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獭捕鱼法

✍ dations ◷ 2025-05-25 03:25:39 #捕鱼,水獭亚科,孟加拉文化,四川文化,合江县,库尔纳专区,中国渔业史

水獭捕鱼法是一种驯化水獭来捕鱼的传统技能,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亚洲、美洲、欧洲和非洲等地皆有纪录。渔民会训练水獭将鱼虾赶入网中,或直接让水獭帮助捕鱼。圭亚那的渔民则采用另一种方法:以水獭作为标志来判断鱼的位置。早期,水獭捕鱼法十分普遍,但如今水獭捕鱼法几乎失传,只剩中国大陆和孟加拉等少数地区尚存此一传统。此法的失传或将加快水獭的灭绝速度。

水獭捕鱼法在千年以前的唐朝就有记载,当时中国渔民便会驯化水獭来捕鱼,据说是从东南亚的渔民那边学得。此一捕鱼法也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提及。亚洲其他地区,如南亚(孟加拉和印度)及东南亚地区渔民亦在百年前就懂得这招。除了亚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中欧(德国)和东欧(波兰)、北非、不列颠群岛(英格兰和苏格兰)及斯堪的纳维亚也有水獭捕鱼的纪录。

此一传统技能是由父亲传给儿子,一代传一代。早期渔民驯养来捕鱼的水獭主要是欧亚水獭(如欧洲和北非地区)和江獭(如亚洲地区),但目前只剩江獭。采用水獭捕鱼法的渔民会捕捉小水獭,从小训练。也有渔民选择训练成年水獭,因为成年水獭较好训练。捕鱼时间通常是在晚上,渔民会把渔网从船上撒到靠近河岸的水下,并将一条绳子拴在水獭脖子上,然后让它下水。水獭会从植物丛、石头底或缝隙处将鱼、虾赶进渔网中,渔夫再用渔网捞捕。另一种方法则是渔民先让水獭饿一阵子,接着放它下水。因水獭不会在水下进食,浮上水面后渔夫便能从它口中取走鱼。圭亚那的渔民采用的是另一种方法:观察水獭的下潜去向,确认捕鱼的位置,然后展开捕鱼行动。有文献纪载,在不列颠群岛,渔民会给水獭戴上口套,避免水獭把鱼吃掉。表现良好时,渔夫通常会给予水獭食物作为奖励。

早期,水獭捕鱼法十分普遍,有的渔民甚至驯养了十多只的水獭。但如今,水獭捕鱼法几乎失传,只剩中国大陆(如四川省泸州市的合江县)和孟加拉(如诺拉尔县)等少数地区尚存此一传统。水獭捕鱼法难以延续的原因包含渔获量因环境污染而大幅减少,以及水獭的濒危。野生动物专家也表示,渔民饲养水獭捕鱼有利维持水獭的数量,且驯养过的水獭仍可在野外存活;若此一传统消失,水獭会灭绝得更快。但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订定的《长江渔业资源管理规定》第六条,在长江用水獭捕鱼是违法行为。

相关

  • 冷却冷却(Cooling)是内部热能通过热辐射、热传导或对流传热给环境介质的过程。冷却还可以指:
  • 单磷酸胸苷胸苷单磷酸(Thymidine monophosphate,TMP)是一种核苷酸,可见于DNA分子中,含有磷酸基团、五碳糖,以及碱基胸腺嘧啶。
  •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雅各·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德语: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年2月3日-1847年11月4日),通称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又译孟德尔颂。德国犹太裔
  • 胚一般指初期发育的生物体,在生物学上一般指新生植物的雏体,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胚芽:由生长点和幼叶组成,位于胚轴的上端。禾本科植物种子的胚芽被胚芽鞘包围。胚轴:连接胚
  • 柯斯塔安东尼奥·路易斯·桑托斯·达科斯塔(葡萄牙语:António Luís Santos da Costa, GCIH(英语:Order of Prince Henry);1961年7月17日-),是一名葡萄牙律师与政治家,现任葡萄牙总理。曾担
  • 范弗里特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James Alward Van Fleet,1892年3月19日-1992年9月23日),旧时或译“符立德”,美国陆军上将,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朝鲜战争。朝鲜战争
  • back numberback number(バックナンバー)是一个日本强力三重奏乐队,属环球音乐唱片公司旗下,官方粉丝团名为“one room”。乐队名称“back number”在日本可以解作“杂志的旧刊”,例如9月期
  • 灰胡椒鲷灰胡椒鲷(学名:)为石鲈科胡椒鲷属的鱼类。分布于台湾岛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红海。
  • 太田城 (纪伊国)太田城是位在和歌山县和歌山市太田的一座平城。羽柴秀吉的太田城之战是日本三大水攻之一。来迎寺是太田城本丸迹之所在。
  • 快速通道互联快速通道互联(英语:Intel QuickPath Interconnect,缩写:QPI),是一种由英特尔开发并使用的点对点处理器互联架构,用来实现CPU之间的互联。英特尔在2008年开始用QPI取代以往用于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