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斑成像

✍ dations ◷ 2025-10-22 06:07:34 #干涉测量学,天文成像

图为在大气层存在的条件下,典型的短时间曝光联星影像(影像中为左摄提三)。影像中的两颗恒星应该是点状,但是大气层的存在使得两颗恒星的成像呈班点状(一个在左上方,其他的在右下方)。这些班点会让观测者较不易分辨影像中的恒星,这是因为使用的相机像素较粗糙。斑点会在恒星影像周围快速移动,使恒星在影像中看起来像一个模糊的斑点。拍摄该影像使用的望远镜直径约7r0(望远镜直径小于 r0 时,影像分辨率由艾里斑大小决定,否则是由大气层状态而定)

慢动作散斑成像负片影片,为使用高倍率望远镜观测恒星的状况。该望远镜的直径约7r0。请注意单一恒星影像如何分裂为多个斑点,这完全是因为大气层扰动所造成。散斑成像技术就是要重建未被大气层扰动影响的恒星影像。该影片中也可见到望远镜振动造成的效应。

散斑成像(Speckle imaging)是指基于位移叠加(英语:Shift-and-add)法(图像堆叠)或散斑干涉(Speckle interferometry)法的一系列高分辨率天文成像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大幅度提升地面望远镜的光学分辨率。

所有散斑成像的技术原理都是以极短的曝光时间对目标天体进行拍摄,并进行影像处理以去除视宁度的效应。天文学家以这些技术获得了一些新发现,包含了数千个不使用相关技术就无法分辨的联星,以及其他恒星表面类似太阳黑子的现象。而许多技术至今仍在使用,尤其是成像对象相对较明亮时。

理论上,望远镜的分辨率极限是基于夫琅禾费衍射的望远镜主镜口径的函数。这会导致远处的物体成像会分散为一个小区域的斑点,即艾里斑。一群分布在小于分辨率极限距离内的物体成像看起来是单一物体。口径较大的望远镜因为可接收较多光线,所以能观测到光度较微弱物体,并且也可看到体积较小物体。

实际上因为地球大气层的扰动,望远镜的分辨率极限会大于艾里斑,并且会使原为单一斑点的艾里斑因为大气层随机扰动而形成一系列直径接近的斑点,并且覆盖了比艾里斑更大的面积(参见右方联星影像)。在一般的视宁度下,望远镜口径相当于视宁度参数 r0(约20厘米),并且观测条件良好时,实际的分辨率极限是主镜口径和机械性能限制。多年来因为前述限制,望远镜的性能提升程度有限,直到散斑干涉法和自适应光学的发展才得以消除前述性能限制。

散斑成像是透过图像处理技术以重建原始影像。散斑成像的关键技术是由美国天文学家大卫·弗里德(英语:David L. Fried)在1966年开发完成。该技术是以极短曝光时间拍摄到大气层“扰动停止”时的天体影像。在红外线波段的曝光时间约100毫秒量级,而可见光部分则是更短的10毫秒。影像在如此短暂的曝光时间下,大气层的扰动相较之下更慢而无法对影像产生影响,即快速曝光的影像中斑点是短时间内大气视宁度状态下的影像。

而散斑成像也有一个缺点:如果目标天体太过暗淡,将难以拍摄该天体的短时间曝光影像,并且没有足够的光量进行分析。在1970年代早期该技术的早期应用是在受限状况下以底片摄影进行。但是摄影底片只能接受7%的入射光,因此只有最亮的天体能使用散斑成像。CCD 在天文学上应用后,超过70%的入射光可以成像,大幅降低了散斑成像法的使用限制条件,因此今日被广泛应用在恒星和恒星系等较明亮天体。

散斑成像法的名称相当多,这是因为许多业余天文学家根据已存在的技术发展并另外提出新的名称。

近年来另一种技术已经应用在工业上。将一束激光光(激光光因为波前排列整齐,极为适合模拟遥远恒星光芒)照在物体的表面上时,成像中的斑点可以让工程师得知材料中的缺陷细节。

在被称为“位移叠加(英语:Shift-and-add)”(图像堆叠)的方式中,短时间曝光的所有影像依照最明亮的斑点依序排列,并且进行强度平均以取得单一输出影像。在幸运成像法中,只有最优秀的数幅短时间曝光影像会被选用。较早期的位移叠加技术是基于影像几何中心,因此获得的斯特列尔比(英语:Strehl ratio)较低。

