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是指科幻作品星际大战系列中拥有一定程度人工智能被称为“droid”的虚构机器人,“droid”是“android”的缩写,这个词最初是为设计成看起来和行为像人类的机器人。“android”这个词本身源于古希腊词“androīdēs”,意思是“像人一样”。
乔治·卢卡斯在1975年1月28日完成的星球大战第二稿剧本中首次使用了“droid”一词。虽然1952年Mari Wolf在她的故事《Roborts of the world! Arise!》中已经使用了这个词。不知卢卡斯是否参考,亦或是独立提出了这个词。
自1977年开始,“droid”一词是卢卡斯影业的注册商标
机器人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表演,包括电子机械、皮套演员(有时是踩高跷)和计算机动画。
卢卡斯影业于1977年将“droid”注册为商标。威讯无线在卢卡斯影业的授权下使用“Droid”一词来表示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系列。摩托罗拉于2009年末推出的基于谷歌Android的手机被称为Droid。之后扩展到包括威讯发布的其他Android手机,包括HTC Droid Eris 、HTC Droid Incredible、摩托罗拉 Droid X、摩托罗拉 Droid 2和摩托罗拉 Droid Pro。该术语还用于卢卡斯影业的项目EditDroid(非线性剪辑系统)和SoundDroid(早期数字音频工作站)。
2004年皮克斯电影《超人特攻队》中,“Omnidroid”这个名字经卢卡斯影业授权使用。
从1977年的电影《星际大战》开始,展示出各种旨在执行特定功能的机器人。根据背景资料,大多数机器人缺乏真正的感情,并且被赋予仅足以执行其指定功能的处理能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可能会随着经验的积累而自行发展出感知情绪。定期记忆擦除可以防止此类情况发生,而那些逃脱这种命运的机器人将发展出自己的个性。
在星球大战宇宙中,根据技能对不同的机器人进行分类:第一类机器人(物理科学、数学、医学、生物科学),第二类机器人(工程、技术),第三类机器人(社会科学、服务职能),第四类机器人(安全保障和军事职能),第五类机器人(体力劳动和其他非智能工作)。
礼仪机器人(Protocol droid)精通于翻译、礼仪、风俗,并且外观通常是人形。礼仪机器人用于协助外交沟通或商务谈判,并且通常充当其主人的私人助理。礼仪机器人也用于军事服务,比如作为管理员、信使或间谍。而且,他们常常表现得古板和讲究。
其中最知名的是C-3PO,它在星球大战首部电影中登场,并出现在所有后传和前传中。4-LOM是一个改造成赏金猎人的礼仪机器人,《星际大战五部曲:帝国大反击》中受命于达斯维达追捕千年鹰号。TC-14是一个女性化编程的礼仪机器人,出现在《星际大战首部曲:威胁潜伏》中。ME-8D9是一个“未知制造的古老礼仪机器人”,出现在《原力觉醒》玛兹·卡纳塔位于塔可达纳的城堡中。
宇航技工机器人(Astromech droid)是一系列“用于维护和修理星舰等相关技术的多功能机器人”。这些小型机器人通常附带“各种小部件工具,存放于凹进的隔间中”。在某些航天器上,例如X翼星际战斗机,宇航技工机器人还兼作飞船的导航系统。除了协助驾驶与维护,宇航技工机器人还能协同飞船在超空间航行时规划一个安全的航线。
R2-D2是首部电影中登场的宇航技工机器人,并出现在所有后续电影中。出故障的机器人R5-D4也在首部电影中短暂亮相。《克隆人之战》中U9-C4是一个胆小的机器人,与QT-KT、R2-D2、M5-BZ、WAC-47组建D小队一起执行任务。《反抗军起义》中,C1-10P(绰号“Chopper”)是一个经常需要修理的“过时”机器人。BB-8是《原力觉醒》中X翼战斗机飞行员波·戴姆伦的宇航技工机器人。
