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于

✍ dations ◷ 2025-08-13 20:28:53 #等于
在数学的领域中,若两个数学对象在各个方面都相同,则称他们是相等的。这就定义了一个二元谓词等于,写作“ = {displaystyle =} ”; x = y {displaystyle x=y} 当且仅当 x {displaystyle x} 和 y {displaystyle y} 相等。通常意义上,等于是通过两个元素间的等价关系来构造的。将两个表达式用等于符号连起来,就构成了等式,例如 6 − 2 = 4 {displaystyle 6-2=4} ,即 6 − 2 {displaystyle 6-2} 与 4 {displaystyle 4} 是相等的。注意,有些时候“ A = B {displaystyle A=B} ”并不表示等式。例如, T ( n ) = O ( n 2 ) {displaystyle T(n)=O(n^{2})} 表示在数量级 n 2 {displaystyle n^{2}} 上渐进。因为这里的符号“ = {displaystyle =} ”不满足当且仅当的定义,所以它不等于等于符号;实际上, O ( n 2 ) = T ( n ) {displaystyle O(n^{2})=T(n)} 是没有意义的。请参见大O符号了解这部分内容。集合 A {displaystyle A} 上的等于关系是种二元关系,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实际上,这是 A {displaystyle A} 上唯一满足所有这些性质的关系。 去掉对反对称性的要求,就是等价关系。 相应的,给定任意等价关系 R {displaystyle R} ,可以构造商集 A / R {displaystyle A/R} ,并且这个等价关系将‘下降为’ A / R {displaystyle A/R} 上的等于。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的等式称为恒等式,包含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谓词逻辑含有标准的关于相等的公理来形式化莱布尼茨律。莱布尼茨律是由哲学家莱布尼茨在17世纪提出来的。 莱布尼茨的想法是,两样物体是同一的,当且仅当它们有完全相同的性质。 形式化这一说法,可以写成然而,在一阶逻辑中,不能对谓词进行量化。因此,需要使用下述公理:这条公理对任意单变量的谓词 P {displaystyle P} 都有效,但只定义了莱布尼茨律的一个方向:若 x {displaystyle x} 和 y {displaystyle y} 相等,则它们具有相同的性质。 可以通过简单的假设来定义莱布尼茨律的另一个方向:则若 x {displaystyle x} 和 y {displaystyle y} 具有相同的性质,则特定的它们关于谓词 P {displaystyle P} 是相同的。这里谓词 P {displaystyle P} 为: P ( z ) {displaystyle P(z)} 当且仅当 x = z {displaystyle x=z} 。 由于 P ( x ) {displaystyle P(x)} 成立, P ( y ) {displaystyle P(y)} 必定也成立(相同的性质),所以 x = y {displaystyle x=y} (' ' P {displaystyle P} 的变量为 y {displaystyle y} ).对任意量 a {displaystyle a} 和 b {displaystyle b} 和任意表达式 F ( x ) {displaystyle F(x)} ,若 a = b {displaystyle a=b} ,则 F ( a ) = F ( b ) {displaystyle F(a)=F(b)} (设等式两边都有意义)。 在一阶逻辑中,不能量化像 F {displaystyle F} 这样的表达式(它可能是个函数谓词)。 一些例子:对任意量 a {displaystyle a} , a = a {displaystyle a=a} 。这个性质通常在数学证明中作为中间步骤。例子:如果 a = b {displaystyle a=b} ,那么 b = a {displaystyle b=a}例子:如果 a = b {displaystyle a=b} , b = c {displaystyle b=c} ,那么 a = c {displaystyle a=c}实数或其他对象上的二元关系“约等于”,即使进行精确定义,也不具有传递性(即使看上去有,但许多小的差能够叠加成非常大)。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等于具有传递性。尽管对称性和传递性通常看上去是基本性质,但它们能够通过替代性和自反性证明得到。“等于”符号或 “ = {displaystyle =} ”被用来表示一些算术运算的结果,是由Robert Recorde在1557年发明的。由于觉得书写文字过于麻烦,Recorde在他的作品 The Whetstone of Witte 中采用了这一符号。原因是符号中的两条线一样长,表明其连接的两个量也相等。这一发明在威尔士的St Mary教堂有记录。约等于的符号是 ≈ {displaystyle approx } 或≒,不等于的符号是 ≠ {displaystyle neq } 。

相关

  •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英语:Eosinophil, Eosinocyte 或 Acidophil,全稱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是粒细胞中含有嗜酸性颗粒的一种,其他两种是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吞噬能力不如
  • 锈菌亚门参见内文Urediniomycotina柄锈菌亚门(学名:Pucciniomycotina)是属于担子菌门的一个亚门。据《真菌词典》(Dictionary of the Fungi)统计,该亚门共包括8个纲、18个目、36个科。医学
  • 囊泡藻界囊泡藻界(学名:Chromalveolata)是一类真核生物。囊泡藻界这个概念是汤玛斯·卡弗利尔-史密斯1981年提出的色藻界的修订。表示双鞭毛生物与红藻发生单独的内共生后进化出的所有
  • 德国痳疹风疹(英语:rubella, German measles, three-day measles),又称德国麻疹或三日麻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英语:Rubella virus)感染所造成的疾病。本病的症状轻微,半数患病者通常不会有自
  • 洛矶山斑点热落矶山斑点热是在美国最严重及广泛报告的立克次体疾病,亦在美洲等地有病例。落矶山斑点热在其他国家亦被称为“蜱斑疹伤寒”、“托比亚热”(哥伦比亚)及“圣保罗热”或“斑疹热
  • 学历学历指的是一个人学习的经历,通常指在学校内毕业。注意学历和学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位是一种称号,并非学习经历。部分人士因为参选或其他特殊因素,必须交代其转学、休学、甚
  • 最后共同祖先最后共同祖先(英语:last universal ancestor,缩写为 LUA),又译最近共同祖先,也被称为最近普适共同祖先(last universal common ancestor,缩写为 LUCA)、共通祖先(cenancestor)、原生命(p
  • 廴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五十四个(三划的则为第二十五个)。就繁体中文中,归于三划部首;而简体中文中归于两划部首。廴部通常是从左下方为部字,且无其
  • 打酱油打酱油是源自中国大陆的汉语网络用语,原意是去商店购买酱油,后来衍生出两种用法:一个传统意思,“某某人的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是指孩子很大了,可以帮着做家务,其父母不再年轻。另
  • 高山气候高地气候(highland climate)或称高山气候(Mountain climate)是粗糙的地理学术语,用来指称在高山的气候,或是更广泛的说,指高原地区的气候。它通常拿来与低地气候作对比,后者指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