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纯种

✍ dations ◷ 2025-09-09 22:50:41 #美国爱情小说,诺拉·罗伯茨作品,英语小说,当代爱情小说,1981年美国小说,1981年面世小说

《爱尔兰纯种》(英语:)是美国作家诺拉·罗伯茨的小说处女作,于1981年1月经剪影图书发行初版,属爱情类图书。与其他同类小说一样,本书不足200页长,原计划只上架销售一个月。但事实证明小说大受欢迎,重新包装成独立爱情小说后多次再版,罗伯茨还写出两本续作:《爱尔兰玫瑰》和《爱尔兰叛军》。

罗伯茨本是全职母亲,因日常生活太过无聊尝试写作,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很快就连写七部小说。向加拿大禾林出版公司投稿遭拒后,她主动把《爱尔兰纯血》的手稿寄给西蒙与舒斯特新创办的剪影图书,双方一拍即合。本书及其后罗伯茨多部小说的成功促使英语爱情小说类型发生变化,男、女主角在经济和情感上都变得更加平等。

本书讲述爱尔兰贫穷女子阿德利亚·“迪伊”·康南恩和美国马场主特拉维斯·格兰特的爱情故事。迪伊脾气火爆,经常与特拉维斯吵架,但两人又互有好感,往往一言不合就激烈拥抱。两人因女主角的叔叔心脏病发临时办理策略婚姻,但又因太过骄傲不愿承认感情继续相爱相杀。最终男主角的前女友出现并引爆矛盾,迪伊离家出走,特拉维斯主动表白后两人重归于好。评论认为,书中虽有许多当时爱情小说的常见套路,但也有不少新颖之处,特别是女主角的性格和反应。此外,小说还体现出19世纪爱尔兰人移民美国后的感观。

1979年,全职母亲诺拉·罗伯茨在家陪伴两个孩子。日常生活十分无聊,又没什么书可看,她把自己想到的故事写下来打发时间。就这样,长度达到小说标准的当代爱情故事不断在她笔下诞生,很快就完成七部书稿。罗伯茨向加拿大禾林出版公司投稿,该司是北美洲最具实力的爱情小说发行商,推出的作品大多是英国作家执笔,以英联邦为背景,但1975年开始放宽标准,从珍妮特·戴利(Janet Dailey)手中买下多部小说:155-156, 159。戴利的小说主角都是美国人,故事背景也在美国,禾林出版公司觉得这样的作品难以获得市场认可,也不想再冒更多的风险,所以很快就退回罗伯茨的作品,该司某编辑称“他们已经有合作的美国作家”:158, 183, 184。

为了利用美国作家此时尚未开发的才能,西蒙与舒斯特于1980年创立新品牌“剪影图书”(Silhouette Books),同禾林出版公司竞争:156, 159。虽然双方从未打过交道,但罗伯茨还是把第七篇手稿《爱尔兰纯种》寄去新公司。该司采购编辑南茜·杰克逊(Nancy Jackson)从一大堆不请自来的手稿中选出罗伯茨的作品,阅读后觉得很满意。她主动联系罗伯茨签约,女作家登时“肃然起敬”。

年轻但一贫如洗的爱尔兰女子阿德利亚·“迪伊”·康南恩(Adelia "Dee" Cunnane)来到美国,与在某大型马场工作的叔叔帕迪(Paddy)一起生活。显然她很喜欢动物,不久就获农场主特拉维斯·格兰特(Travis Grant)聘请,可以和叔叔一起工作。迪伊脾气火爆,多次和特拉维斯争吵,但两人又互有好感,经常吵着吵着就抱到一块儿去了。迪伊某次险遭强奸,幸得特拉维斯救援。

帕迪心脏病发后变得十分紧张,开始为后事做准备,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死后迪伊怎么办。他一直忧心忡忡,坚持要求特拉维斯照顾迪伊。两个年轻人私下同意临时办理策略婚姻,就在帕迪的医院病房交换誓言成婚。随着情节发展,两人都越来越不开心,都不愿承认自己深爱对方。

特拉维斯和迪伊终于圆房,两人虽然还是不愿表达感情,但对各自的关系已经更有信心。然而,特拉维斯世故的前女友玛戈(Margot)突然出现,想要赢回特拉维斯的感情。迪伊心中的不安全感导致原本还算和谐的局面崩溃,她离家出走,但特拉维斯没有放弃,追上迪伊并向她告白,两人重归于好。

《爱尔兰纯种》初版时属爱情小说类别,这类图书通常不长,在175至200页范围,字数约5.5万:11,出版时通常有明确的分类和界限。不同分类的爱情小说各具特色,但都要满足界限要求:12-13。每个月出版的各类图书通常不会很多,按出版顺序编号:12,例如《爱尔兰纯种》就是剪影图书爱情小说分类的第81本书。这类小说通常拥护更传统的家庭价值观,更加重视人物的情感而非肉体需要。虽然书中经常涉及主角之间的性吸引,但只会描述婚后性行为:14。

爱情小说的上架销售时间通常有限,基本是在下个月的新书上市后停售,如果提前售完往往也不会加印。但要是作品大卖,小说有可能单独包装成书,截至1984年,《爱尔兰纯种》就已印刷五版。2000年,该书与续作《爱尔兰玫瑰》()集结成《爱尔兰之心》()出版,首批印刷数量100万本。同时出版的还有第二部续作《爱尔兰叛军》(),讲述特拉维斯和迪伊所生女儿的故事。

