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自旋共振

✍ dations ◷ 2025-11-02 07:59:30 #磁共振,磁振造影,俄罗斯发明

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又称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是属于自旋1/2粒子的电子在静磁场下发生的磁共振现象。因为类似静磁场下自旋1/2原子核核磁共振的现象,又因利用到电子的顺磁性,故曾称作“电子顺磁共振”。

由于分子中的电子多数是成对存在,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电子对中的两个电子必为一个自旋向上,另一个自旋向下,所以磁性互相抵消。因此只有拥有不成对电子存在的粒子(例如过渡元素中重金属原子或自由基),才能表现磁共振。

虽然电子自旋共振的原理与核磁共振的类似,但由于电子的质量远轻于原子核的质量,所以电子有较大的磁矩。以氢原子核(质子)为例,电子磁矩强度是其659.59倍。因此对于电子,磁共振所在的拉莫频率通常需要透过减弱主磁场强度来使之降低。但即使如此,拉莫频率通常所在波段仍比核磁共振拉莫频率所在的射频范围还要高(通常是在微波的波段),因此有穿透力以及对带有水分子的样品有加热可能的潜在问题,在进行人体造影时则需要改变方法。举例而言,0.3T的主磁场下,电子共振频率发生在8.41GHz,而对于常用的核磁共振核种——质子而言,在这样强度的磁场下,其共振频率仅为12.77MHz。

EPR应用在多个领域,其中包括:

一般而言,自由基在化学上是具有高度反应力,而在正常生物环境中并不会以高浓度出现。若采用特别设计的不反应自由基分子,将之附着在生物细胞的特定位置,就有可能得到这些所谓“自旋标记”或“自旋探子”分子附近的环境。

电子的自旋为 s = 1 2 {\displaystyle s={\tfrac {1}{2}}} ,自旋投影量子数可以是 m s = + 1 2 {\displaystyle m_{\mathrm {s} }=+{\tfrac {1}{2}}} m s = 1 2 {\displaystyle m_{\mathrm {s} }=-{\tfrac {1}{2}}} 。在外加磁场强度为 B 0 {\displaystyle B_{\mathrm {0} }} 时,电子磁矩会顺向平行( m s = 1 2 {\displaystyle m_{\mathrm {s} }=-{\tfrac {1}{2}}} )或反向平行 ( m s = + 1 2 {\displaystyle m_{\mathrm {s} }=+{\tfrac {1}{2}}} ) 于该磁场,两种情形具有的能量不同(见塞曼效应),与磁场同向的电子能级较低。两个能级的能量相差 Δ E = g e μ B B 0 {\displaystyle \Delta E=g_{\mathrm {e} }\mu _{\mathrm {B} }B_{\mathrm {0} }} g e {\displaystyle g_{\mathrm {e} }} 为电子的“g因子”(朗德g因子)、 μ B {\displaystyle \mu _{\mathrm {B} }} 是玻尔磁子。这个方程显示两能级的差值与磁场强度呈正比,如下图。

未成对的电子可以在吸收或放出电磁波能量 ε = h ν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h\nu } 后,在两能级间移动。吸收到(或放出)的能量必须与转换能级后能量变化相同,也就是 ε = Δ E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Delta E} ,此即共振条件。代入 ε = h ν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h\nu } Δ E = g e μ B B 0 {\displaystyle \Delta E=g_{\mathrm {e} }\mu _{\mathrm {B} }B_{\mathrm {0} }} ,我们可以得到电子顺磁共振的基础公式: h ν = g e μ B B 0 {\displaystyle h\nu =g_{\mathrm {e} }\mu _{\mathrm {B} }B_{\mathrm {0} }} 。实验上,非常多种频率和磁场的组合都能满足此公式,但大多量测都是用9,000–10,000 MHz(9–10 GHz)范围的微波进行,其对应的磁场大约为3500 G(0.35 T)。

理论上,改变照射在样品上的光子频率而磁场不变,或者相反,都可以得到电子顺磁共振光谱。但实际上通常是固定频率。样品暴露在固定频率的微波中,然后开始增强外加磁场。电子能级相差越来越大,直到能级差值与微波能量相同,如先前的图所示。此时未成对电子能在两能级间移动。电子依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而在低能级分布较多,因此整体而言是在净吸收微波能量。实验时即是量测此吸收值,转换得到光谱。

EPR用在造影上,理想上是可以用在定位人体中所具有的自由基,理论上较常出现在发炎病灶;但目前仍处在开发阶段,包括讯杂比等等问题待解决。

相关

  • 台北县台北县(1895年-1901年),是台湾日治初期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划。1895年(明治二十八年)6月28日创立之际,系由清治末期的台北府改制而成,辖区范围涵盖北台湾,约当今之台北市、新北市、基隆
  • 减灾减灾属于灾害管理的一环,乃指降低一个地区未来灾害发生的频率、规模、冲击所采行的政策及措施。减灾通常在灾害发生前施行。减灾的措施基本上分为结构性减灾措施及非结构性减
  • 伯利兹君主伯利兹君主,伯利兹的君主称号。伯利兹的国家元首,由英国君主兼任。1981年9月21日伯利兹独立后,王位设立,作为国协内的独立君主国。伯利兹君主为象征的存在,没有实权。通常由伯利
  • 突尼斯国家男子排球队突尼斯国家男子排球队是突尼斯的国家男子排球队,是非洲地区的排球强队之一。非洲锦标赛的十次获胜者(1967年,1971年,1979年,1987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3年,2017年,2019年)。突尼斯
  • 帕维洛斯塔自治市帕维洛斯塔自治市 (拉脱维亚语:Pāvilostas novads),是拉脱维亚的一个自治市,设立于2009年拉脱维亚进行行政区重划,改制为自治市。帕维洛斯塔自治市位于该国西部,滨波罗的海。人
  • 塔兰托湾塔兰托湾(Golfo di Taranto),是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南端的一个海湾,北、东、西三面为意大利包围,南与爱奥尼亚海相接。该海湾沿岸主要港市有塔兰托、加里波利等。意大利声称塔兰托
  • 黄彦鸿黄彦鸿(1866年-1923年),一名宗爵,字芸溆,号金墩,福建省台北府淡水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光绪戊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85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
  • 三浦按针三浦按针(1564年9月24日-1620年5月16日)是英国航海家,英文名威廉·亚当斯(William Adams),1600年来到日本,并成为第一位英国出身的日本武士,曾做过德川家康的外交顾问,领有一块250石的
  • 森一郎森一郎(?-?)日本人,关东军将领,晋北自治政府、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官员。1934年1月14日,日本关东军驻黑河(察哈尔省沽源以东)司令官森一郎在察东以飞机散发《警告宋哲元军驻龙门所部队》
  • 亨茨维尔监狱德克萨斯州亨茨维尔监狱(Texas State Penitentiary at Huntsville),通称高墙监狱(Walls Unit),是一间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亨茨维尔的监狱,是德州各监狱中历史最长的一处,建立于18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