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台媒体中心
✍ dations ◷ 2025-09-03 19:50:49 #仙台媒体中心
仙台媒体中心(日语:せんだいメディアテーク,英语:Sendai Mediatheque, smt),是在仙台市青叶区开设的复合文化设施。于2001年1月开馆,由伊东丰雄设计。由仙台市图书馆(日语:仙台市図書館)和艺廊等组成,不但是仙台的文化收藏中心,也肩负了艺术中心的任务。mediatheque在法文中的意思是“收纳媒体的架子”。而仙台媒体中心是收集、保存了书籍,加上录像带、DVD、CD和CD-ROM之类,以影像或音乐为首的多种表现媒体。除了直接向来馆者提供服务之外,也透过网页进行市民的文化收容。馆内除了“媒体中心”的功能之外,还有艺术工作室和艺廊。而1楼的开放式广场,也活跃了艺术、音乐(Live)和文化活动。为此,做为仙台艺术关联发信地、集客力的功能,让周围聚集了艺术相关店和民营企业。镶在1楼的玻璃可以自由开关,在仙台定禅寺大街爵士音乐节之际,南侧的玻璃全都会打开来进行艺术活动。和仙台光之祭典有关的活动也会在此举行。这样的仙台媒体中心,让许多面向定禅寺大街的仙台祭典和活动得以举行,更飞快地提升定禅寺大街的功能,大大地发展了市府当局所谓的“学都仙台”“乐都仙台”。再者,做为建筑物的仙台媒体中心,也有很高的评价。伊东丰雄设计的这个建筑,是由六块地板(金属板),十三根形状像摇晃海草,称为管柱的铁骨独立轴之单纯构造,构成地下2层,地上7层所有的空间。这种建筑思想,与以“柱”来建的既有日本住屋相同。此外整面的玻璃,能从外面直接看到支柱的骨架结构,另一方面,在从中环视种满榉树的定禅寺大街之际,里外之间也充满了一体感。由于这样的构造和设计的优秀,从世界各国而来的建筑相关人士,带着相机来访的人很多。仙台的流行杂志(COLOR等)和电视节目、电影之类的外景拍摄也增加了。为了代替西公园上老化的仙台市民图书馆,加上从以前就希望能设置振兴其他文化活动的公立美术艺廊,因而计划于仙台市营公车的停车场空地设立新的文化设施。在竞图之际,被任命为审查委员长的矶崎新提议,不单是只有书本的,图书馆与艺廊的复合体,还是要能够收藏、阅览、欣赏影像,音乐……等所有媒体的“媒体中心”。现代大楼的构造,多半都以框架结构的梁柱所组成。那是根据上个世纪初由密斯所提出的“通用空间”(universal space)概念,由均质的梁柱构造涵括建筑内所有的机能,以及科比意所提出的“多米诺系统”(Domino System),亦即建筑还原了以柱子和地板,穿越上下楼层的阶梯为最低必要限度的构成要素,所延伸出来的构造形式。为了设计一个透明的媒体中心,需要用一个允许完整可视性和对周围社区的透明性的独特的系统来支持,伊东丰雄设计的仙台媒体中心在工程上和美学上都作出创新。六钢肋板,每块15-3/4" 厚,看上去像从街道漂浮过来的,有只有十三根垂直钢框架柱支撑,柱子从地面层伸展至屋顶。这一震撼的视觉场景是建筑的最有标志性的特征之一,这是在比喻森林中的大树,其功能是光井,和所有设施、网络、系统的储藏管网。每层平面都是自由平面的形式,结构柱框架独立于立面之外,沿着直径波动,在楼层和楼层之间延伸。
伊东丰雄打破了框架结构建筑的均质性,呈现出新建筑应有的样子。通常框架结构都会尽量建出相等间隔的四角柱,而他却分解为许多形成螺旋状的细铁柱,做出透明柱子的内部(管柱),计划尽量以不规则的配置方式,形成做为不均质场所的内部空间。这样的管柱贯通了地板,也具备了设备系统,电梯和阶梯,从屋顶采光和通风……之类,由纵处得以看见内部的核心作用。
