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7月11日日食

✍ dations ◷ 2025-10-21 21:13:01 #1990年代日食,1991年科学,1991年7月

1991年7月11日日食是一次日全食,发生于1991年7月11日(东半球的部分日偏食区域为7月12日)。新月当天(即朔日),地球上观测到月球和太阳的角距离极小,此时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点附近,穿过太阳和地球之间,与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线,则会出现日食。月球本影接触地表而使该区域完全得不到阳光,就会形成日全食,同时在本影两侧数千公里的半影范围内遮挡部分阳光,形成日偏食。此次日全食经过了美国夏威夷州、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哥伦比亚、巴西,日偏食则覆盖了北美地区中南部、拉丁美洲绝大部分及周边部分地区。此次日全食是1973年6月30日以来最长的一次,这一纪录直到2132年6月13日才会打破。

夏威夷群岛、金曼礁、拉塔克礁链之间的太平洋洋面在日出时最先看到日全食,随后月球本影向东偏北移动,覆盖了夏威夷群岛东南部,跨过太平洋东北部,逐渐转向东偏南移动,在墨西哥纳亚里特州罗萨莫拉达市(西班牙语:Rosamorada (municipio))南郊达到最大食分。此后本影沿着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附近移动,除伯利兹外所有中美洲大陆上的国家均有一部分在全食带内。本影离开巴拿马后不久又从哥伦比亚登上南美洲,最后在日落时分结束于巴西托坎廷斯州、戈亚斯州、巴伊亚州交界处附近。其中,全食带共覆盖了五个首都——墨西哥墨西哥城、危地马拉危地马拉城、萨尔瓦多圣萨尔瓦多、尼加拉瓜马那瓜、哥斯达黎加圣何塞。全食带均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在7月11日看到日全食。世界最佳天文台台址之一、全世界从山脚到顶峰之间最高的山峰冒纳凯阿火山也在全食带内。

本影经过的陆地包括:

除了狭窄的全食带内能看见日全食之外,月球半影覆盖范围内都能看到日偏食,包括波利尼西亚东北部、加拿大南部、阿拉斯加东南部、整个美国本土、百慕大,及拉丁美洲除智利和阿根廷两国南部外的绝大部分。其中大部分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在7月11日看到日食,剩下的部分在7月12日看到日食。

由于地球在远日点附近,月球在近地点附近,且本影接触地表的位置接近太阳直射点,本次日全食的全食带较宽,持续时间长,食分大。在全食带的中心点(与持续时间最大的地点稍有些距离),本影在地面覆盖了258.0公里,日全食持续了6分53.1秒。尽管在一个沙罗周期之前的1973年6月30日发生过持续更长的日全食,但本次日全食的记录直到2132年6月13日(英语:Solar eclipse of June 13, 2132)才会打破。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中国观测队前往墨西哥南下加利福尼亚州拉巴斯南郊做了近红外光光谱观测。日食当天,拉巴斯全天无云,观测队拍摄到上层光球和色球的无缝光谱和日面外的有缝光谱各数十帧,还拍摄到色球、日珥等图片。此次在拉巴斯的各国专业观测队中,有6支在日食观测史上首次使用了新型探测系统CCD,其中中国和日本的观测队将之用来观测长波光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林顿·约翰逊太空中心的观测队前往墨西哥马萨特兰观测了日全食,共约320人参加。日食前数天内,当地的天气并不理想,但在日食临近时稍有好转。有人为了更好的天气条件前往圣布拉斯(西班牙语:San Blas (Nayarit))。最终,在马萨特兰西郊埃尔西德(El Cid),云层在全食期间露出一个洞,观测者恰好可以看到日冕和日珥,但周围1-5英里内太阳均被云层覆盖。而在圣布拉斯,尽管全食期间云层逐渐变厚,但仍能看到日冕和日珥。比利时皇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墨西哥城做了观测,研究日全食期间的重力变化。

此次日全食过程中月影在地表移动的动画

哥斯达黎加普拉亚斯德尔科科(西班牙语:Playas del Coco)的日全食,全食阶段即将结束(生光)

哥斯达黎加瓜纳卡斯特省普拉亚斯德尔科科在全食前的偏食阶段

月球交替位于相对的月球交点时,以半个交点年(食年),即约177天又4小时间隔出现下列日食。

沙罗周期长度为18年11天。本次日食属于沙罗周期136,共包含71次日食,依次为1360年6月14日至1486年8月29日的8次日偏食、1504年9月8日至1594年11月12日的6次日环食、1612年11月22日至1703年1月17日的6次全环食(亦称混合食)、1721年1月27日至2496年5月13日的44次日全食、2514年5月25日至2622年7月30日的7次日偏食,总共历时1262.11年。其中最长的全食发生于1955年6月20日,共持续了7分8秒。

下表列举了1865年至2100年间发生的属于该周期的日食,是第29至42次:

图片:

相关

  • 希腊黑暗时代希腊黑暗时代(英语:Greek Dark Ages),又称荷马时代(根据荷马史诗)、几何时代(根据当时的几何艺术),是指希腊历史中从公元前11世纪迈锡尼文明覆灭到公元前9世纪第一个城邦的建立的历史
  • 埃里克·比纳埃里克·J·比纳(英语:Eric J. Bina,1964年10月-)是Mosaic的共同创建者和Netscape的联合创始人。1993年,比纳和马克·安德森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NCSA担任程序员时开发
  • 跨膜运输跨膜运输(membrane transport)是细胞生物学中,细胞控制像离子或是小分子的溶质通过生物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及蛋白质组成)的许多机制。跨膜运输的调节是透过选择性渗透的机制(生物膜
  • 大溪文化大溪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因1959年发掘的四川省巫山县(今属重庆市)大溪遗址而得名,大溪也是大溪文化的西线。主要分布在峡江地区和两湖平原,长江中游鄂西、渝东山地丘
  • 野菜野菜是从野外少量采摘取得的蔬菜,没有被人工栽培或大归模商业采集。少部分野菜被人工种植之后仍被称为野菜,例如山苏花、落葵。广义上的野菜还包括野莓果和野菇。某个蔬菜是否
  • 伦敦城伦敦城(英语:City of London),音译作西堤区,又称为伦敦市和伦敦金融城(市法团使用的官方简体中文名称),是位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市和郡。自从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在此殖民起到中世纪,伦敦城
  • 奔密列奔密列(高棉语:ប្រាសាទបឹងមាលា,罗马化:),一译崩密列,是一座位于柬埔寨暹粒省的吴哥古迹寺庙风格的印度教寺庙。距离吴哥古迹群以东40公里,自暹粒沿公路有77公里。它是
  • 奥古斯丁·巴里奥斯奥古斯丁·皮奥·巴里奥斯(西班牙语:Agustín Pío Barrios,1885年5月5日-1944年8月7日),又名Agustín Barrios Mangoré,巴拉圭作曲家,吉他演奏家。他的父亲是阿根廷驻巴拉圭的领事
  • 藏间龙也藏间龙也(1952年12月16日-1995年1月26日),日本滋贺县野洲市出身的前大相扑力士。身高188cm、体重140kg。最高位置是西关胁,所属的相扑部屋是时津风部屋。妻子渡边弥生是前演员。
  • 埃莉诺·卡顿埃莉诺·卡顿(1985年10月24日-)是一名新西兰的女作家。2013年凭长篇小说《发光体》获得2013年布克奖,成为布克奖创立以来最年轻的得主,获奖时只有27岁。埃莉诺·卡顿于加拿大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