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记

✍ dations ◷ 2025-02-23 22:08:51 #中国历史学,史书体裁

时政记,一作时政纪,是一种史书体裁,武周时的宰相姚璹所创,乃是由宰相纪录与皇帝之间的讨论事项,交付史馆,作为编纂日历、实录等史书的依据。

唐初贞观年间,皇帝照例在退朝后与宰相讨论军国大事,起居郎从旁记事。高宗永徽后,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掌权,经常妄奏议论,深怕自身荒唐言行被史官如实记录,于是屏退史官,君相之议遂不为外人所知,从此成为惯例。

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宰相姚璹认为皇帝之言为世人典范,不可缺漏无记,于是提议每当君相议事时(如延英召对),可挑选一名宰相(或政事堂当日的知印宰相)记录讨论经过,以保存重要的史实与决策过程,这份纪录便称之为“时政记”。编修完毕的时政记,必须每隔一段时间交付史馆,或每月、或每季、或每年一次,各朝情况略有不同。

时政记虽在唐朝初期便已创立,但历任宰相并没有很积极地执行这项工作。主要因为君相之间的议论,其中尚未公开者多属国家机密,不可轻易交付史官,而已公开发布诏令者,史官也能自行抄录,故在姚璹之后,这项编修工作便遭到荒置了。导致有唐一代,着录于艺文志的唯有姚璹所修之《时政记》四十卷。

历来虽屡有宰相提议恢复编修时政记,例如德宗朝的贾耽、赵憬;宪宗朝的庾敬休等人,此外穆宗、文宗、武宗各朝亦发布诏令,但多半无疾而终。

宣宗大中年间,宰相裴休认为时政记交由一人撰写有失公允,遂提议所有宰相各写一份,再统一交由史官整合。

穆宗长庆年间曾下诏编修“圣政纪”,就其内容与性质而言,与时政记如出一辙。

宋承唐制,修史风气大盛,亦积极编修时政记。初例以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负责,但宋代以中书门下及枢密院(并称二府)分掌文、武大权,二府职掌不同,事务亦少有交集,况枢密院内不乏军事机密,理当有独立修纂的权限,因此梁周翰遂于淳化五年(994年)建议应该让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别编修,月底再一同交付史馆,这是编修工作的一大革新。但一般而言,二府的首长或次长──以中书门下为例,即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参知政事──虽是名义上的编修官,实际编修工作则多由幕僚负责。

宋代编修工作的另一特点,乃是时政记交付史馆之前,须先让皇帝过目,反观唐代诸帝多半不清楚时政记内容,只因这是中国历代修史传统。

到了北宋中期,时政记性质已发生变化。基于史官失职等因素,时政记从原本的记载君相议事内容演变为单纯条列例行公事,欧阳脩即对此提出谴责,特于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撰《论史馆日历状》一文阐述积弊,并提出改进方法,这篇奏议对往后朝鲜王朝确立编修时政记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洪迈曾倡议编修《祥曦记注》,主要记载“经筵侍臣出处、封章进对、宴会赐予”等场合的皇帝言行,其性质与时政记有若干相似处,但两者侧重角度不同,可说有互补作用。

宋代以降,元、明诸朝仍持续时政记的编修工作。

受中国文化影响,朝鲜王朝自太宗朝修纂《太祖实录》起,历代君王均十分重视编纂史书,从时政记、承政院日记(简称政院日记)等基本史料的累积直到编成“实录”,有一套极为严谨的制度,《朝鲜王朝实录》中所保存的时政记相关记载,较中国史书所记载的更为详备。依国情与政治制度的不同,两国时政记之性质有些许不同,朝鲜王朝的时政记比较接近中国的日历,逐日记载各政府部门重要文书及大臣的奏论谏议,每篇记事之后并附有史官评论,已具传统史书的雏形,其重要程度仅次于实录。

世宗十四年(1432年),郑麟趾依据欧阳脩之奏议,认为应仿照宋朝,建立编修时政记的制度,以确保日后纂修实录时史料来源充足,世宗采纳此案,命春秋馆撰拟相关制度,两年后完成。

史官以翰林为主,另有少数由艺文馆官员兼职(后扩增为八员专责修史),且不得以政事官兼任。人员区分为上、下两番,下番供职于承政院,专门誊写承政院日记,然后交给春秋馆中的上番,上番再以之与各政府部门的文书;礼乐、刑政、文物制度资料;大臣的上书和谏言;以及诸道的资料等核对,最后撰为时政记。并任命“堂上官”(通常一或二人,主要从弘文馆的官员中选出)监修。编修完毕的时政记以一年为一个单位,保存于春秋馆中,并另外抄录一副本,每届曝晒年份时,存放于忠州史库。因时政记均出自翰林之手,故又称之为“翰林时政记”或简称“翰林政记”。