这座建筑的另一个独特方面是许多设计师的参与,例如每一层的内部空间包含了另外一人的参与。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设计了地面层,在一块半透明屏幕后放置了管理办公室。市民(Shimin)图书馆建于二层和三层,包括一个带有互联网入口的信息浏览厅,家具是由K.T.建筑事务所特别设计的。四层和五层的展廊空间包括一个带有可移动墙体的灵活展览空间,还有一个带有固定墙体和休息区的更加固定的空间,其中休息区的座位是由凯瑞姆·瑞席(Karim Rashid)设计的。洛斯·拉古路夫(Ross Lovegrove)掌控了第六层,加入了一个180座的电影院和固定于音像可视化多媒体博物馆的白色、绿色家具。很明显地,这是尝试超越“近代建筑”、“科比意”和“多米诺系统”,接受了“解体梁柱概念”的挑战。世界一流的建筑师尝试借由对近代建筑的批判思考,来产生新的建筑形式,而其中伊东的仙台媒体中心是压倒性的存在,对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建筑界造成了冲击。它迁至媒体中心的2~4F。虽与媒体中心的内装、外装结合成为现代化的图书馆,但对于百万人口都市的中央图书馆而言,阅览的空间仍嫌太小,因而饱受“可利用阅览空间的时段仅有一次三小时”的批判。基本上是办活动专用的艺廊。和5楼同样都是办活动专用的艺廊。〒980-0821 宫城县仙台市青叶区春日町2-1
38°15′56″N 140°51′56″E / 38.26556°N 140.86556°E / 38.26556; 140.86556
相关
- 二头肌肱二头肌是使到手臂弯曲的肌肉,连接肩胛骨和前臂的桡骨,收缩使到前臂弯曲。英文名“biceps brachii”的意思是“臂的两个头”,因为该肌靠近躯体的一部分分裂为两部分。健美运动
- 吖啶吖啶(英语:Acridine,汉语发音为“阿定”)是一种含氮的杂环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13H9N。吖啶的分子结构与蒽类似,可视作蒽的中间环系上的一个CH被氮取代后形成的物质,因此也被称为
- 豪尔赫·奥泰萨豪尔赫·奥泰萨(Jorge Oteiza,1908年10月21日-2003年4月9日)是巴斯克地区出身的西班牙文学家、雕塑家和理论家。1908年出生于奥里奥。内战爆发前的1935年移居南美洲,先后在玻利维
- 鲤鱼病毒属鲤鱼病毒属(学名:Cyprinivirus)是疱疹病毒目异疱疹病毒科的一个属,以鳗鲡科与鲤科鱼类为宿主。本属共有5种病毒,其中模式种为锦鲤疱疹病毒(Cyprinid herpesvirus 3, KHV)。本属包含
- 王阳元王阳元(1935年1月1日-),浙江宁波人,中国微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院长,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学系主任,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IEEE Fell
- 自由基聚合反应自由基聚合反应是利用连续加成自由基的一种聚合方法所形成的聚合物形式。自由基可以透过一些涉及不同引发剂分子的机制形成。根据这个形成,将基态自由基(非原子团)加上单体单
- 灵枢经《灵枢经》,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又称《灵枢》、《针经》、《九针》。因其共有九卷又称作《九卷》,在唐朝王冰之前又被称作《
- L-门冬酰胺酶门冬酰胺酶(英语:Asparaginase,EC 3.5.1.1),又名天冬酰胺酶或天门冬酰胺酶,是一种催化天冬酰胺水解成天冬氨酸的酶。在自然界中,一些微生物能产生这种酶。不同类型的门冬酰胺酶被用
- NNTP网络新闻传输协议(英文:Network News Transport Protocol,缩写:NNTP)是一个主要用于阅读和张贴新闻文章(新闻组邮件)到Usenet上的Internet的应用协议。这个协议也负责新闻在服务器
- 1914年请参看:1914年是一个平年,第一天是星期四。美国学者莱斯利·里普森认为1914年以后的西方国家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重新回归到一元主义模式。参见:Category:1914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