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波兰领土
✍ dations ◷ 2024-12-22 19:49:28 #波兰领土
利沃夫 (9月17日至22日) –
威尔诺 (9月18日至19日) –
格罗德诺 (9月21日至24日) –
沙茨克 (9月28日) –
Wytyczno (10月1日)波罗的海沿岸9月4日–10日北方战区南方战区苏联入侵波兰1939年苏联入侵波兰是指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39年9月17日开始没有正式宣战的军事行动。这时是在纳粹德国从西面入侵波兰的16天后,苏联则是从东方实施入侵。入侵直至1939年10月6日结束及由德国和苏联瓜分和吞并整个波兰第二共和国。在1939年初苏联加入与英国、法国、波兰和罗马尼亚的谈判来建立一个联盟对抗纳粹德国。谈判失败是因为苏联坚持要求:“罗马尼亚和波兰给苏联军队给予通过其领土的过境权,作为1份集体安全协议的一部分”,由于这些谈判未能成功导致苏联与纳粹德国在8月23日缔结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这是一份互不侵犯条约,其中载有的秘密协议是把北欧和东欧瓜分拼入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在签署了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1个星期后,德军从北、南、西3面入侵波兰,波兰军队则撤向东南面以准备长期防守罗马尼亚桥头堡和期待意料中法国和英国的支持和援助,但苏联则按照秘密协议在9月17日越过边境。苏联政府宣布采取行动以保护住在波兰东部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因为波兰这个国家已在面对纳粹德国的进攻面前崩溃,再也不能保障他们公民安全,面对第2战线,波兰政府认为防守罗马尼亚桥头堡已不再可行,并下令所有部队紧急撤退至中立的罗马尼亚。苏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数量极大地超过波兰抵抗战士和俘获了230,000名波兰战俘,苏联政府控制这些领土和在1939年11月以前提出将1,350万名波兰公民变成在其控制下的苏联公民,苏联立即在新拼入的领土上开始进行苏维埃化运动。这包括举行选举,其结果令苏联用来合法地吞并波兰东部。苏联通过处决,逮捕数以千计人仕来镇压反对派。苏联从1939年至1941年间分4次驱逐行动,从该地区将数10万人驱逐往西伯利亚和其他偏远地区。苏联军队占领波兰东部直到1941年夏天当他们在巴巴罗萨行动中被入侵的德国军队驱逐为止,该地区被纳粹占领,直至1944年夏天被苏军夺回。在雅尔塔会议中的1项协议:允许苏联吞并几乎相等于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部分同意占领的所有波兰第二共和国领土,而波兰人民共和国被允许占领东普鲁士的南半部的和奥得河-尼斯河线以东的土地作为补偿,苏联把入侵获得的领土并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的边的发生了巨大变化,该区内的各个地区看到了机会,抓住机遇建立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苏俄视这些领土为叛逆的俄罗斯省份,对俄罗斯的安全至关重要,但无法很快就作出反应,以对付这些独立运动。大波兰起义的成功从而在波兰建立1个主权国家,即波兰第二共和国,在巴黎和会上既没有对关于波兰和苏俄的边界作出明确的裁决,亦没有在凡尔赛条约上提出这个问题。在1919年12月和平会议上提出1条临时边界,即寇松线,作为1个试图确定波兰境内的少数民族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方案,但与会者并没有感到有能力对这个相互竞争的要求作出1个总结性的评价。巴黎和会的结果轻微减少了区域内各方的领土野心,约瑟夫·毕苏斯基寻求尽可能向东面扩展波兰的领土,以试图建立1个由波兰领导的联邦以抵消俄罗斯和德国任何潜在的帝国主义意图是可行的。在同一时间布尔什维克开始在俄国内战中获得上风,开始向西面有争议的领土前进,意图协助其他在西欧的共产主义运动。1919年的边境小规模战斗逐步升级1920年的波苏战争,继而波兰在华沙战役中取得胜利,苏联要求和平和战争因在1920年10月的停战协定而结束。