剪影图书的编辑起初担心《爱尔兰纯种》民族特色过于浓厚。罗伯茨的祖上是爱尔兰人,在浓郁的爱尔兰文化环境中长大,这与她许多早期作品中的人物一致:21。小说开头几页类似达夫妮·杜穆里埃的《丽贝卡》(,又译《蝴蝶梦》),详细描述女主角对奢侈美国豪宅产生的敬畏感。这段情节表面是爱尔兰贫穷女子对美国的富裕感到惊讶,实际上反映出19世纪爱尔兰人移民美国的感观。:21

文学评论家玛丽·艾伦·斯诺德格拉斯(Mary Ellen Snodgrass)认为,《爱尔兰纯种》文笔不如罗伯茨后来的作品。在她看来,书中许多元素都在读者预料之中,如“过度自信的男人和太过武断而且有些幼稚的女人相爱相杀”。:21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爱情小说的女主角通常是“战战兢兢的处女”,所处社会和权力阶层都低于男主角。相比之下,男主角大多既有钱又有权,女主角的工作往往更传统,而且经常就是男人的下属,如家庭教师、秘书等。《爱尔兰纯血》的女主角很大程度上符合上述模式,她没有性经验、贫穷而幼稚:11,但罗伯茨也有意让迪伊与众不同,例如独立人格和火爆的脾气。罗伯茨后来的小说继续这种方向,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我的女主角可能有很多毛病,或许她很脆弱,但必须坚强而聪慧。她必须要像他一样独立自主,不然我根本没兴趣讲述他们的故事。”本书及罗伯茨之后作品的成功促使爱情小说发生转变,更多作家愿意让男、女主角在经济和情感上都保持平等地位。

与以往的爱情小说相比,罗伯茨已经给予女主角更加独立的人格,但迪伊依然受到父权文化限制,让叔叔和即将成为丈夫的男子安排她的未来。文中的包办婚姻及随后发生的事情,如人物间的误会、迪伊离家出走等,都是当时爱情小说的常见套路,只有女主角的反抗行为例外。她勇敢的回击仿佛证明“女权主义文学的确更胜一筹”。:21面对企图强奸她的男子,迪伊毫不犹豫地反唇相讥,骂他仿佛“肮脏的猪”,然后才像常见套路中那样因为恐惧昏厥:21。

罗伯茨还在书中加入嫉妒主题。迪伊的感情对手非常世故,本质上可以说各方面都与她完全相反。罗伯茨在后来的作品中继续沿用类似情节,如《西部之歌》()。:21

相关

  • 非对映体过量非对映体过量(diastereomeric excess, 缩写为de%),通常用来表征两个以上手性中心时的光学纯度。例如,某个拥有两个手性中心的分子,有四个非对映体:(R,R)、(R,S)、(S,S)、(S,R),两两
  • CD22n/an/an/an/an/an/an/an/an/an/aCD22,名为分化簇-22(英语: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22),是成熟B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受体,属于SIGLEC(英语:SIGLEC)家族。CD22表现于成熟B细胞的表面
  • 盲鳗亚纲见内文盲鳗亚纲(学名:Myxini)是一类海洋脊椎动物,在食物链上属于食腐动物。过去是无颌总纲之下的一目,现在则是无颌总纲下的圆口纲下的一亚纲。盲鳗广泛分布于全球三大洋的温带、
  • 俄通社-塔斯社俄通社-塔斯社(俄语: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е телеграф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России,又译伊塔尔-塔斯社),简称俄塔社(ИТАР-ТАСС),为俄罗斯最大的通
  • Always (BIGBANG迷你专辑)《Always》是韩国男子音乐组合BIGBANG的首张迷你专辑,由YG娱乐制作发布,在2007年8月16日发行。专辑售出了12万张。BIGBANG改变过往的音乐风格及尝试电子舞蹈音乐将其成为韩国
  • 支配性分解支配性分解是指将软件分解成模块的主要方式。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是以一种线性的文本来描述软件的,只采用一种方式(比如:类)将软件分解成模块;这导致某些关注点比较好的被捕捉,容易
  • 知事知事是东亚历史上的官职名称,也是佛教、道教教职名称。概有两个来源:清朝道官之一,分掌道教事务。顺治(1644-1661)年中设,归隶于江西龙虎山正一真人,由其保荐。
  • 惟明亲王惟明亲王(1179年-1221年5月25日),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及镰仓时代前期的皇族,生父母是高仓天皇及平范子,品位三品,又称为大炊御门宫。寿永二年(1183年)异母兄安德天皇和皇太子守贞亲王
  • 惠世扬惠世扬(1581年-?),字抑我,号元儒,陕西清涧县小岔则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万历甲辰进士,东林党人。惠世扬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举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成进士,初授四川华阳县(今属双流县
  • 子女、厨房、教堂子女、厨房、教堂(德语:Kinder, Küche, Kirche,或称“3K”,德语:die drei K)是一句传统的德语口号,描述了德国传统价值观中保守的女性社会角色,即妇女应照顾并教育子女、处理家务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