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散 (光学)

✍ dations ◷ 2025-11-20 10:39:49 #光学现象

在光学中,色散是指一道光中,光的相速度随着频率而改变。拥有上述特性的介质,我们称为色散性介质。提到色散,通常是指电磁波(包含可见光)的性质,但此性质可以推广至任何波动,例如声波与地震波的色散、波浪的色散、或是远距传递时传输线模型或光纤的色散。

在光学中,一个重要且常见的的色散现象为透过三棱镜或是带有色差的透镜产生的光谱,不同颜色的光有着不同的折射角。在一些远距传输的应用中,我们可以不考虑波的绝对相位,而只考虑波包的传递,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计算波包的色散,也就是频率与不同群速度的波包的关系。

彩虹可能是最常见的色散现象,其是由于色散造成白光在空间上分成不同波长(不同颜色)的部分。除此之外,色散亦发生在其他情况中,例如群速度色散造成波包在光纤中随着传输距离而消散。

公元1666年,由牛顿所发现:太阳光(或日光灯等白色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会被折射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主要颜色的彩色光 → 称为光的色散,分散的可见光带称为可见光谱。

自然光通过三棱镜后,因光的色散造成不同颜色(实质上是不同频率)的光折射到不同的方向,形成可见光谱

大部分情况下,色差色散指的是材料色散,也就是材料的折射率随着频率而改变。在波导管中,有另一种色散称为,其中产生色散的原因是因为几何结构。广义来说,"波导"色散可以发生于波经过任何不均匀的结构,而不论波是否局限在特定空间中传递。在波导管里,两种色散会同时出现。在光纤中,此两种色散刚好互相抵销,因而可以传递特定波长的波,对于快速光纤通讯助益高。

在光学上,材料色散有优点也有缺点。透过三棱镜,光的色散为制作光谱仪以及分光辐射计的基础。有时候也会透过全像光栅,来达成更显著的分光效果。然而,在透镜中的色散效应造成影像品质低落,在显微镜、望远镜及其他成像技术上可见一斑。

在均匀介质中,波传递的相速度为

为真空中的光速,而为介质的折射率。

对于不同波长的光,介质的折射率()也不同。这个关系式通常由阿贝数可以计算出,或是由柯西等式或Sellmeier等式的系数求得。

由克拉莫-克若尼关系式,波长与实部折射率的关系与材料的吸收率有关,此吸收率由折射率的虚部(或称消光系数)。在非磁性物质中,克拉莫-克若尼关系式的为电极化率e = 2 − 1.

对于可见光,一般的透明物质:

如果

那么

或可用以下表达式表示:

在此状况下,此介质拥有。然而,当折射率随着波长增加而增加时(通常在紫外光区发现),则介质被称为拥有。

法国数学家柯西发现折射率和光波长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级数表示:

其中, , 是三个柯西色散系数,由物质的种类决定。只需测定三个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代入柯西色散公式中,便可得到三个联立方程式。解这组联立方程式就可以得到这种物质的三个柯西色散系数。有了三个柯西色散系数,就可以计算出其他波长的光的折射率,而不需要再进行测量。

除了柯西色散公式之外,还有其他的色散公式,如:Hartmann色散公式、Conrady色散公式、Hetzberger色散公式等。







在日光下使用一桶水和一片镜子就可以观察光的色散现象了。为了便于观察现象,实验中光路需要较大的出射角来增大色散角度。此演示实验中镜子起到调整日光出射水面角度的作用。

相关

  • 假根假根是植物和真菌的一种结构,和根一样用做支撑或吸收等用途。在真菌里,假根是由固定真菌的匍匐枝向下长的小小分歧菌丝。假根会释放出消化酶并吸收消化后的有机物质。在陆生植
  • 黄原胶黄原胶(英语:Xanthan gum,音译作三仙胶),俗称玉米糖胶、汉生胶、山羊胶,是一种糖类(葡萄糖、蔗糖、乳糖),经由野油菜黄单孢菌(英语:Xanthomonas campestris)发酵产生的复合多糖体。在美
  • 免疫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英语: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是指在抗体上结合萤光或可呈色的化学物质,利用免疫学原理中抗原和抗体间专一性的结合反应,检测细胞或组织中是否有目标抗原
  • 哈塞尔贝克哈勒尔贝克(荷兰语:Harelbeke),比利时西佛兰德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26,172(2006年)。
  • 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又称为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是供全球各地中学生的比赛,一般指由世界各国尚未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的中学生参加的学科知识竞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竞赛每
  • 保险杠保险杠,亦称为保险杆,简称保杆,可细分为前保险杠(前杆)(Front Bumper)、后保险杠(后杆)(Rear Bumper),装嵌于汽车头部与尾部,在车辆碰撞时可起吸能减损之效。保险杠起初以钢铁炼
  • 大井头大井头位于台湾台南市中西区,是直辖市定古迹。大井头一带是昔日进入台湾府城的重要码头所在地,虽然“大井头”之名原意为大井旁的码头,是一个地名,但现在也用以指称“大井”本身
  • 一个国家的诞生《一个国家的诞生》(英语:The Birth of a Nation),又名《同族人》(The Clansman)《重见光明》(1923年上海放映时译名),是美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也最具争议性的电影之一,也因为电
  • 萨利·贝里沙萨利·拉姆·贝里沙(阿尔巴尼亚语:Sali Ram Berisha,1944年10月15日-),阿尔巴尼亚医学专家、政治家,曾任阿尔巴尼亚总统,阿尔巴尼亚总理。1968年,贝里沙进入欧洲委员会医学研究委员会
  • 斑林狸斑林狸(学名:Prionodon pardicolor),又名斑灵狸或东方蓑猫,属林狸科林狸属,是生活在喜玛拉雅山中部及东部的食肉目猫型亚目动物。它们身体短小,呈浅色,头部尖长,四肢细小。由于它们会