双方在1921年3月18日签署了正式的和平条约:“里加和约”,条约里波兰和苏联划分有争议的领土,该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和波兰的边界,在有争议的边境地区上苏联向波兰和平代表团提供领土上的让步,相似于1772年第1次瓜分波兰时俄罗斯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之间的边界。在这份和平协议之后苏联领导人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国际革命事业,约20年没有重新提出这个理念。
。1939年3月中旬苏联、英国和法国开始建议和计划潜在的政治和军事协定,以对付德国可能的侵略行动。波兰没有参加这些会谈并表示相信任何波兰与苏联的合作将导致德国的强烈反应。3方讨论的重点是在德国的侵略出现时保证欧洲中部和东部国家的安全。
,但苏联人不相信英国或法国人对集体安全协议作出之承诺,因为他们没有提出反对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反对法西斯份子或保护纳粹德国的扩张主义目标捷克斯洛伐克。苏联还怀疑英国和法国将继续在纳粹与苏联任何潜在的冲突中保留边线,因此苏联要求1个铁定保证的军事同盟,以对抗对其领上的攻击,苏联坚持建立一个从芬兰到罗马尼亚的势力范围,作为缓冲区,和其他国家或在其提出的势力范围内的一个国家进攻苏联时提供军事援助,苏联还坚持在其安全受到威胁时,有权派兵进入这些在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当军事会谈于8月中旬开始时,谈判很快就因如果德国进攻时苏联军队可通过波兰这个条款而陷入僵局,各方均等待英国和法国官员施加压力,以迫使波兰官员同意这样的条款。然而波兰官员拒绝让苏联军队进入波兰领土,因为他们认为,一旦苏军进入他们的领土上可能永远不会撤走,苏联认为波兰的意愿可以被忽略,因而尽管它反对,三方仍然可以缔结协定,但英国拒绝这样做,因为他们认为这一举动将推动波兰与德国建立更紧密的双边关系。与此同时德国官员几个月来秘密向苏联外交官暗示可以提供比英国和法国更优厚的条件以达成政治协议,苏联与纳粹德国开始谈判以讨论关于建立一个经济协定的可能性,而同时他们与三方小组继续谈判。193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苏联和德国官员同意了计划中经济协定的大部分详情,特别是讨论了潜在的政治协议,1939年8月19日德国和苏联官员签订了1939年德国和苏联的商业协议,根据该经济协议,苏联向德国提供原材料以换取德国掀提供武器、军事技术和民用机械。两天后苏联中止了三方军事会谈。8月24日伴随着该商业协定,苏联和德国签署了政治和军事协议,即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该协议是一个互不侵犯协议,其中包括秘密协议以分割北欧和东欧国家及拼入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苏联的势力范围最初包括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德国和苏联将瓜分波兰、东部的比萨河、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地区被拼入苏联。该协议向苏联在西方提供了额外的防御空间,提供了一个机会以重新获得在里加和约中失去之领土,同时把乌克兰东部和西部及白俄罗斯人民统一在苏联政府的统治之下。德国和苏联签订条约后的第二天,法国和英国的军事谈判代表团紧急要求会见苏联军事谈判代表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8月25日伏罗希洛夫告诉他们:“我看在政治局势改变下,继续进行谈判没有用处”,同日英国和波兰签署了英国和波兰互助条约,在这个协议下英国承诺将协防波兰以保证维护波兰的独立。8月26日希特勒试图劝阻英国和法国不要介入即将到来的冲突,甚至承诺,在未来把德意志国防军提供给英国使用,8月29日午夜德国外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向英国驻德国大使(英语:Embassy of the United Kingdom, Berlin)内维尔·韩德森(英语:Nevile Henderson)递交了1份有关确保与波兰和平共处的条款清单,根据协议条款波兰将但泽归还德国并根据在1919年的居民基础上,在当年内对波兰走廊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当波兰驻德国大使利普斯基在8月30日去会见里宾特洛甫时,他表示自己并没有权力签字,里宾特洛甫立即要求他离开,德国宣布波兰已经拒绝了德国的提议,并结束与波兰的谈判。