战斗机器人(Battle droid)是一类军用机器人,用作比人类士兵更易于控制的替代品,最突出的出现在克隆人战争相关作品中,其中B1、B2型是常见的反派。由于遍布于各处,B1通常直接被称作战斗机器人,而B2也被称为超级战斗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作为独立星系邦联或分离主义联盟的主要部队,在克隆人战争期间充当银河共和国克隆人士兵的主要对手。
高而瘦的B1型机器人类似于吉奥诺西斯的生物,是巴克托伊德装甲工厂为贸易联盟以及后来的独立邦联设计制造的机器人。直立1.93米(6英尺4英寸)的高大B1战斗机器人被赋予了人形外观,因此可以操作常规的机械和武器,并且旨在廉价地大量生产。在纳布战役期间,作为节省成本的措施,战斗机器人由中央指挥计算机控制。到了克隆人战争时期,这一缺陷通过赋予他们有限的独立思考能力而得到纠正。在吉奥诺西斯战役中引入的B2超级战斗机器人由技术联盟设计,由巴克托伊德制造,作为B1型的改进,装备重装甲并限制独立思考能力,右臂集成一个双管激光炮。
B1战斗机器人在电影中被评价为无能又无聊的对手,容易被摧毁并且没有个性。SyFy的Rafael Motamayor评论2008年的《克隆人战争》电视剧通过赋予他们鲜明的个性重塑了他们的形象。系列中的战斗机器人表现出对他们炮灰性质的自我意识。这通常被用作喜剧成分,战斗机器人讲述他们各自的悲惨境遇,甚至会质疑可能导致自己或同伴被杀的命令。
除了B1、B2型之外星球大战虚构的宇宙中还出现了多种其他类型的战斗机器人。毁灭者机器人是一种由科利科伊创造的三足重型步兵机器人,它类似于一种嗜血的昆虫类物种。它配备了双爆能炮和一个偏导护盾发生器。它可以变成滚轮形态,移动速度高达75 km/h(47 mph)。突击队机器人是B1战斗机器人的高级版本,可以承受爆能枪火力的坚固装甲以及更先进的战斗程序和战略意识。T系列战术机器人充当独立邦联指挥官顾问或其他战斗机器人指挥团,而超级战术机器人则充当机器人陆军和舰队的将军。载具机器人和飞船机器人包括秃鹫机器人、矮蜘蛛机器人和暴火机器人。克隆人战争后,帝国参议院禁止制造战斗机器人,但在制造安保机器人方面存在漏洞。这包括帝国军队的KX系列,其中K-2SO就是一个例子。
探测机器人(Probe droid)首次出现在《帝国反击战》因为帝国部署了数以千计的机器人来搜索隐藏的叛军基地。他们被描述为通过配备超空间推进器的吊舱前往银河系的几乎任何地方,以寻找他们的目标。它们2米(6英尺7英寸)高,以反重力装置漂浮在地面上方,并由静音推进器驱动,配备各种传感设备,包括运动检测器、紫外线传感器、自卫爆能枪和一个全息网络收发器以发送任何蛛丝马迹给帝国军队。
在《帝国反击战》的制作过程中,乔·约翰斯顿绘制的故事板受到了丹·欧班农和尚·吉罗的短篇漫画《The long tomorrow(1975)》的影响,一个从中借来并重新调整姿势的角色,还有一个尚·吉罗设计的机器人,这可能是探测机器人设计基础。
劳工机器人可用于各种任务,从非常简单的任务(例如举起重物)到复杂的任务(例如修理机器或管理整个设施),尽管它们的编程是针对特定任务的。例如,采矿机器人通常从危险环境中提取宝贵资源,以及动力机器人作为移动聚变反应堆为船舶、机器和其他机器人充电的。审讯机器人利用各种设备、化学品和技术来针对囚犯的弱点,以便从中获取信息。像IG系列这样的刺客机器人会以高效率追捕他们的目标,有的为其主人服务,有的可能独立运作。另一方面,医疗机器人不知疲倦地工作来治愈受到伤害的人,作为医疗助理、助产士以及医生,许多机器人拥有不同物种生理的百科全书知识,因此可以正确诊断和治疗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