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 dations ◷ 2025-11-04 10:47:29 #国际公约,环境保护,臭氧,维也纳政治史,1985年奥地利,1985年3月,1988年环境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Vienna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Ozone Layer),通常简称为“维也纳公约”,1985年3月22日在于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保护臭氧层外交大会上得到签订,1988年9月22日生效。

该公约主要内容是:按照《联合国人类环境发展会议宣言》里的规定,针对造成全球暖化的各种原因加以约束,以期进一步发展有关臭氧层及其变化可能引起的不利影响方面的科学知识,决心要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使免受臭氧层变化所引起的不利影响。

本公约的正本以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书写,六种文本同样有效,公约正本由联合国秘书长保存。

相关

  • 睑痉挛眼睑痉挛,俗称眼睛跳,是指眼睑肌肉不自控的痉挛现象。这现象可以同时发生于双眼,亦有左右眼分别跳动的现象。 眼眉跳(粤)应该属于 Eyelid Myokymia.据知眼睑痉挛成因有三:除此之外
  • 宾州多佛学区案美国宾夕法尼亚中部区域联邦法院United State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Middle District of Pennsylvania泰咪·奇兹米勒等人诉多佛学区等团体(Tammy Kitzmiller, et al. v.
  • 斯美塔那贝德里赫·斯美塔那(捷克语:Bedřich Smetana 捷克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
  • 约翰·施里弗约翰·罗伯特·施里弗(英语:John Robert Schrieffer,1931年5月31日-2019年7月27日),伊利诺伊州奥克帕克人,美国物理学家。1972年,因为与约翰·巴丁、利昂·库珀联合创立了超导微观理
  • 拉脱维亚语拉脱维亚语(latviešu valoda),中文也称拉脱维亚文,是拉脱维亚的官方语言。拉脱维亚语在英语中曾被称为Lettish,而在大部分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中仍然是这样称呼。在拉脱维亚有大约1
  • 政治体制政体(英语:form of government),是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即国家政治体系运作的形式。一般用来指涉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
  • 失败国家指数脆弱国家指数(FSI,Fragile States Index,前身为失败国家指数)是根据和平基金会统计及列出的排名,在2018年共有178个评估对象国。一个失败国家有几个表现。常见的指标包括一个国家
  • 淬火.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海蛄虾海蛄虾是多种栖息于海底泥沙、类虾形的甲壳类动物的总称。 这些物种本来曾放在十足目腹胚亚目之下的“海蛄虾下目”,但这个分类现时已弃用,因为研究显示原来在这个下目之下的
  • 默证默证或诉诸沉默(英语:argument from silence;拉丁语:argumentum e silentio),是一种非形式谬误,主张由于支持某事的人未提供证据,因此某事不是真的。然而,支持者未提供证据可能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