8月31日德军部队冒充波兰军队在边境附近城市格利维采发动了格利维采事件,翌日上午希特勒下令于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开始对波兰实施敌对行动
。同盟国政府在9月3日对德国宣战,但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援助,尽管波兰在边境的个别战斗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德军在技术、行动和数量上的优势却迫使波兰军队从边境撤向华沙和利沃夫。9月10日波兰总司令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元帅下令向东南面的罗马尼亚桥头堡实施总撤退,在开始入侵波兰不久之后,纳粹领导人敦促苏联开始发挥自己作为伙伴的作用并敦促苏联从东面进攻波兰,苏联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和德国驻俄罗斯大使舒伦堡·弗里德里希·维尔纳·冯·明镜,在外交上对一系列问题交换讯息,但苏联推迟了入侵波兰东部的行动。苏联人举棋不定因为当时正与日本出现边界纠纷,需要时间来调动苏军和争取外交上的优势,他们希望等到波兰已经解体之后才采取行动。1939年9月17日莫洛托夫对波兰驻俄罗斯大使(波兰语:Ambasada RP w Moskwie)递交宣战书:“波兰和德国之间的战争,揭示了波兰这个国家内部之腐败,在10天的敌对行动这一过程中,波兰已经失去了它所有的工业和文化中心区。“华沙”作为波兰之首都,不再存在。波兰政府已经解体,不再显示任何存在的迹象。这意味着波兰这个国家及其政府其实已不复存在。同样地苏联和波兰之间缔结的协定已经不在有效。在没有留下装备和失去了有希望的领导下,波兰已成为处处充满危险和惊讶的地方,这些原因可能对苏联构成威胁的,现在仍然中立的苏联政府,面对这些事实下再也不能保持中立的态度。苏联政府亦不能漠视这些住在波兰领土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是自己的亲属这一事实,他们正被命运摆布,而且手无寸铁。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政府已向红军最高指挥部下令红军越过边境,并采取一切措施以保护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西部的人生命和财产安全。与此同时苏联政府建议采取一切措施以使波兰人民能够摆脱不幸被他们不明智的领导人强加的战争,使他们能够重新过上和平的生活”。同日莫洛托夫在电台宣布苏联和波兰之间的所有条约现在已经不再有效,因为波兰政府放弃了它的人民和不复存在,同时苏军开始越过边界进入波兰。1939年9月16日苏联与日本在满蒙边境哈拉哈河的军事冲突结束,双方实现停火。进入波兰东部地区的苏军共有7个集团军,包括有45万至100万人的部队,分为两个方面军,2级上将米哈伊尔·科瓦廖夫带领色军白俄罗斯方面军实施入侵,同时一级上将谢苗·铁木辛哥指挥乌克兰方面军实施入侵。根据波兰的西部方案防御计划,波兰假设苏联会在与德国的冲突期间保持中立,因此波兰指挥官部署其部队在最西部,以面对德国的入侵。而这个时候,不超过20个兵力不足的营,其中包括约两万人的边防防卫军,以捍卫东部边境,当苏军在9月17日入侵波兰时,波兰军队正在且战且撤向罗马尼亚桥头堡,以便他们进行重组并等待英国和法国的救援。当苏联入侵时,雷兹-希米格维最初倾向于以东部边境防卫军部队进行抵抗,但被总理Felicjan Sławoj Składkowski和总统伊格纳茨·莫希奇茨基所劝阻。9月17日下午4时雷兹-希米格维下令波兰军队开始后撤,规定他们只能对苏联军队进行自卫,然而德军入侵后就已经严重破坏了波兰的通讯系统,对波兰军队造成指挥和控制上问题,由于出现混乱,波兰和苏联军队的冲突在边境发生。从8月30日起负责指挥边境防卫军的Wilhelm Orlik-Rückemann将军,于被任命后没有收到任何官方指令,因此他和他的下属继续积极抵抗苏联军队,直至10月1日把部队解散。