),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分析哲学家,生于德国雷姆沙伊德。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代表人物,维也纳学派的领袖
  • 退行性疾病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ease)是一种受害组织或器官的功能或结构逐步恶化的疾病,可以是由人体老化,可以因生活方式的选择,如运动或饮食习惯。退化性疾病往往与传染病形成鲜明
  • 筛骨筛骨(ethmoid bone)组成颅骨的29块骨骼之一。共一块。位于两眶之间,额骨的下方,被其他骨骼包围着,无法直接看到。其后方为蝶骨。外观为为巾字形,分为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
  • 病态生理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病态生理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新的医学科
  • 利昂·费斯廷格利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1919年5月8日-1989年2月11日)是一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以其认知失调理论著称(1957年)。在费斯廷格一生中,曾任教于美国多所大学,包括爱荷华大学、罗彻
  • 膝跳反射膝跃反射,或称膝跳反射(英:Knee jerk reflex)是一种反射动作,当膝关节半屈和小腿自由下垂时,轻敲一下膝盖骨下方,引起股四头肌收缩,小腿就会往前踢的反应。反射弧的传入和传出途径
  • 脑化指数脑化指数(英语:Encephalization quotient, EQ)是一个用来描述动物大脑和身体比例关系的量,即真实脑容量和预期脑容量的比值,可大致表示该动物的智力 。脑化指数和相似的脑部身体
  • span class=chemf style=white-space:nowrap;Csub15/sub在化学中,十五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由十五个碳构成的饱和碳链,由于其只由碳和氢组成,因此也是烷烃的一种,其化学式为C15H32。它有4,347个同分异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