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效应

✍ dations ◷ 2025-08-19 09:01:21 #罗生门效应

罗生门效应(英语:Rashomon effect)是一个讲述目击者们在提及一事件时的证词并不可靠,且给出自相矛盾的解释或描述的心理学术语,在犯罪学、社会学和社会科学中亦有使用。

罗生门效应的命名来源来自黑泽明在1950年执导的电影《罗生门》,其中的四名目击者以四种相互矛盾的方式描述了一起谋杀案。该术语涉及到众人的动机、处理事件能力、就案发状况的描述与值得争论的演绎、对事件的证据的说词不一,以及人类感知、记忆和描述上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在现代学术背景下,罗生门效应被定义为一“对理解复杂和含糊的情况所需的知识论框架或思维、认知和记忆方式”的术语。2015年11月6日,帝博大学媒体与电影学助理教授布莱尔·戴维斯(Blair Davis)与西门菲莎大学的罗伯特·安德森(Robert Anderson)和王建(Jan Walls)一同出版了《罗生门效应:黑泽明、罗生门及其遗产》(),以研究该术语的历史及其在电影、文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史学的应用。

利兹贝克特大学客座教授瓦莱丽·亚利亚(Valerie Alia)将罗生门效应称为“罗生门原理”(The Rashomon Principle),她自1970年代末以来便一直使用这种变体,并在12年后首次发表在一篇关于新闻政治的文章中,之后又在1997年的文章《罗生门原理:写民族志的记者》(The Rashomon Principle: The Journalist as Ethnographer) ,以及2004年出版的著作《媒体伦理与社会变迁》中使用罗生门原理()一词。美国视觉人类学家卡尔·G·海德(英语:Karl G. Heider)于1988年在一人类学期刊上发表文章,为罗生门效应提出了一个有用的说明,他以这术语来表达感知的主观性对回忆的影响,目撃者凭此能够对事件产生截然不同但同样合理的描述。

在2020年澳洲昆士兰最高法院(英语:Queensland Supreme Court)的《澳大利亚进步研究所有限公司诉昆士兰选举委员会和奥尔斯案(第2号)》中,兼任昆士兰大学法学教授的彼得·阿普尔加思法官(Peter Applegarth)写道:

相关

  • 朱作言朱作言(1941年9月30日-),中国细胞及发育生物学家。湖南澧县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希腊宗教希腊宗教(2017)希腊主要宗教为希腊正教会,占希腊总人口的90%。正教会被希腊宪法确认为希腊的“盛行的宗教” 。其他宗教教派包括伊斯兰教(2%人口),天主教(<1%的人口),新教福音派,希腊多神
  • 戴蒙·亚邦戴蒙·亚邦,OBE(英语:Damon Albarn,1968年3月23日-)为知名英国音乐人,身兼Blur乐队(中译:布勒)的主唱、虚拟乐队Gorillaz(中译:街头霸王)的主脑、The Good, the Bad & the Queen(中译:好人
  • π-演算在计算机科学中,π-演算(pi-演算,英语:π-calculus,pi-calculus)是一套进程演算的形式系统,最早由Robin Milner、Joachim Parrow和David Walker于1992年在通信系统演算(英语:Calculus
  • 奇努阿·阿切贝奇努阿·阿切贝(英语:Chinua Achebe,发音为/ˈtʃɪnwɑː əˈtʃɛbeɪ/,1930年11月16日-2013年3月21日),本名阿尔伯特·奇努阿卢莫古·阿切贝(英语:Albert Chinụalụmọgụ Acheb
  • 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博物馆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展示馆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其前身即清凉寺汝官窑遗址,是宋朝汝窑遗址之一。历史上对汝窑窑址知之甚少。1950、60年代,中国瓷器专家陈万里、叶喆民、冯先铭
  • 马丕烈马丕烈(1909年-1998年),曾用名马朝伟,男,回族,甘肃临夏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委员会主任委员。父亲马占
  • 李承烈李承烈可以指
  • 太郎·丹尼尔太郎·丹尼尔(Taro Daniel,1993年1月27日-)是一位日本职业网球男运动员。他的父亲是亚裔美国人,母亲是日本人。丹尼尔7岁时开始练习网球,14岁时随
  • 伊斯兰哲学式柏拉图主义伊斯兰哲学式柏拉图主义,从90年代开始,肯迪以来就为中世纪的伊斯兰哲学渗入了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在十世纪和十一世纪,法拉比和伊本·西那使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更加明显。法拉比扩展了柏拉图的哲学国王统治理想城市的概念,使发展成一种政治哲学以适应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和文化多样性。,然而安萨里和伊本·鲁世德则强烈反对新柏拉图式的观点。 伊斯兰神学中新柏拉图式思想的特征是发散性,将神的超越与他创造的物质现实联系起来。 伊斯兰新柏拉图主义是法拉比提出的,尽管事实证明伊本·西那的影响更大。但两位作者都提出了一个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