波兰政府拒绝投降或进行和平谈判,而是命令所有部队撤离波兰和在法国重组,在苏联入侵后的第二天开始,波兰政府越境进入罗马尼亚,波兰部队撤向罗马尼亚桥头堡区域,一边对德军维持侧翼攻击,另一面偶尔与苏军发生冲突。在撤退令接下来的日子里,德军在托马舒夫·卢布林战役中击败波兰的克拉科夫和卢布林军团。苏军常常遇到从相反的方向前进的德军,两军之间在战场上有显著合作的例子:德军在布列斯特-里特维斯基战役中攻占了布列斯特要塞,但在9月17日将它移交给苏军第29坦克旅,德国的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和苏联的谢苗·克里沃申准将,然后在22日市内举行了联合胜利阅兵式。利沃夫在9月22日投降,数天之后德军将其交给苏军,苏联军队在9月19日为期两天的战斗之后攻取了威尔诺,他们在9月24日经过为期4天的战斗之后占领了格罗德诺。9月28日苏军已经到达纳雷夫河、西布格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即事先与德国人商定的边界。尽管波兰在9月28日的斯扎克战役中取得战术性的胜利,但更大规模冲突的结果从未被怀疑,平民志愿者、民兵和撤退出来的重组单位在在波兰首都华沙对抗德国军队直到9月28日和华沙以北的莫德林要塞在16天的激烈战斗后于第2天投降。10月1日苏军在Wytyczno战役中把波兰军单位赶进森林,这是行动中其中最后一个直接抵抗行动,几个被孤立的波兰守军阵地在被包围后被长期坚守,如那些在沃里尼亚的沙尔尼设防区被坚守至9月25日。波兰军最后一个投降的行动单位是由弗朗西斯克·克莱堡将军的波莱谢独立行动组。波莱谢在10月6日经过为期4天的科克战役后投降,有效地结束了9月行动。10月31日莫洛托夫向最高苏维埃报告:“由德国军队及随后由红军发动短时间的行动,就足以让这个由凡尔赛条约制造出来丑陋的东西消失”。非波兰种族人仕对该情况的回应进一步增加了复杂性,许多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和犹太人把入侵部队当作为解放者欢迎,列夫·麦赫利斯强调当地人民的反应,他告诉斯大林:乌克兰西部人民把苏军当作“像真正的解放者”欢迎。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反抗波兰人,共产主义的游击队也组织当地的起义,例如在斯基达利。犹太人民在德国入侵期间于波兰东部遭受了大屠杀,许多人认为,两害中以苏联的较轻。这种反应会加强现有波兰人对布尔什维克政策与思想的恐惧和直至21世纪仍损害波兰人与犹太人的关系。法国和英国对苏联入侵和吞并波兰东部的反应平淡,因为当时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开始同苏联对抗。根据1939年8月25日英波共同防御条约的协议条款,英国曾答应如果定欧洲列强进攻波兰,会向提供援助,但是根据协定内一个秘密协议,明确规定欧洲列强称为德国。当波兰大使爱德华·伯纳德·拉陈斯基提醒外交大臣爱德华·腓特烈·林黎·伍德有关的协议时,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是否对苏联宣战是英国自己的事情。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曾考虑作出公开承诺,以恢复波兰状态,但最终只发表一般的谴责。这一立场代表英国试图取得平衡:它的安全利益,包括与苏联的贸易将必需支持其战争力量,和未来建立英苏同盟以对抗德国的可能性。在英国的舆论分为两派:一派表达对侵略的愤慨和另一种看法认为,苏联要求获得该地区是合理的。法国人曾对波兰作出承诺:包括提供空中支援,而这些并没有兑现。法波军事联盟于1921年签署及之后作出修订。该协议并没有法国军事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双方关系恶化。在法国人看来,德国和苏联的同盟是脆弱的和被公开谴责或被采取行动打击,苏联将不会以法国或波兰的最佳利益为考虑。当苏军进入波兰后,法国和英国认为短期内没有什么可以为波兰而做,并以开始筹划长远的胜利取代。法国曾在9月初进攻萨尔地区,但在波兰战败后便在1月4日撤退至马其诺防线后面。1939年10月1日温斯顿·丘吉尔在电台广播中表示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 俄罗斯军队应该站在这条线上显然必定是为了俄罗斯安全以对抗纳粹的威胁。