历来对于时政记皆有严格要求,作为当代史书,藏于春秋馆中的时政记不得轻易出馆,偶有特殊因素须参考或修改以前的纪录,亦须至少三名史官在场,方得开库。事实上,时政记主要以承政院日记为底本,所以若非有绝对必要,一般只要参考承政院日记便足够。

历代国君相当重视时政记,除了务必以楷体正字撰写外,要求史官一定要秉笔直书,不可有公私偏颇或惧祸畏书等情事,否则会遭到严惩。怠忽职守者,轻则不许升官或下狱,重则处死。另外,若史官因故带罪,其所撰述之史草一概不得使用。

作为编修实录的主要材料之一,在实录修纂完毕后,时政记须连同其他史草,经由名为“洗草”(用流水漂洗,以还原成纸浆)的程序来销毁,借此完全抹杀实录的制作过程。但时政记究竟是否该洗草,历来经常引发热烈的讨论。

燕山君在位期间(1494年-1506年),多次利用时政记作为迫害大臣的工具。燕山君查考过去的时政记,找出曾经发表忤逆言论的大臣,然后加以定罪,此举造成史官及朝臣的恐慌。并干预时政记的内容,又下令五年编修一次,导致编修工作遭到空前的挫折,几乎完全停摆,有鉴于此,中宗继位后便倡议恢复编修。

明宗元年(1576年)发生乙巳士祸,执掌政权的小尹派为让自身地位合法化,遂矫诏篡改时政记内容,企图诋毁失势的大尹派。

仁祖二年(1624年)爆发李适之乱,叛军攻陷汉城,大批时政记与承政院日记来不及运往江华岛,毁于战火之中,日后仁祖下令设立类似实录厅的临时机构来重修时政记。

相关

  • 嘧啶嘧啶(拼音:mì dìng,注音:ㄇㄧˋ ㄉㄧㄥˋ,粤拼:mat6 ding6,音同“密定”、分子式:C4H4N2、IUPAC命名:Pyrimidine)为1,3-二氮杂苯,是一种杂环化合物。嘧啶由2个氮原子取代苯分子间位上
  • 白种人高加索人种(英语:Caucasian race, Caucasoid),或称欧罗巴人种,是在欧洲、北非、非洲之角、西亚、中亚、南亚、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的人口中常见的人种。这个术语在体质人类学中用
  • KotakuKotaku是一个以电子游戏为主的博客。其为高客传媒(英语:Gawker Media)所属“Gawker”网络的站点之一,其它几个站点还包括Gizmodo、Deadspin、Lifehacker、io9和Jezebel。Kotaku
  • 20世纪的科学成就20世纪是变化巨大的一个世纪,20世纪的科学成就在各学科都取得了很多重大的进展和发现,对人类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人类80%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工程建设
  • 石油产业石油产业是勘探、开采、提炼、运输和销售石油产品的产业。以体积计,石油产业的最主要产品是重油和汽油。石油也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石油产业可再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全
  • 近距离无线通信近距离无线通信(英语: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又简称近距离通信或近场通信,是一套通信协议,让两个电子设备(其中一个通常是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在相距几厘米之内进行通信。N
  • 克莱因方格克莱因方格(Klein Sexual Orientation Grid,KSOG)是弗里茨·克莱因试图通过拓展金赛量表以测试性取向的一个量表,克莱因方格首次被提出是在1978年他本人的著作《双性恋选项》(The
  • 性感象征性感象征(英语:sex symbol),指某一个著名的女性或男性被大众发现非常有性魅力或非常有性吸引力,而成为性感的代言人。汉语中的尤物多被认为是女性性感象征。一般来说性感象征多是
  • 福山雅治福山雅治(日语:福山 雅治/ふくやま まさはる ,1969年2月6日-),日本的创作歌手、演员、电台DJ、摄影师,出生于日本长崎,并担任长崎故乡大使。隶属于AMUSE株式会社,所属唱片公司为环球
  • 金还金还(1856年-1930年),字仍珠,江苏江宁人。1913年1月,任众议院议员。同年5月,加入进步党。1917年7月至12月,任北洋政府段祺瑞内阁财政部次长。1923年10月至1928年10月任中国银行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