法国天文学家安托万·埃米尔·亨利·拉贝里耶(英语:Antoine Émile Henry Labeyrie)于1970年提出物体高分辨率结构影像等信息可经由对物体的散斑图像进行傅里叶转换(散斑干涉法)而得到。1980年代相关技术的发展让研究人员得以将散斑图像进行干涉的影像重建而得到高分辨率影像。

另一种较新式的散斑干涉法称为“斑点掩模(英语:Speckle masking)”,这涉及每个短时间曝光影像的双光谱或闭合相位(英语:Closure phase)。接着可计算平均双光谱并进行反转以取得影像。在进行孔径遮罩干涉(英语:Aperture Masking Interferometry)时效果特别良好。在进行孔径遮罩干涉时,天文学家会将望远镜的口镜遮蔽一部分,除了数个让光线可穿透的孔,这时的望远镜如同一个小型的光学干涉仪,让望远镜的分辨率高于一般的状况。孔径遮罩干涉是由卡文迪许实验室天文物理学组(英语:Cavendish Astrophysics Group)首先研发成功。

散斑干涉法曾有的限制是相关影像必须以电脑进行大多数的处理,在技术刚提出时的电脑运算速度难以满足天文学家的要求。虽然当时有通用数据(英语:Data General)开发的几乎在科学界通用的迷你电脑 Nova(英语:Data General Nova) 可使用,但它的运算速度让天文学家只能在“重要的目标天体”使用散斑干涉法。今日因为电脑的运算速度逐年快速增加,使现代的台式电脑也能简易地进行相关影像处理,这项限制已经不存在。

在生物学中散斑成像被用来观察周期性的细胞组成(例如丝状和纤维结构),而非连续性和一致性结构,并且影像显示为一组离散斑点。这是因为对标记的组成部分进行统计分布时也把未标记部分算入。这项被称为动态散斑(英语:Dynamic speckle)的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动态系统并进行录影分析以了解生物学过程。

以下是以散斑成像法拍摄的高分辨率恒星影像,其分辨率甚至高于哈勃太空望远镜所拍摄影像:

相关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 antibiotic)是一种种类很广的抗生素,其中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英语:monobactam)、碳青霉烯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基本上
  • 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是一种长效磺胺类抗菌药物,其INN名称是“Sulfametoxydiazine”。该药物可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与麻风病等病症。该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尚不明确。医学导航:病菌
  • 摩西摩西(基督教译文)(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
  • 供应链供应链是由一连串供应商和采购商组成的团队,以接力赛团队的模式,完成从采购原材料,到制成中间产品及至最终产品,然后将最产品交付用户为功能的,由一系列设施和分布选择形成的网络
  • 安陆市安陆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由孝感市代管,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鄂中腹地,是楚文化发祥地,是历史上郧子国、安陆郡(安州)、德安府所在地,历史上安陆古城
  • 唐宗海唐宗海(1846年-1897年),字容川,四川彭县人(今彭州市三邑镇)人。晚清进士,著名医学家。唐宗海16岁进学,23岁开始钻研医学,后来游学江南,以医术名扬,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中进士,同年五月
  • 雪儿·海特雪儿·海特(英语:Shere Hite,1942年11月2日-),是美裔德国性教育家、女权主义者。生于美国,1995年放弃美国国籍,加入德国籍。海特的主要工作是女性性学研究。出版过《海特性学报告》
  • 麦迪逊 (加利福尼亚州)麦迪逊(英语:Madison)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优洛县的一个人口普查指定地区。麦迪逊的座标为38°40′46″N 121°58′06″W / 38.67944°N 121.96833°W / 38.67944; -121.9683
  • 屈男氏《百家姓》中无此姓屈男为汉字复姓,沿自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一个鲜卑姓氏,北魏孝文帝时曾将之改为屈姓,到西魏时又恢复为屈男氏。北周《圣母寺四面像碑》中记载有旷野将军殿中
  • 柯纳德·里嘉摩拉柯纳德·韦恩·里嘉摩拉(英语:Conrad Wayne Ricamora;1979年2月17日-)是一个美国演员与歌手,最为人所知的是在美国广播公司电视剧《逍遥法外》中扮演的角色奥利弗·汉普顿。 柯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