无论如何,该线是在那里,一条东部战线已被建立而纳粹德国不胆敢进行攻击。当赫尔·冯·里宾特洛甫在上周被传唤到莫斯科时他己认识到,及接受了1个事实,即纳粹在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的计划,必须完全停止。1939年10月莫洛托夫向最高苏维埃报告:苏军在行动期间共有737人死亡和1,862人受伤,但波兰专家声称共有3,000人死亡、8,000人至10,000人受伤。波兰方面宣称6,000名至7,000名士兵在与苏军的战斗中阵亡,有23万至45万人被俘。苏军往往没有履行投降条款,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答应释放波兰士兵,然后当他们放下武器时逮捕了他们。苏联在开始入侵时已经不再承认波兰这个国家,双方都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这产生了重大影响,而雷兹-希米格维亦遭受批评。行动期间苏军杀害了数以万计的波兰战俘。9月24日苏军在扎莫希奇附近的米利安娜村庄的1间波兰军方医院内杀害了42名工作人员和病患者。1939年9月28日苏军亦在沙茨克战役后屠杀了所有被俘的波兰军官,共超过20,000名波兰军事人员和平民在卡廷惨案中丧生。内部人民委员部对战俘广泛使用酷刑,特别是在小城镇内。波兰和苏联于1941年根据西科尔斯基-马尔斯基协定重新建立外交关系,但苏联在1943年再次中断双方关系,因波兰政府要求独立调查发现到的卡廷祭祀坑。苏联当时游说西方盟国承认在莫斯科由万达·华西列夫斯卡领导亲苏的波兰傀儡政府。1939年9月28日苏联和德国签署了德苏友好、合作和边界划定条约,修改了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的秘密条款。他们把立陶宛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和将波兰边境向东面移动,给德国更多的领土。通过这项安排常常被形容为第4次瓜分波兰,苏联获得几乎所有比萨河、纳雷夫河、西布格河和桑河以东的波兰领土,这相当于约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居住着1,350万名波兰公民,这一协议内建立的边界大致相当于在1919年由英国人制定的寇松线,这1点被斯大林成功地在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时与西方盟国的谈判中加以利用,苏军的到达被当地人误以为是把波兰从纳粹德国手中拯救出来,他们的进攻令波兰社区和他们的领导人感到惊讶,他们没有被告知如何应对苏联的入侵。相对于德国人,波兰和犹太公民最初对苏维埃政权更为喜欢。然而苏联很快把他们的思想强加到当地人的生活,例如苏联很快就没收、国有化和再分配所有私营和国有的波兰资产,在兼并后两年间,苏联还逮捕了大约10万名波兰公民。由于缺乏可获得的苏联秘密档案,战争结束后多年从波兰东部地区被驱逐到西伯利亚的波兰公民估计数字,以及在苏联统治期间死亡的人数,在很大程度上是估计出来的。在各项工作范围广泛的数字,大约有35万至150万人之间被驱逐到西伯利亚、25万至100万人死亡,这些数字包括其中多数是平民,随着1989年苏联秘密档案公开后,估计之下限被认为接近真实。2009年8月在苏联入侵第70周年之际,权威的波兰国家纪念研究所宣布,其研究人员估计被驱逐到西伯利亚的人数,从100万人减少到32万人,并估计于战争期间在苏联统治下波兰公民共有15万人丧生。在新并吞领土上居住的1,350万名平民中,波兰人是最大的单一族群,但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一起组成了当地50%的人口。1939年10月26日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举行选举以表现吞并在表面上的合法性。在波兰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人的已经被波兰政府的波兰化政策和镇压其分裂的行动离间,所以他们觉得对波兰的这个国家缺乏忠诚,然而并非所有的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都认为苏维埃政权值得信赖,这是因为1932年至1933年间的乌克兰饥荒。实际上尽管本身支持再统一,穷人普遍欢迎苏联而精英份子往往加入反对派。