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从男爵埃德蒙·巴恪思爵士

✍ dations ◷ 2025-07-22 22:49:01 #第二代从男爵埃德蒙·巴恪思爵士

埃德蒙·巴恪思爵士,第二代从男爵(Sir Edmund Backhouse, 2nd Baronet,1873年10月20日-1944年1月8日)英国东方学学者及语言学家,著有不少关于中国晚清时期历史的著作,但他死后被学术界指控大部分内容为伪造。为巴恪思作传《北京的隐士》的英国学者休·特雷费-罗珀称他是“少有人能匹敌的骗徒”。

埃德蒙·巴恪思生于英国达灵顿,是银行家强纳生·埃德蒙·巴恪思爵士,第一代从男爵的长子。家族宗教信仰是贵格会。其弟罗杰·巴恪思曾于1938-1939年任第一海务大臣。

1899年到北京,担任莫理循的助理,协助翻译工作。他先后精通了汉语、日语、俄语等语言。之后他余生大部分时候都住在中国。他先后与英国记者John Otway Percy Bland(英语:John Otway Percy Bland)合著《慈禧外纪》(,1910)与《清室外纪》(,1914),这两本书建立了巴恪思作为东方学者的名声。

1918年父亲去世后继承从男爵称号,成为“埃德蒙爵士”。

他曾捐赠大量中国善本、手稿给西方的图书馆,包括一部分《永乐大典》。1944年埃德蒙·巴恪思在北京去世,终生未婚,无子女。其从男爵称号由侄子约翰·埃德蒙·巴恪思爵士,第三代从男爵继承。

埃德蒙·巴恪思死后留下一部回忆录手稿《太后与我》()由于内容极为离奇荒诞,直到2011年才出版中、英文版。

埃德蒙·巴恪思的著作《慈禧外纪》、《清室外纪》大量运用了清朝内务府大臣景善之日记为史料,他宣称这是他在庚子拳乱后从作者家中获得的,但许多学者怀疑这部日记是他自己伪造的。J. L. Duyvendak曾相信此日记是真的,但后来又改变了观点。1991年,Lo Hui-min提出了巴恪思作伪的铁证。

1973年英国学者休·特雷费-罗珀获得了巴恪思回忆录《太后与我》的手稿。巴恪思在书中吹嘘他与慈禧太后、英国作家王尔德、法国诗人保尔·魏尔伦、英国首相阿奇博尔德·普里姆罗斯,第五代罗斯伯里伯爵等名人有过性关系。特雷费-罗珀研究后断定这一切都出自巴恪思自己的幻想。但回忆录编辑者Derek Sandhaus则认为特雷费-罗珀不了解中国历史,对回忆录内容的驳斥可能有武断之嫌。

相关

  • 黄禹锡黄禹锡(韩语:황우석,1952年12月15日-),大韩民国生物学家,出生于忠清南道扶余郡的一间穷苦人家,曾经担任首尔大学兽医系首席教授。他在干细胞的研究一度令他成为韩国人的民族英雄、视
  • 乌拉尔乌拉尔可以指:
  • 张锡钧张锡钧(1899年-1988年3月20日),天津人,中国生理学家。1920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同年留学美国,在芝加哥大学及芝加哥大学罗虚医学院学习,至1926年先后获理学士、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 原硝酸原硝酸(Orthonitric acid),也称作正硝酸,是一种氮的含氧酸,化学式为H3NO4。由于原硝酸会脱水生成硝酸,目前还没有制得这种酸,但是通过固态反应制得了原硝酸盐: 原硝酸钠为白色晶体
  • C端C端(亦作C-端,英语:C-terminus),又称碳端、羧基端,指多肽链具有游离的α羧基的末端。在翻译过程中,多肽链是从N端往C端合成的,因而在书写多肽序列时,从N端开始书写,从左到右写到C端。
  • 家神家神,台湾又称家堂佛,日本又称屋内神,是指东亚民间信仰中在家中供奉的神祇,是保护家宅的神祇,常常不限于一位。故有家堂五神、家宅六神等说法。最早的家神信仰,源于周礼记载的小五
  • 菜穗子《菜穗子》(日语:菜穂子(なおこ))是由日本小说家堀辰雄所创作,且为个人生平中最后一个发表的长篇小说。作品最初在1934年于杂志《文艺春秋》上是以《物语之女》(物語の女)的名称刊
  • 杨文炳 (果敢)杨文炳(1897年-1949年),字虎臣,部分文献记载为杨虎城,20世纪初的果敢世袭土司。杨文炳的堂叔杨春锦、杨春沛互相争夺土司世袭权,最终由英国政府将世袭权判给杨文炳。1942年,二次大战
  • 陈春先陈春先被称为中关村第一人,曾参与建造中国第一个托卡马克,担任中科院物理所等离子体研究室室主任,是物理所最年轻的正教授和第一批博导。伴随着职称评定制度的恢复,中科院在1978
  • 卡尔-海因茨·达尼洛夫斯基卡尔-海因茨·达尼洛夫斯基(德语:Karl-Heinz Danielowski,1940年3月31日-),德国男子赛艇运动员。他曾代表德国联队、东德参加1964年、1968年和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赛艇比赛,其中1976年奥运会获得一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