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戏(达利语:بچه بازی,英语:Bacha bazi)是阿富汗俚语,指的是年长男子与年轻男子或男孩之间包含性关系在内的一种广泛多样的关系。从事童戏的人被称为“玩童”(英语:bacha baz;简称:bach)。这是一种与性奴役及儿童性剥削有关的习俗。 据报道,即便在21世纪,童戏依旧在阿富汗各个地区仍有出现。 武力和胁迫是司空见惯的,治安官员表示他们无法制止这种活动,因为童戏的参与者大多都是武装精良且武力强大的军阀。
在1996年到2001年的阿富汗内战(英语:Afghan Civil War (1996–2001))期间,根据塔利班法律的规定,童戏是可以判处死刑的。 即便根据现行的阿富汗法律,童戏依旧是非法的,但是极少有针对强力犯罪者的惩罚措施。同时另据报道,警察也参与了相关犯罪活动。
有人指责美军在入侵阿富汗之后故意无视童戏这一犯罪事实,该说法引发了争议。 但是美军却声称童戏的泛滥是由于阿富汗当地政府的责任。
许多途径西亚的西方旅行者都在自己的日记或其他资料中记载了“童戏”这一现象。在1872年至1873年造访突厥斯坦的尤金·斯凯勒(英语:Eugene Schuyler)在他的报告里写道,“在这里,经过专门训练的男孩或少年取代了其他国家的舞女。但中亚社会的道德基调却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改变。”同时他对童戏舞蹈的观点是“虽然有伤风化,但绝不算非常淫秽”。而且在斯凯勒拜访期间,已经有官方禁止这种表演的迹象。
2003年,阿富汗裔美国人卡勒德·胡赛尼创作了小说《追风筝的人》,该小说于2007年改编成同名电影。这部作品及改编电影都涉及了童戏这个题材。在故事里,主角阿米尔的半血侄子索拉博被迫成为塔利班政府高官阿塞夫的玩童舞男和性奴隶。而就在几年前,还是青少年的阿塞夫强奸了索拉博的父亲哈桑,当时还是少年的索拉博亲眼目睹了这一切。阿米尔想办法救出了索拉博并带他逃离了阿富汗。最后,两人在美国开始了全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