苏联迅速在白俄罗斯西部和乌克兰西部推行苏维埃政策,包括在整个地区强制实行集体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无情地取缔了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和以“人民的敌人”之罪名监禁或处决他们的领导人,苏联当局还抑制了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的反波兰情绪,其中积极抵制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波兰政权,以建立1个独立的、不可分割的乌克兰国家。1939年的统一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历史上不是1次决定性的事件,因为他们产生了两个加盟共和国,最终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取得独立。苏联的审查制度后来透露了1939年战争期间和战后镇压的许多细节,政治局从一开始的行动中,实行所谓的“解放运动”,后来苏联报章和出版物,从来没有背离该底线,尽管西方媒体出版了莫洛托夫与里宾特洛甫条约秘密协议的副本,几十年来苏联官方政策一直否认该协议的存在,直至1989年前官方也一直否认秘密协议的存在。审查也适用于波兰人民共和国,以维护两个共产主义政府宣传的“波苏友好”形象。官方政策只把1939年的行动,描绘成一个统一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人民及从“寡头资本主义”中解放波兰人民的行动。当局强烈不鼓励对问题进行任何进一步的研究或教学。像其他媒体一样,各种地下出版刊物讨论了这一问题,如1982年雅塞克·卡兹马尔斯基的抗议歌曲“9月的传说”。
相关
- 地球科学地球科学是指一切研究地球的科学,是行星科学的专门分支。各学科通常会以物理、地理、地质、气象、数学、化学、生物的角度研究地球。它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手上所戴的黄
- 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亦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诊断活动各阶段产生
- 观察员截至2012年,联合国大会共有64个观察员。当中包含2个观察员国、4个观察员实体、和58个观察员组织。联合国在联合国会员国之外,还设有观察员制度,邀请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实体
- 拉丁-法利希语支拉丁-法利希语支是印欧语系意大利语族的一个分支,包括拉丁语和法利希语。这些语言在意大利和拉齐奥地区使用,之后拉丁语成为罗马帝国的唯一通用语言。法利希语的使用者逐渐减
- 土壤化学土壤化学是指对于土壤的化学特性的研究。土壤化学受到矿物质、有机物、环境相关等的因素的影响。直至20世纪60年代末,土壤化学主要着重于土壤中为成土作用做出贡献的或影响植
- 哥本哈根机场哥本哈根凯斯楚普机场(丹麦语:Københavns Lufthavn, Kastrup,IATA代码:CPH;ICAO代码:EKCH)是丹麦王国首都哥本哈根的国际机场,位于阿迈厄岛上的小镇凯斯楚普,在哥本哈根市中心以南8
- 巴哈伊教巴哈伊信仰(波斯语:بهائیت Bahá'iyyat, 阿拉伯语:(阿拉伯文) Bahá'iyya /bəˈhaɪ/;或称巴哈伊教,简称巴哈伊,旧译“大同教”),其基本教义可概括为“上帝唯一”、“宗
- 凤邑城隍庙凤邑城隍庙,又称凤山城隍庙、凤山县城隍庙,址于高雄市凤山区凤明街。主祀凤山县城隍显佑伯,配祀文武判官、阴阳司、廿四司、范谢将军等神祇;后殿祀奉东岳大帝、十殿阎王。凤山县
- 芝山岩学堂台北市士林区士林国民小学(英语:Taipei Municipal Shilin Elementary School),是一所位在台北市士林区大东路的公立国民小学。该学校之前身为日本人士于1895年创办之芝山岩学堂
- 柯林斯级潜艇柯林斯级(英语:Classe Collins)是澳洲海军最新锐潜艇,也是全球体积第四大的柴电潜艇,仅次于中国的032级、日本的苍龙级和亲潮级,已经逼近核子潜艇的大小。共计有六艘Collins (S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